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龍塔路上說龍塔古篆,藏在校園裡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品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國慶長假,帶著從北京回來的朋友去漯河網紅打卡的肉夾饃店吃芝麻葉粉漿麵條。公交車穿過漯河的大街小巷,突然聽到車上語音報站:“龍塔路到了。”朋友疑惑地問我:“難道漯河還有龍塔?”我說:“龍塔到沒有,但是聽說過龍塔古篆。據老輩人講是老郾城的八景之一呢,還有很多歷史講究呢?”其實,我所知道的也就這麼多,因為作為漯河人,我還沒有去龍塔古篆參觀,很是慚愧啊!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龍塔古篆,不僅我沒有參觀過,相信很多漯河人也沒有參觀過,源於她坐落在漯河市郾城區一所實驗中學裡。為了確保學校師生的安全,校門基本上不對外開放。作為普通遊客,想進校園看看龍塔古篆的確不容易。相信書法或者篆刻愛好者比我更想進去看看。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龍塔古篆是“香水海石幢”俗稱,又叫“彼岸寺石幢”。石幢雕工精湛,上部八稜千佛造像,伎樂仙人,中部四面小篆“許州郾城縣彼岸寺碑銘”,下部四面造像,底部雕以海池,池壁上為佛傳故事浮雕。明代僧人宗巖稱其為“香水海石幢”,俗稱“龍塔古篆”。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據當地的老人講,龍塔古篆有很多年的歷史,好像是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典型的佛教石刻藝術珍品,距離現在有1000多年的歷史。整個龍塔古篆分為上、中、底三個部分,上部由八稜千佛造像、仰蓮座組成,高2.96米,每邊寬0.36米。千佛造像,或立、或站、面容豐滿,身披袈裟,衣著紋理清晰可見,雙手合十,赤足站立,姿態各異,栩栩如生。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高超、精湛的石刻技藝。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仰蓮座厚0.25米,每面寬0.6米。仰蓮座下面為好似八面壺的形狀,壺門內雕有伎樂仙人。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古代唱歌、彈琴、跳舞的歌妓,禮儀小姐之類的宮廷女人,伎樂仙人為人首高髻,面部豐滿,手持樂器,背生雙翼,鳥足。南面嬪伽拍鈸,東南面嬪伽擊一方物,東面嬪伽吹螺,東北面嬪伽擊手鼓,北面嬪伽吹觱篥,西北面嬪伽吹排簫,西面嬪伽吹笛,西南面為雙首拍手鼓。嬪伽下為正方形石塊,長1.5、厚0.25米,上刻仰蓮。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龍塔古篆中部為碑銘,四面正方,四角稜磨去,高3.06米,厚1.04米。碑銘為小篆,書法流暢,但誰也說不清,這些書法作品,出自何人之手。碑文名為《重修許州郾城縣彼岸寺碑銘》,剝蝕嚴重,許多字不清。碑文大意記述了契宗大師自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到郾城彼岸寺,化緣募資長達十五年,為了重修彼岸寺的記述。那時候的郾城歸許州管轄,也就是現在的許昌。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除了八稜千佛造像、彼岸寺碑銘,還有四天王造像、六稜造像、海池與海壁造像等。特別是六稜造像位於石幢底部,與四天王龕同,為底座六邊,由龍柱支撐,中為六稜造像,龍柱雕工精緻,雙龍相蟠,下有山狀石雕。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叫龍塔的緣故吧,而香水海石幢的名稱,或許源於海池與海壁造像。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或許,有人說,現在漯河沒有海,即使在古代也沒有海,怎麼叫海池與海壁造像?從海池與海壁造像來看,淺浮雕雕出波濤滾滾,在漩渦中有海馬、海獸等形象。還有另一層含義:這是一座佛教石刻藝術作品,佛教講究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普度眾生。我想龍塔古篆也有這樣的寓意吧。

漯河郾城龍塔古篆:一座藏在校園人不知的千年佛教石刻藝術珍品

如果,你想深入的瞭解更多細節,看的更加細緻,想聽聽更多傳說和故事,建議你還是親自到龍塔古篆走一走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