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1949年,人民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從玉浦渡跨過北河到達縣城北門輪渡解放揭陽城的時候,大軍腳下是由民船搭成的一座浮橋。歷經70載鉅變,揭陽城區北河、南河兩岸凌空架起8座鋼筋大橋,水城還是水城,但水路已經不再成為陸路障礙,城市在大橋架接中向四周拓展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1949年10月19日,人民解放軍由玉浦渡上搭起的浮橋從北門挺進入城,解放揭陽。  資料圖片

「歷史回放」

1949年10月12日,普寧全境解放後,潮汕地區西部已有惠來、普寧兩縣和揭陽西部、北部地區解放,揭陽縣也只剩下縣城、曲溪和炮臺為國民黨佔據

  

曾經參與編輯出版《中國共產黨揭陽地方史(第一卷)》和《中國共產黨廣東省揭陽縣歷史(1949~1992)》的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四級調研員林運明,簡述了當年解放揭陽城的這段歷史——10月15日,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三支隊根據邊縱司令部發出向揭陽榕城、潮安、汕頭市推進的命令,迅速推進至縣城北河北岸的玉浦、新河一帶,準備渡河入城殲滅敵人。邊縱第三支司令部部署第九營負責北河玉浦沿岸警戒,第三營、第七營登上黃岐山,負責監視榕城、曲溪、炮臺之敵

  

困守縣城的國民黨面對解放軍正在縮小包圍圈,一邊仍色厲內荏地製造抵抗假象,於17日和18日兩天晚上在西門吊橋外亂放槍炮,虛張聲勢,又故意在北河河面上遊動電船和拖帶木船,製造增兵固守迷霧,一邊趕緊準備逃遁。19日凌晨2時許,敵人趁黑偷偷從進賢門取陸路方向往塘埔、炮臺逃去

  

在城地下黨人員迅速將城內敵人已全部逃遁的情報傳至中共潮揭豐邊縣委

  

19日凌晨5時許,由邊縱三支隊參謀長張雲基帶領精幹短小的偵察隊先行入城。接著支隊首長分頭率領第三團、第一團先後渡過玉浦渡,從北門進城。其他部隊則從西門等地進城。至此,揭陽縣全境解放

  

林運明拿出《中國共產黨揭陽地方史》,翻到了那一頁解放軍戰士扛著紅旗走過浮橋進入縣城的圖片,說,解放揭陽的這一幕鏡頭是十分難得的,解放軍渡河的場面也挺壯觀,因而這張相片也載錄在1993版的《揭陽縣誌》中

 

「滄桑鉅變」

  

從0橋至8橋,70年織成城市路橋網

  

南河、北河從城南北蜿蜒往東流過,交匯於雙溪嘴注入榕江,揭陽城因這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被稱為“水上蓮花”“出水葫蘆”。水是這座嶺南水城的靈魂和特色

  

在汽車蓬勃發展的20世紀中葉,河道也成為阻隔交通發展的一個因素

  

1949年,環繞揭陽城的南河、北河沒有一座橋樑,因而往返兩岸的人員、車輛只能從渡口搭船過渡。縣城的北門渡北岸就是玉浦渡,由這兩個渡口溯河而上有靚行渡,順流而下有馬牙渡、新河渡、東泮渡等密集渡口。當年人民解放軍集結於玉浦村一帶,進城時採取的最直接辦法,就是把民船搭成浮橋,從北岸的玉浦渡口連接南岸的北門渡口,列隊快速進城,管理城市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18世紀的揭陽老城地圖

“浮橋入城”的一幕成為永恆的記憶,也成為新中國揭陽縣建設者腦海中面臨的解決城市交通被河道阻隔的一個大課題。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北河上建設一座連接縣城的大橋,突破縣城交通瓶頸。建設者們經過慎重考察後,選址於北河馬牙渡附近,開始建設大橋

  

1960年,投資272.5萬元的北河大橋開工建設。建設者們將揭陽縣城這座第一橋設計為10孔2臺9墩石拱橋,橋長275.5米,寬10米

  

就在揭陽解放的第16個年頭,1965年6月,北河大橋建成竣工。廣東省省長陶鑄為這座大橋題寫了“北河大橋”大字。

  

至此,馬牙渡為北河大橋替代。北河大橋填補了揭陽城區沒有大橋跨越北河的空白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連接大橋兩頭的道路隨之也被鋪築起來,南達進賢門外路,北通揭汕公路。大橋建成當年,西門、北門汽車運輸站合併,並更名為揭陽汽車站,定址於北河大橋南端的新闢道路與進賢門外路交界處。1968年,揭陽汽車站建成投付使用

  

北河大橋及至揭陽汽車站的建成,為揭陽縣城的交通網搭建起一個新的構架,成為縣城交通網的中心幹線

  

而1987年建成的新北河大橋和南河大橋,則成為縣城初步形成路橋網的標誌

  

當年的2月,新北河大橋建成通車;9月,南河大橋建成通車。至此,跨越南河也有了大橋。3座大橋於北、西北、西南環繞縣城,從仙橋、梅雲地區來往縣城,不再擺渡過河

  

1991年12月7日,揭陽設為地級市,交通建設特別是路橋建設步伐大大加快。1996年9月,跨越南河的榕華大橋建成通車,成為市區南河第二座大橋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市民張阿姨的孃家是仙橋淇美花園村,她還記得20多年前每次帶著孩子回孃家都是騎著自行車去渡口搭渡輪過南河,然後再繼續騎自行車走多一段路才能到達孃家。“後來榕華大橋建成了,我們就不用再去搭渡輪,直接通過榕華大橋就能回孃家啦!”張阿姨回憶道

  

2000年12月,跨越北河、連接國道G206線的榕東大橋竣工通車。隨後,梅東大橋、環市北河大橋、西鳳大橋相繼在北河聳起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榕東大橋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環市北河大橋

至此,揭陽市區建成8座大橋,車輛、市民均可快速南來北往於北河、南河兩岸。水城還是那座水城,但寬闊的河道已經不再成為南來北往的障礙,因為水城已經建成通暢的路橋交通網絡

  

70年,從沒有橋到建成8座大橋,並編織成城市路橋交通網,水城書寫出壯麗的畫卷

而今,這畫卷還將增添華麗的篇章:2016年底開工建設的揭陽大橋,已在南河聳起了高高的橋塔,不日,這座大橋將成為揭陽大道架在南河上的“彩虹”,把揭陽大道中和揭陽大道南連接在一起

而於去年3月開工建設連接揭東區和空港經濟區的重要通道——進賢門大橋,不日也將聳立在北河曲溪、溪南段上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揭陽大橋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進賢門大橋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揭陽70年:一部橋樑建設的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