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之宝后母戊鼎身上有一个千古之谜 出土近百年来无人发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4月10日重新开放,汇聚了大量“镇国之宝”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迎来三大重磅文物——后母戊鼎、子龙鼎、大盂鼎。

大盂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 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第一部分用较多文字说明商人纵酒是周兴起和商灭亡的原因,赞扬了周代文武二王的盛德。表示康王自己要以文王为典范,告诫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作榜样。第二部分主要是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且赏赐给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1726个,并叮嘱盂要恭敬办政,莫违王命。第三部分说明盂作此宝鼎以祭祀其祖父南公 。


大盂鼎身世极为传奇,出土后历经左宗棠、金石收藏名家侍读学士潘祖荫之手。后又幸免于国民党,埋入地底免遭日军劫掠。1951年7月6日由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捐赠给国家。

商子龙鼎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为商代末期的文物。其造型雄伟,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的。“子龙鼎”与“司母戊大方鼎”并列,一圆一方,堪称商代青铜器双璧。

据传说,子龙鼎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前后流传到日本的。由此销声匿迹。直到2004年,日本一位企业家在大阪举办了一次私人藏品展,“子龙鼎”在展览中露了面。后流入香港。最后由国家出资4800万从香港购回。

后母戊鼎 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重量为832.84千克,相传上世纪30年代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曾多次躲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新中国成立后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规模宏大,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

虎身上还能看到朱红色,当年应该很漂亮。

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一共八条鱼。不过,很多人都没有留意,其中有一条鱼是与众不同的。

对比上下两图,你就能发现,其中有一条鱼是没有嘴的。我不相信是漏刻的。但为什么就那一条没有呢,已经没人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