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商標爭議案一錘定音 IPO“釘子戶”喬丹體育“破題”在即?

外匯天眼APP訊 : 贏下官司、掃除重大訴訟障礙的喬丹體育,在八年後能否重續2011年首發過會的前緣,順利搭上A股上市的列車?

在證監會官網日前最新披露的“上交所主板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喬丹體育”)審核狀態為依然停留在“已通過發審會”,這一狀態已經維持了近八年之久,日前,隨著一樁訴訟案的了結,喬丹體育的這一尷尬之境有望被打破。

八年商标争议案一锤定音 IPO“钉子户”乔丹体育“破题”在即?

十月中旬,最高人民法院審結喬丹體育公司商標爭議案,判決其商標並未損害喬丹肖像權。這意味著,喬丹體育和美國NBA巨星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之間持續了八年的恩怨,至此告一段落。

贏下官司、掃除重大訴訟障礙的喬丹體育,能否重續2011年首發過會的前緣,順利搭上A股上市的列車?

“喬丹”與“喬丹”的八年恩怨

“喬丹體育現在贏了官司,之前的上市障礙消除,但需要補充更新至最近一季度的資料,如果在審核期間,其沒有出現新的障礙(如業績大幅下滑、新的法律問題等),那麼拿批文也只是時間長短的事。”11月11日,滬上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就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喬丹體育由成立於1984年的福建省晉江陳埭溪邊日用品二廠發展而來,1991年註冊“丹橋”商標,2000年改制更名為“晉江市喬丹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喬丹體育更名那一年,綽號“飛人”的邁克爾·喬丹已經贏得6枚NBA總冠軍戒指,成為籃球界最具影響力的球員之一。

對喬丹體育來說,註冊“喬丹”系列商標,是否存在打名人擦邊球的嫌疑,不得而知,不過更名後其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業績增長,則顯而易見。

2011年的招股書顯示,2008年-2011年1-6月,喬丹體育實現營收分別為11.58億元、23.16億元、29.27億元和17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1.3億元、3.02億元、5.18億元和2.85億元。

2010年,喬丹體育以29.27億元銷售收入位居國內本土運動品牌第六位,排在李寧、安踏、特步、361度和匹克之後。

2011年11月25日,證監會發審委2011年第263次會議上,喬丹體育首發過會,計劃發行1.13億股,募資10.64億元,用於生產基地擴建和直營店等項目建設。

若成功上市,喬丹體育將領銜“A股體育品牌第一股”的光環。

然而,就在這一關鍵節點,2012年2月,“飛人”喬丹以“爭議商標的註冊損害其姓名權”等為由,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撤銷喬丹體育在多個商品類別上註冊的“喬丹”“QIAODAN”等多項商標。

“飛人”喬丹的指控如同一記精準“蓋帽”,擊中了喬丹體育,因涉及重大訴訟,其IPO進程就此擱淺。

證監會在2014年時,曾提及喬丹體育IPO“過而不發”的特例時,也坦承“個別過會企業存在特殊事項,如喬丹體育存在重大未決訴訟”。

儘管隨後在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爭議商標予以維持,但是邁克爾·喬丹又一紙訴狀將喬丹體育告上了法庭,控訴其侵害商標權和姓名權。

2014年至2015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分別對上述糾紛案進行了一、二審,邁克爾·喬丹均敗訴。

2016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合併審理再審申請人邁克爾·喬丹與被申請人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第三人喬丹體育商標爭議行政糾紛10件案件。

2016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對10件案件進行公開宣判,其中涉及拼音“QIAODAN”“qiaodan”與圖形組合商標的共計7件案件,判決維持二審判決,駁回再審申請。

直到2019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結喬丹體育公司商標爭議案,其認為“商標沒有體現喬丹個人特徵,不具有可識別性,因此不構成損害肖像權。”

喬丹體育IPO或掃清障礙

那麼,距離最高院判決已經過去一個月,喬丹體育是否重啟上市之路呢?

11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撥打喬丹體育2011年招股書中披露的公開電話,但是一直無人接聽。

“對擬上市公司來說,過會之後還有封卷流程,封卷之後將進行會後事項審核,然後等待領取發行批文,從封捲到最終拿到發行批文並無具體時間限定。”北京某券商保代分析指出,“儘管喬丹體育2011年便已過會,但是過去這麼多年,證監會的審核是否還在有效期,有不確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喬丹體育在2011年招股書中披露的保薦機構為中銀國際,兩位保薦代表人分別為陳興珠、和巖彬,前者已於2013年離職去了第一創業證券,後者也於2016年離職去了瑞信方正證券。

“保薦代表人離職應該不是問題的核心,也可以找到兩位新的保薦代表人,把這些年的材料補充進去”,上述滬上上市公司董秘認為。

另一位上海某律師事務所律師也認為,喬丹體育上市“只要沒有其他新的障礙,那就應該快了”。

但在喬丹體育等待上市的漫長八年中,本土體育運動品牌的排序,已然發生著變化。

貴人鳥(603555.SH)拔得頭籌,成為了“A股體育品牌第一股”,不過從近日發佈的三季報來看,貴人鳥淨利潤為-1.66億元,同比轉虧,同時面臨數十億的債務壓頂。

而不少本土體育品牌,如安踏體育(02020.HK)、李寧(02331.HK)、特步國際(01368.HK)、361度(01361.HK)均已赴港上市。目前,安踏體育已成為一家市值2039億港元的體育龍頭,李寧總市值也達到581億港元。

贏了官司的喬丹體育,也正在嘗試一系列潛移默化的改變。

就在10月27日,喬丹體育亮相中國國際時裝週,秀出了旗下高端系列“喬丹質燥”的新品,力圖將“喬丹質燥”打造為領先的專業運動及潮流先鋒代言符號。

根據報道,一部分喬丹體育店鋪形象已經改變,曾經標為“喬丹體育”字樣開始逐漸縮小並弱化,取而代之的則是“QDSPORTS”或“BEYOND YOURSELF”等字樣。而其為人熟知的品牌標識“打籃球的男人”亦不再顯眼,部分服裝的LOGO變更為“TEAM”“SHOT”“YOUTH”等系列字樣,僅在領口或衣袖初標保留“打籃球的男人”商標。

“打贏官司對喬丹體育上市來說的確有好的影響,不過也要看到,目前運動品牌競爭非常激烈,消費者對運動品牌的在意度可能會越來越小,對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 11月11日,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研究員何文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寧、安踏等品牌往潮系發展,匹克利用科技賦能新產品,都是目前的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