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收藏的哥窑簋式炉里,隐藏着解开哥窑之谜的钥匙|真知堂


瓷器鉴定真知堂: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早在元代就有哥哥窑,哥哥洞窑的文献记录,到了明代,明初洪武时期的陶瓷专著《格古要论》就有哥窑的记载。可见,最初在南宋晚期到元代,哥窑是肯定出现了的。哥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问题不大。图为故宫收藏的哥窑簋式炉。

瓷器鉴定真知堂:笔者前段时间写过一个系列《宋代瓷器鉴定精要》,简明扼要的讲解了宋代的十几座名窑,却没有写哥窑如何鉴定。原因在于,哥窑和北宋官窑一样,是目前宋瓷中最后两个没有发现窑址的名窑。没有窑址发现的残器做对比,哥窑如何鉴定,就只能完全靠排比和经验值,不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所以暂时不能写。

瓷器鉴定真知堂:哥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还有龙泉哥窑,哥哥窑,哥哥洞窑等说法呢?哥窑到底是哪里生产的呢?哥窑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产物呢?北宋?南宋?还是元明?这些问题在窑址没有被发现之前,都存在很大争议。


瓷器鉴定真知堂:哥窑特征,前辈专家故宫博物院的孙瀛洲先生如是说:“哥窑采用瓷土淘炼细坚,因土非一种,故色也不一。我见到的有沉香色、浅白色、杏黄色、深灰色、黑色等颜色。”

瓷器鉴定真知堂:“哥窑釉色,有粉青色、灰青色、鱼肚白色、油灰色、深浅米色等。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汽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泡珠明显均匀的其釉必灵活润泽。泡珠暗淡或无珠者,其釉必凝结而不润泽,这和釉料的配合和火度过之与不及都有关系。釉之光虽视若稍暗,而宝光内蕴,光泽象人脸上的微汗,润泽如酥。”

瓷器鉴定真知堂:这段话说得已经非常详细了,可是一般读者还是看得云里雾里。按照孙老对于故宫藏品的目鉴,哥窑他认为是宋瓷无疑。但哥窑的胎釉有很多种成分,胎从浅白到黑色,深浅不一。釉从粉青到米色,灰色等。这样,不同的胎釉组合起来,哥窑的观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瓷器鉴定真知堂:最简单的按五种胎质,五种釉色来论哥窑,则有二十五种胎釉组合!而实际上肯定不止这二十五种。所以,哥窑的鉴定存在很大的不可知性。同时,孙老还指出了釉有两种直观现象。

瓷器鉴定真知堂:一种是釉里气泡很多,如珠隐现的,釉面灵活润泽。而另外一种则是气泡很少甚至没有气泡的,釉面这不润泽,而且是凝结状的,本文所展示的故宫哥窑簋式炉就属于后者。

瓷器鉴定真知堂:哥窑瓷器,笔者先前已有论文指出,它极有可能是南宋晚期宋理宗时期在南宋官窑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官窑器。所谓官哥不分其实没有错,因为哥窑其实就是南宋晚期官窑中的新品种,或为宋理宗的御窑。

瓷器鉴定真知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哥窑瓷器里有很多我们认为是元代器型的器物,其实并不是元代器型,而是宋元对峙时期的器型。从1234年金亡到1279年宋亡,长达45年时间里宋蒙其实并不是一直在战争状态,很多时候还有贸易和交往。所以,很多后世认为是典型元瓷的器型比如高足碗,实际上应该是这段时间内的产物。

瓷器鉴定真知堂:这座簋式炉里的支钉痕,揭露了哥窑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哥窑一定是在类似于北方汝窑的小型窑炉里烧制而成的。因为窑太小,所以只能烧小器,并且要采取叠烧的方式以利用窑位。哥窑实际上应该就是用南宋官窑里的素烧炉烧成的,这种窑炉适合烧氧化气氛,不易烧成还原气氛,这也是哥窑瓷器为何多为浅白到米黄色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