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疼痛,中國產婦還需“忍”多久?

央視網消息:形容起分娩過程來,“生不如死”是產婦提到最多的詞。2018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關於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2018年至2020年,在全國開展分娩鎮痛診療試點,並逐步在全國推廣。然而今年10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通過2018年度全國抽樣調查所得出的麻醉分娩鎮痛的開展率僅為16.45%。

  醫學研究表明,分娩的疼痛程度僅次於燒灼的劇痛和肝腎結石的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那麼排名第三的產痛為何其麻醉鎮痛的開展率只有16.45%呢?

  何為無痛分娩?

  分娩鎮痛,又叫無痛分娩,即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近年來,這一概念備受關注,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劇痛難耐的生產過程好像不再是必需的,舒適、安全、少痛的分娩方式成為女性新的追求。

  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展的分娩鎮痛試點工作,推廣的是椎管內分娩鎮痛。美國西北大學芬堡醫學院原麻醉學副教授胡靈群介紹:“在腰椎3、4節之間,有一個充滿了神經根的腔隙,是疼痛信號傳入大腦的必經之路,把麻醉藥物注射到這裡,就可以阻斷疼痛信號向大腦傳輸。”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麻醉科主任宋興榮在談到椎管內麻醉時說,椎管內麻醉和全麻不同,全麻是把麻醉藥打到血液裡,而椎管內麻醉藥物的作用點在神經,並且無痛分娩的麻醉藥量僅僅是剖宮產的1/10左右,所以它吸收入血的成分很低,藥物再通過胎盤進入孩子體內更是微乎其微。如果擔心無痛分娩會影響寶寶,剖宮產的麻醉就更應該擔心了。

  湖南湘雅醫院麻醉科醫生劉暢介紹,無痛分娩能夠讓產婦在第一產程也就是規律宮縮至宮口開大到10釐米這一過程中的舒適度提高,使產婦得到休息,為第二產程也就是宮口開大到10釐米至胎兒娩出的過程積攢體力,更有利於完成分娩。

分娩疼痛,中國產婦還需“忍”多久?

  為何難推廣?

  “女性產痛,是激發母愛的必由之路。”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少產婦及家屬拒絕無痛分娩,而更多的則是因為產婦及家屬對藥物鎮痛的擔憂和誤解。“打了無痛會影響孩子和媽媽。”這是一些產婦或家屬拒絕接受無痛分娩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娩鎮痛對母親和嬰兒安全嗎?“不能因為存在風險就廢除技術,而應當做風險評估,讓更多產婦心中有數。”遼寧撫順市某三甲醫院麻醉醫師陶敏表示,無痛分娩的藥劑量僅為剖腹產的十分之一,但作為一項有創操作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醫療風險的發生都是概率的事件。

  分娩鎮痛推廣受阻更為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麻醉醫生的缺乏。湖南省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文賽勇說,開展分娩鎮痛最佳模式是麻醉醫生24小時進駐產房,並且為了保證手術效果,需要麻醉醫生不間斷地進行疼痛評估和調整用藥速度,直到產程完全結束。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四五個小時,多的時候需要十幾個小時,這就意味著分娩鎮痛需要大量麻醉醫生。但目前全國麻醉醫生大約9萬人,每萬人口擁有麻醉醫生僅0.65人,而歐美髮達國家每萬人口配備麻醉醫生大約2.5人,如果按照歐美髮達國家的配備比例計算,我國麻醉醫生缺口大約30萬人。

分娩疼痛,中國產婦還需“忍”多久?

  此外,現階段我國的醫保基金還是“保基本”,而無痛分娩則屬於舒適化醫療範疇。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無痛分娩的產婦隋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無痛分娩應該是對母親基本權利的保障,屬於分娩的基本要求,應當納入醫保報銷範疇。”(文/王汝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