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最近,我們研究了2019年我們發佈的超過2000條律所、企業招聘信息,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只有兩條崗位要求寫了“博士學歷優先”,而且也僅僅是“優先”,並沒有被列為硬性要求。

法學博士這麼沒有市場嗎?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近年來,律師行業對於學歷資質的准入門檻越來越高,在紅圈所、精品所等競爭力強勁的律所體現得尤為明顯,五院四系本碩、美國“T14”J.D.、各種小語種專業…… 但是縱覽各色優質崗位的招聘信息,幾乎看不見有“法學博士研究生”這樣的要求,這是不是說明博士學歷在律師行業並沒有特別的競爭力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的現象原因幾何?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上了二十多年學,還是要從頭學起

律師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行業,而我國的法學教育卻恰恰長期與實務脫節而重理論,理論和實務的割裂使得所有進入律師行業的法學生都面臨一個問題:無論自己的理論基礎如何紮實,實務能力都是幾近從零開始。這是木桶理論的簡化版:對於大多數新人來說,理論基礎或許決定了你的上限,但你的實務能力與這個“上限水平”相去甚遠,在這個階段,決定每個人發展水平的是大家相對短板的實務水平。

也就是說,博士生們最大的優勢在進入律師行業的最初若干年是很難得到體現的,他們所具備的高人一籌的理論專業素養並不是律師行業最需要的。或許有人會說,那麼多年以後,當大家都補足了短板,博士的“上限”不就體現出來了嗎?然而,律師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行業,其他學歷的律師執業多年後,經過高強度的執業打磨,對法律的理解普遍上了一個臺階,很多較高年級的律師學習能力很強,理論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的。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更現實的問題是,博士的研究方向通常是縱向深入,橫向狹窄的,博士的理論水平高,一般也侷限在某個小領域裡面。而在一個律師的執業生涯裡,能夠做到自己的業務方向和理論上擅長的領域“無縫結合”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博士在某一特定方面的專長有時反而會成為職業生涯發展的“籠子”。

在我國的法學教育體系裡,法學博士學位本來就主要是為培養學術人才服務的,進高校、做學術才是法學博士的常規選擇。儘管國內各階段的法學教育都存在與實務脫節的問題,但博士階段是最明顯的,或者說,這並不是博士教育存在的問題,因為

法學博士教育原本就沒有打算培養博士生在律所就業的競爭力。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華東政法大學2018年博士畢業生去向中,律所僅佔5.13%,而超過30%的碩士畢業生去向為律所就業,形成鮮明對比


在拼身體的行業,年齡卻不佔優勢

博士畢業生從事律師行業還要面臨尷尬的年齡。雖然法學專業的博士生年齡並不比其他專業的大,但是律師行業的特點是執業年限越長,薪資和地位大體上隨之穩步增長,這樣一來法學博士並不會像其他專業(如計算機)的博士一樣,初入行就有一個很高的起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讀博帶來的在“起點”上的提升,並不能抵過碩士研究生執業三到四年所積累下來的能力。

當你的同學朋友們,無論就讀什麼專業,大多數都已經在所在行業站穩腳跟,而奔三的你卻還要從行業底層做起,拿著不高的薪水,幹著繁瑣重複的工作時,如何化解這種“被同齡人甩開”的焦慮和壓力,如何在這樣的境遇下處理諸如婚戀、贍養父母等“成年人”問題,是擺在初入律所的博士生面前的一道難題。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站在律所的角度,在聘用博士生時也會因此多加顧慮:實習律師、律師助理的薪酬能否滿足博士的期待薪資?會不會眼高手低,不能踏實幹好“打雜”的活兒?年近三十的博士,還能不能像二十出頭的實習律師那樣承受高強度的加班?

畢竟在一名律師的成長過程中,律所團隊也是付出了培養成本的,如果碩士生和博士生同樣能勝任一份實習律師的工作,而前者期待薪資更低、更有培養空間,那麼碩士生反而更容易得到招聘者的青睞。

總之,大部分進入求職市場的法學博士,所擁有的是競爭力不足的實務能力和不一定有用武之地的理論造詣,他們在高端律所的HR眼裡,很難說比年輕好幾歲的碩士們更有競爭力。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博士的競爭力在哪裡

當然,博士生從事律師業絕對不是毫無優勢的。首先,博士作為高端知識分子的形象在國人心中仍然很穩(其實全世界都是如此),畢竟只有博士才是Dr., 其他人是Mr./Mrs./Miss。在研討會等學術性較強的場合,博士的話語權還是比較強的。更重要的是,博士的頭銜更有可能博得客戶的信任,而律師恰恰是一個口碑和信譽舉足輕重的行業,尤其是初執業的博士律師,案源獲取方面遇到的阻礙往往比其他低年級律師少很多。

博士期間積累的人脈資源和與高校的密切聯繫也是博士律師的寶貴財富。人脈是律師職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博士所接觸的圈子更有可能提供優質的案源。法學博士的主要就業流向是高校教職、科研機構以及有博士學歷要求的黨政機關崗位(通常級別較高)等,這些人都是博士律師的人脈資源。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歸根結底,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還是他的個人能力,尤其在律師行業,能力至上。讀博會給個人能力帶來提升,這是毋庸置疑的,關鍵在於如何與律師的職業規劃結合起來。實踐經驗不足就擠出時間實習,甚至空出一個gap時間用來實習,或者主動學習與律所實務有關的技能知識。要儘早做好職業規劃和就業考察,往業務領域小而精的方向努力,以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利用博士生涯訓練出的更加專業的思維視角和更高層級的學習能力,保持“終身學習”的姿態,使自己的理論專業度和眼界視野始終保持領先水平。

與其他一些專業不同,法學生讀博並不是“學歷更上一層樓”那麼簡單。如果你認為自己並不能做到上述那樣最大限度地體現博士從事全職律師的優勢的話,那麼“是否讀博”實際上就意味著一次就業方向的分異:讀博意味著學術或公職才是既定道路,法學博士想要涉足律師行業,作為高校教職兼職律師或許是更佳的選擇。

想當律師就別讀博士?

最後,分析了這麼多,其實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博士律師面臨適婚年齡卻可能經濟一時窘迫的問題,對單身主義者來說就不是問題。又如有些人職業生涯規劃明晰,實操起來也發現某一小領域與自己非常契合,通過讀博可以讓自己在專業度上領先同行。甚至有人就是對某一領域知識很感興趣,讀博這三四年樂在其中,並不追求在就業競爭力方面能有與時間成本相當的回報,這也未嘗不可,畢竟人最重要的還是開心。

因此,“讀博對於做律師有沒有用”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結合自身的情況,明確讀博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無論選擇什麼道路,也都需要摸索怎樣更快速、更少走彎路地也更紮實地一步步靠近自己的追求。


今日話題

法學生讀博到底值不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