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為何權臣和珅擁有20多件黃馬褂?

燕子李三fighting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黃馬褂?這可是滿清特有的物件。咱瞅電視劇裡邊,那老太監杵在大門口,臺階下邊蹲著一幫子大臣的三妻四妾,都擺弄好之,這太監“刺啦”一聲把那聖旨一打開,捏著嗓子眼:“……賞雙眼花翎,外加黃馬褂一件……”

這小嗓子一扯完,那大臣寬臉蛋笑的跟朵菊花似的,捧著那黃馬褂,眼珠子都發光,就差拿著黃馬褂擦擦留出來的口水了。

所以大傢伙從細節上就不難發現,這黃馬褂他所象徵的意義有多大!說簡單一點,這物件整身上,那就是見官就長,直接就大三級啊!

所以這有時候,瞅電視劇的時候,那犯人整一件黃馬褂穿身上,見了縣太爺跪地上?這壓根就不可能,縣太爺得給人家下跪。您就說吧,這案子還咋審?就沒地說理去。

所以一般人要能整這麼一件穿穿,這祖墳他也冒青煙啊,棺材板子都摁不住。

而和珅居然有二十多件,就這數量他們家那墳頭估計都得炸天上去,地球這小村子都快擱不下了。

那麼要想弄明白這事,俺覺得大傢伙先了解一下這黃馬褂究竟是個啥物件,有這東西打底,那麼題主的問題也就好說了

黃馬褂

話說,滿清那階級制度整的是非常的嚴厲,就說這穿著他也有嚴格的規定。

明黃色(其實也就是淡黃色)這全天下,就皇帝那老頭才能用,瞧見沒,皇帝一個人就霸佔了一種顏色,別人壓根就不能用,但凡用了,你那小腦瓜在脖子上就長不結實了,這可是藐視皇權的大罪。

還有一種金黃色,這色彩只能是宗室和皇帝的大小老婆才能用,其他人壓根就不能碰。

那麼像俺這樣的平頭老百姓,瞅著黃色眼饞,也想整點塗身上,那麼只有一種杏黃色,也就是紅黃色,這能行。

但這種色彩,除了腦仁起坑了會真的碰上一碰,一般人瞅都不會瞅一眼,畢竟那會指鹿為馬的事,他也不老少,沒人會幹這種缺心眼的事。

所以黃色基本上就被滿清皇帝他們家壟斷了。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要說了:“那黃馬褂這物件,除了皇帝之外,別人就沒有資格穿了?”

這您說的可就有點子太肯定了,話說這黃馬褂要細分去,一共分四種。

第一種

其實就是制服。為了顯示皇家的威嚴,那幫子隨著皇帝出行的侍衛,內大臣可以整這麼一件穿穿。

這時候的黃馬褂本質上就是一件工作用的服裝,沒啥特權可以講的。

為嘛會這樣呢?

大傢伙想一想,皇帝出去溜個閒彎,老長一個隊伍中,就皇帝一個人穿著黃色的衣服,那不起眼。但如果一大串全部都是,好傢伙這威風可就抖起來了,加上各種樂器,“子啦哇“”子啦哇“這麼一吵吵,那就更得勁了。

就這黃色明晃晃的都刺眼,大老遠您就知道皇帝來了,無關人等全部迴避,或者爬地上叩頭,這多氣派。

這也不用敲鑼打鼓的聽聲了,畢竟光的速度要比聲的速度快了不老少不是。

當然這種黃馬褂,您如果離職了,不幹了,皇帝瞅您不順眼把您給開了,這黃馬褂就得留下,壓根就不能帶回去。

所以這種黃馬褂就是為了給皇帝抖威風,耍酷用的,實用價值不高。

第二種

這叫行圍褂子,簡單的說就是娛樂用的。滿清的皇帝摳門,用這東西當獎品。

話說滿清的時候,尤其是在咸豐之前,這些個皇帝每年到了樹葉落地的秋天,就會拉著一大幫子人,跑到木蘭這地打獵二十天,用人家滿清的官話講這叫行圍。

當年多爾袞就是行圍行的跑的太歡快了,把自己個從馬上摔下來摔死的。

這個時候,最倒黴的就是腦瓜頂上長小樹的鹿,大傢伙的主要目標就是它。

在行圍的時候,如果遇到蒙古人獻上獵物,這皇帝就會照慣例給這蒙古人賞一件黃馬褂。

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比試射箭,漢人官員射中三箭,滿人官員射中五箭,而且這官位必須夠格,高階官位那麼就能撈這麼一件黃馬褂穿穿。

這種褂子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種上娛樂節目時候穿的,您比如上行圍,比武這都行,但平時您整一件穿上,這可是掉腦袋的事,罪名就是窺視皇權。

您瞅瞅這罪過大不大,所以這種褂子,整上一件他也沒多大用處,還遭罪。

第三種

這就厲害了。

這是正兒八經的御賜黃馬褂,這種黃馬褂還有一個別名叫“武功褂子”,聽這名大傢伙就知道,這是賞給那些個有戰功的將領。

當然這種褂子,後頭也爛了,被慈禧隨便的發,只要您吹的她開心,指不定就能賞一件,當年給她開火車的司機都能撈一件穿。

這種褂子發行最多的時候,是幹太平天國的時候,尤其是在咸豐年間,一旦咸豐賞你這褂子,這武將就得撅著屁股騎著馬,繞著北京城溜達一圈,讓大傢伙瞅瞅以示恩寵。但這事整多了也就爛大街了。

請你記住了,就算是這樣,這黃馬褂他也不是隨便穿的,只要在盛大節日,慶典的時候,能套身上,一般的情況您只能擱家裡邊找個高高在上的地供起來。

如果實在是想穿的不行,撓心挖肺的想穿,皇帝他也給你開了一條縫,可以照著仿照一件,整身上。所以您瞅著電視劇裡邊,跑到衙門口穿的黃馬褂,那都是仿照以後的物件,不是原物。

第四種

特使

您比方說,李鴻章幹外交的時候,也能穿,這就相當於皇帝親臨,就是這麼一個象徵意義而已。

好了現在大傢伙,對這黃馬褂瞭解了不少。

那咱就明白了,和珅這貨弄了這麼多黃馬褂到底是個啥物件了。

首先他不是制服,畢竟這物件,一旦不幹了就得退回去,壓根就不可能私人擁有。

接著他不是武功褂子,畢竟這物件只能是武官,或者領兵大將才能有的,而和珅這輩子就沒有帶過兵,所以這就不可能。

還有就是特使,他和誰特使去,和老外打交道才會用到,他?沒見過。

所以這二十多件的黃馬褂只有一種可能行圍褂子。話說這夠不要臉的,基本上乾隆出去玩,他每年都撈一件。

好了,事就是這麼個事,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黃馬褂是清朝僅有的一種官服,它並沒有什麼特權,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穿上黃馬褂我就不認識你啦,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嗎?絕不是,說白了黃馬褂,其實就是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我們知道黃色是皇帝的專用顏色,寓意皇權至高無上的意思。古代皇帝穿黃色龍袍的傳統應該是從隋唐時期開始的,在這之前龍袍的顏色是不固定的,直到唐高宗時期,黃色龍袍才被正式定位皇家的專用顏色。官員和普通百姓是不許穿黃色服飾的,黃色也就徹底成了封建皇權地位的象徵。


直到清朝,才有了黃馬褂的出現,馬褂原本只是滿族特有的民間服飾,因為馬褂的寬鬆款式設計比較適合騎馬打獵,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被用在清朝皇室成員參加各種大典,重要場合的一種特殊服飾。也就是後來的“黃馬褂”。

黃馬褂的顏色呢,也分“明黃”胡“淡黃”兩種顏色。皇皇室成員穿的自然是比較鮮明的顏色明黃色,大臣侍衛們則是淡黃色的那種。除了顏色有差距之後外,黃馬褂的扣子顏色也是不一樣的。黃馬褂只有御前侍衛和一些權高的大臣們,以及護衛軍的統領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除了這些制定的人員可以穿黃馬褂之外,另外皇帝還會賞賜給一些立過汗馬功勞的武將大臣們黃馬褂,這些人在重要場合也是可以穿黃馬褂帝。


黃馬褂這種清朝獨有的官府,除了可以顯示身份的不同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權利。至於權臣大貪官和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黃馬褂的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和珅深的乾隆寵信,在清代我們說了,只要是地位高超的權臣們就會得到皇帝賜給的黃馬褂,所以作為乾隆的愛臣和珅自然也就擁有了很多件黃馬褂。更何況和珅善於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乾隆自然要特殊照顧這個老臣啦。

不過穿上黃馬褂雖然很神氣,但是也僅限於陪同皇帝出城打獵,或者參加朝廷的各種重大盛典儀式上才可以穿,平時在家中和宮裡是絕不允許穿的。如果那個敢穿,那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會被定罪或者臨時處死的。

所以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是也不是隨便亂穿的。


任馳贏天下


縱橫小時候很喜歡一部叫做《神醫喜來樂》的電視劇,曾看了許多遍,時隔多年電視劇的劇情我只記得個大概,但是有一個片段卻記得非常清楚。

那段講的是神醫喜來樂為太后老佛爺瞧好了頑疾,老佛爺賞了喜來樂一件黃馬褂,喜來樂回家就把黃馬褂小心翼翼的裝好供了起來。喜來樂的小徒弟來福覺得新奇,揹著師傅師孃將黃馬褂偷了出來,將黃馬褂穿在了外衣裡面。

他在上街採買時偶然發現商販們看見他穿著黃馬褂不但不要貨錢,還主動多送。嚐到了甜頭的來福日日穿著黃馬褂上街,喜歡什麼買什麼,付錢的時候亮出黃馬褂就會享受免單待遇,屢試不爽。直到喜來樂發現黃馬褂被掉包了,抓到來福這個小賊,將其暴打一頓沒收了黃馬褂,來福蹭吃蹭喝的好日子才結束了。

在清朝賜穿黃馬褂是件無上榮耀的恩典,好處絕不僅僅是能蹭吃蹭喝那麼簡單,賜穿黃馬褂到底有多麼牛氣,且聽縱橫娓娓道來。

黃馬褂也是清朝官服的一種,在皇帝身邊當差的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御前侍衛都身著黃馬褂。黃馬褂是明黃色的褂子,在清朝明黃色是皇帝皇后的專屬用色,嬪妃以及皇親國戚只能用深黃色, 百姓頂多能使用紅黃色。御前當差的侍衛穿著的黃馬褂是最貼近皇帝服飾顏色的,由此可見只有皇帝身邊的近侍才能有此特權。

皇帝近侍的制服黃馬褂也叫行職褂子,顧名思義就是在工作崗位、履行工作職責時穿的工作服。一般都是皇帝出行時,內大臣、御前侍衛等隨行人員必須穿著的黃馬褂,這種褂子沒有花紋圖案,就是簡單的黃色褂子,用以彰顯皇家聲威。在離崗期間或者不在皇帝跟前伺候時是不能穿。

清朝皇帝最擅長將不值錢的物件賦予皇家恩典,作為賞賜臣子的無上榮耀。之前縱橫寫過清朝的三眼花翎,就是有三個圈圈的孔雀羽毛,被清朝皇帝包裝成了皇親國戚才配的高級官員象徵,能獲此殊榮的外姓臣子不過寥寥數人。黃馬褂也是如此,在清朝“賞穿黃馬褂”是足以讓臣子光耀門楣的賞賜。

賞穿黃馬褂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則是行圍褂子,就是皇帝在校場圍獵時賞賜給表現出色者的黃馬褂,以此鼓勵世家子弟不忘遊牧民族騎射之本。不過這褂子只能在陪皇帝狩獵時穿,平時只能供著,擅自穿著就是大不敬,要治罪的。

二則是賞賜給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以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嚴。咸豐年間,受賞者都要穿著黃馬褂,騎著高頭大馬繞紫禁城一圈。李鴻章在代表清廷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遇刺,鮮血染紅了黃馬褂,迷糊中的李鴻章還不忘叮囑左右保存好染血的黃馬褂,發出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可見黃馬褂在臣子心中就是家國朝廷的縮影。

三則就是武功褂子,是對有重大軍功臣子的獎賞,成為了榮譽、功績、權利的象徵,我們平時說的賞穿黃馬褂基本等同於這個意義,受賞者可以在任何盛達隆重的場合穿著。黃馬褂是皇家的象徵,可以作為皇命的信物,必要時見物如見聖上。穿著黃馬褂,奉皇命執行任務,見官大三級,便宜行事。連皇帝都能代表,穿著黃馬褂去吃飯,誰還敢收錢啊?

不過在嘉慶及其之前並未有可考史料記載過這種恩賞方式,而是多見於咸豐以後,這種賞賜很可能是在清朝晚期才出現的,所以題目中和珅有20多件黃馬褂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天平天國崛起後,“賞穿黃馬褂”大多都是賞賜給鎮壓太平天國有功者。清朝末年黃馬褂也爛了大街了,得太后歡心就能得到,據說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都得到了一件黃馬褂。再後來爵位、頂戴花翎都可以買賣,黃馬褂自然也是有錢就能買來穿穿。


史論縱橫


清宮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皇帝要賞賜某位功勳卓著的大臣的時候,經常會說“賜雙眼花翎,加太子太保,賞穿黃馬褂”。

《雍正王朝》電視劇裡,大將軍年羹堯被貶,到了地方官衙,人家讓他下跪,他很牛逼地拿出了皇上賞的黃馬褂,眾官員就紛紛向他行禮了。似乎“黃馬褂”頗有特權。

但同時,在清宮戲裡,我們還可以看到,皇帝身邊的侍衛也都是穿的黃馬褂。

這就讓人疑惑了,到底黃馬褂有沒有特權呢?如若有特權,那麼多侍衛都穿,還談得上什麼“特”呢?

讓我們先來看下到底哪些人在穿“黃馬褂”吧。

大家都知道的,自隋唐始,明黃成了皇室的專用色。但黃馬褂的出現,是清朝才有的。在清朝,有四類人能穿“黃馬褂”。

一、大內侍衛。

他們之所以穿黃馬褂,完全是為了彰顯出皇帝近侍的尊貴,這些人跟隨在皇帝身邊的時候,可以穿著黃色的馬褂。

但是,隨行結束以後就必須要把黃色的褂子脫下來了,而且他們穿的這些衣服上不能有任何的花紋、圖案,釦子的顏色只能是黑色的,就相當於現在的“工作服”了。

二、皇帝狩獵時賞賜。

清代皇帝(咸豐皇帝之前)都有每年狩獵的習慣,在皇帝圍獵、校射時表現出色,或者向皇帝獻獵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賞賜黃馬褂。

三、有功勳者。

類似於大將軍年羹堯這樣的重臣,所穿的黃馬褂,是皇帝對特殊功勳者的獎賞。這種黃馬褂又稱“武功褂子”,這種黃馬褂在清初並不盛行,一直到嘉慶年間都未見記載,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多見於清廷賞賜給對太平軍作戰有功者。

四、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這主要是為了朝廷的體面,可以讓使臣在外邦面前長面子。

後三類被賞穿或賞賜的“黃馬褂”紐扣是黃色的,與褂色一體,與侍衛們穿的“工作服”有所區別。

受賜黃馬褂的功臣們只有當國家舉行大典時才能穿一次,平時則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榮耀。不過,他們可以複製一件較原物簡單的黃馬褂,以備公務需要時穿用。

但實際上功勳大臣們違背皇規或犯錯誤時,不但不能以“黃馬褂”拿來救命,皇帝還要將黃馬褂收回,以示懲罰。所以像影視劇中年羹堯那樣抖威風的場景,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再來說說和珅的那麼多件黃馬褂。

如上文所述,“黃馬褂”實質上沒有戲臺上展示出的那樣有特權,更多的是一份榮耀與面子。所以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會得到20多件“黃馬褂”似乎也就不出奇了。

眾所周知,封建帝王實行的是“家天下”,皇帝本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加上“黃馬褂”並沒有實質上的特權,相當程度上,可以由著皇帝的喜好來,皇帝願意賞賜就賞賜。

所以,乾隆時期的和珅得到皇帝喜愛,受到重複賞賜也不稀奇,畢竟這可以讓得寵的他在各個重大場合長面子。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在人們的印象中,如果可以得到皇帝賞賜的黃馬褂,那麼人生一定從此開了掛一樣,人人都會尊重羨慕。但實際上在歷史上真實的黃馬褂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尊貴無比,而且乾隆皇帝就曾經賞賜給和珅二十多件黃馬褂,而且很多權臣都曾經得到過帝王賞賜的黃馬褂,這樣就可以感覺出黃馬褂的真正價值。

其實被賞賜了黃馬褂並不意味著享受什麼樣的特權,從黃馬褂的賞賜標準上就可以瞭解到這一點。黃馬褂在建立清朝後就成為了一種殊榮,平時只有在宮中行走的御前侍衛和內大臣才有資格穿黃馬褂,也就是說,黃馬褂更像是一種“制服”,這種制服不是什麼人都能穿,只有和皇帝關係比較近的大臣,或者是御前侍衛才有資格穿著,但是他們在卸職後需要將黃馬褂歸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黃馬褂其實並不完全是黃色的,而是會用黑色的扣子,所以這一類黃馬褂可以歸為“制服”,而真正用於賞賜中使用的黃馬褂通體都是黃色的。

在皇帝每年秋天舉辦圍獵時會對錶現好的人賞賜黃馬褂,所以但凡騎射功夫比較好的人都有機會拿到黃馬褂,但是他們在拿到黃馬褂之後不可以隨便穿在身上,只能在圍獵的場合穿黃馬褂,在回到家中後要妥善保管,甚至要將黃馬褂供起來,以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其次皇帝會對一些功臣賞賜黃馬褂,只要這些功臣曾經對朝廷有過貢獻,或者皇帝開心了,就會賞賜給他們黃馬褂,在這種情況下得到的黃馬褂是可以經常穿的,在出席正式場合,或者是想要炫耀時都可以將黃馬褂穿在身上。

雖然黃馬褂是一種賞賜,但是拿到黃馬褂並不意味著會擁有什麼特權。

這一點從影視劇中就可以看出來,在《甄嬛傳》中皇帝就曾經賞給安陵容黃馬褂,但是安陵容在得到這個賞賜後地位還是和從前一樣,只不過會讓人高看一眼罷了。

其次在劇中年羹堯後來穿著黃馬褂守城門,也表示黃馬褂並不是地位的象徵,更像是勳章,黃馬褂代表以往所獲得的榮譽,穿著黃馬褂旁人自然不敢怠慢,但是依然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會因此提升官位和地位,所以即便當時年羹堯穿著黃馬褂守城門,他依然還是個守城門的,身份沒有任何變化,更談不上特權了。


歷史小地主


我是大話君,我來答。

黃色在古代是皇帝的專屬顏色,所以那時的黃色是高貴與權力的象徵。到了清朝時期皇帝經常賞賜“黃馬褂”給重臣、權臣也是為了表彰和突顯那些大臣的功德並無特權。

在清朝能穿黃馬褂的有以下兩種人:

第一種人:皇家的內大臣和御前侍衛,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皇帝及皇帝身邊的家人的安全,直接受皇帝親自地指派,也就是皇帝的人。因此為了突顯是皇帝的侍衛,所以要用黃馬褂為官服表示其與眾不同。

第二種人: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人。他們在某一方面對皇家對百姓都有巨大貢獻的大臣才有資格獲得,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各種證書與驗證。不同的在於這是皇帝通過聖旨親自頒發的。

比如:權臣和珅為清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最初為官清廉、公正甚得乾隆的喜歡,並多次賞賜給他“黃馬褂”,以表皇帝肯定他做出的貢獻,並有激勵他越做越好的含義。

有一點很重要:皇帝賞賜的“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一定要十分愛護,不能隨意破壞或者丟棄,這些都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輕則罷官,重則滿門抄斬。一定要擺著供好,沒有特殊的事不要任意穿著。

結語:“黃馬褂”在古代並沒有什麼特權,但是卻代表著皇家的最高榮譽。只要能獲得“黃馬褂”不是重臣就是權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這也具有一種精神上的象徵意義。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淡墨青史


黃馬褂其實應該算作是清朝的一種政治工具,它被統治者拿來籠絡、收買官員,是作為賞賜的物品出現的。當然這只是黃馬褂中的其中一種,實際上,黃馬褂是有多種類型的。簡單來說,黃馬褂及時黃色的馬褂,屬於行服的一種,顧名思義,行服也就是外出行走才穿的服裝,這樣看來,黃馬褂就和武聯繫了起來,清朝時期黃馬褂多是御前侍衛在穿,賞賜也是賞賜給建立功勳的高級武官,或者領兵的文官,再就是獵場上表現優異者。

在最開始,黃馬褂只是一種職業裝,上班的時候需要穿著,但是隻有使用權,沒有擁有權,當你離開了這個職位,黃馬褂就被收回了。《嘯亭續錄·黃馬褂定製》中有這樣的記載:“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也就是會所皇帝的身邊服侍的人都要穿黃馬褂,如果是皇帝出巡,這扈從大臣們也著黃馬褂,其作用就是製造一種御氣,顯得皇家威嚴無比,就這一點來說,黃馬褂就是一種職業裝。上班需要穿,下了班就得脫下來。

另一種黃馬褂是皇帝再獵場上的賞賜物,我們知道,清朝時期,統治者們特別注重騎射,因此獵場圍獵是很重要的一個活動,在圍獵期間,大部分的官員都要參加,大家在獵場上一較高下,表現特別突出的就可能會被賞賜一件黃馬褂,但是這個黃馬褂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穿的,它只有在圍獵的時候才能穿,平時是不准許穿的,這種黃馬褂是一種榮譽的象徵,就相當於頒發了一個榮譽證書,是對你騎射技術的褒獎,特權是沒有的。

還有一種就是建立功勳的高級武將,會被賞賜黃馬褂,最著名的莫過於太平天國時期的黃馬褂賞賜,當時參與鎮壓太平天國的高級武將幾乎人手一件或者幾件黃馬褂,不過這個時候的黃馬褂就有點氾濫了,說貴重也貴重,說不值錢也不值錢,畢竟物以稀為貴,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東西還有什麼稀奇呢?不過即便如此,每個武將還是會以有一件黃馬褂為榮,畢竟這是朝廷對自己的認可。

再有的就是皇帝專門賞賜有功的大臣的,這樣的黃馬褂就比較貴重了,說起特權來也是有的,至少有一點,當你穿著黃馬褂在外辦事的時候,對方就會高看你一眼,會有便宜行事的權力,但這種權力也不是說讓你為所欲為,因為本身黃馬褂在什麼時候穿是有明確規定的,其他時候就只能供奉在家中,當祖宗一樣弓著。

而且黃馬褂也分兩種,一種是賞給黃馬褂,即皇帝賜給你一件黃馬褂,僅此一件;另一種是賞穿黃馬褂,這個沒有件數規定,就是你可以自己製作黃馬褂來穿。不過,不管是哪一種,等你犯了大錯的話,還是可以被皇帝收回的,而且它也尚方寶劍、鐵券丹書一樣,看著很高大上,實際上並不能在關鍵時刻保命,頂多就是讓你誤以為這是免死金牌。

總起來說,黃馬褂雖然聽起來很威嚴,似乎很有權力,但其實不過是一個政治工具,並沒有賦予身穿黃馬褂的人多大的權力,實際上黃馬褂對於被賜的人來說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且越到清朝中晚期,黃馬褂越來越氾濫,幾乎成了爛大街的存在,但清朝初期的時候,黃馬褂的賞賜其實是很謹慎的,數量極少,所以說和珅擁有20多件黃馬褂,這基本算得上是杜撰,即便和珅在乾隆時期備受寵信,得了很多的賞賜,但說到黃馬褂,和珅應該不至於會擁有這麼多。不過和珅本身做過御前侍衛、內大臣等,原本就有黃馬褂這個職業裝。至於賞賜下來的黃馬褂卻是很少的,至少在嘉慶帝之前,賞賜的黃馬褂還是稀有物品,但從咸豐帝開始,黃馬褂就被賞給越來越多的官員,慈禧時期黃馬褂的賞賜就更多了,慈禧身邊有不少人立了功都得到了黃馬褂,即便對方身份很低也不例外,比如慈禧的一個馬車伕就得到過一件黃馬褂。

但到底黃馬褂還是清政府給賞賜下來的東西,仍舊是很有價值的,比如晚清時期的李鴻章就曾穿著黃馬褂行走在國際上,比如據說在李鴻章出訪歐洲的時候,曾拿黃馬褂當清政府的旗幟,還有就是李鴻章在日本遇刺的時候,當時就是身穿黃馬褂,鮮血染紅了黃馬褂,李鴻章還不肯讓部下去擦,反而認為這是大功一件。


蕭曉四姑娘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以“三藩平定”為理由,東巡盛京,回自己的老家祭拜列祖列宗。當時,高士奇作為內廷大臣,是隨行御駕中的一員,在途中,他寫詩讚嘆:“身隨翡翠叢中列,隊入鵝黃者裡行。”這首詩,直接反映了當時護駕的侍衛,身著黃馬褂的壯麗場面。

黃馬褂的正式名稱叫“明黃行褂”。行褂是清朝的王公貴族、大臣行服的一種,主要為官員騎馬、行路時穿著,在其裡面再穿著行袍或其他袍服,長裝短衣,藍黃相配。

黃馬褂是清代宮廷御前大臣、侍衛隨扈出行時穿著的服裝,也是皇帝用以賞賜親信大臣、宗室,讓其身著賜衣而效忠自己的特殊方式。

縱觀整個清王朝,黃馬褂在其官制中,一直代表著特權和榮耀,許多高品級的大臣終其一生而不可得。最耀眼的黃馬褂,就是李鴻章的那件。1895年,李鴻章赴日本談判,被人行刺,血染黃馬褂。李鴻章特地叮囑下人,要將帶血的黃馬褂保存好,不要清洗,還感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清代制度,官的品級與職能都有相應的服裝搭配。皇帝出巡時,“凡扈從、侍衛,皆服黃馬褂”,可以穿黃馬褂的人有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領班、護軍統領、銳建營翼長等,其下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前引大臣等,也依據制度穿黃馬褂。宮中侍衛之外的八旗護軍及其他營的官兵,根本無權身著黃馬褂。

從清代官制中黃馬褂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主要分為三種形式:

第一,御前大臣、侍衛等穿用黃馬褂,是為皇帝的出行保駕護航,以明黃服裝區別警戒區域。

“明黃”就是“淡黃”,是皇家專屬顏色,貴族只能穿暗黃,普通人只能穿“杏黃色”。《雍正王朝》中,圖裡琛和德楞泰穿的黃馬褂就是這種。

用明黃色代表為皇帝服務,增強皇室的威嚴,即所謂“扈從鑾輿,以為觀瞻”。此時的黃馬褂,如同員工的工作服。如果不再擔任御前侍衛,黃馬褂就不能繼續穿了。

第二,皇帝恩賜宗室、近臣和獎賞武職官員的黃馬褂,其中賞給武官的,要不是在八旗騎射比武中奪魁,要不就是得勝回朝,皇帝讓他們高人一等;偶爾統治者高興,也會賞賜給身邊人,比如,慈禧就曾賞賜一件黃馬褂給她的火車司機。

第三,皇帝賞賜大臣,有兩種情形;其一,賞賜黃馬褂,只賜予一件,即由受賞者穿用;另一種為賞穿黃馬褂,這種級別較高,是受賞者既可一直穿用所賞之褂,也可以按季節自己製作其他明黃色的馬褂。

被皇帝賞賜黃馬褂就如同得到一張榮譽證書,平時只能放在櫃子裡,偶爾重大場合拿出來顯擺一下,是皇帝駕馭臣子的工具,激勵他們努力幹活,忠心耿耿。有了這件褂子,相比其他賞賜“巴圖魯”“雙眼花翎”等,會多出一份與皇帝的親切感,頓時感覺自己就是心腹,見到其他官員也會有種高出一截的自豪感。

和珅能夠得到數量眾多的黃馬褂,不外乎兩個條件,第一,與皇帝關係近,馬屁拍的好又深諳臣道,深的乾隆賞識,適應了當時的風氣;第二,才能出眾,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多次立下功勞。


秋媚讀史


馬褂是旗人的一種特有的服飾。滿人入關前,以漁獵為生,上山打獵、下河摸魚,乾的都是體力活,尤其是上山打獵,他們需要騎在馬上,盤馬彎弓,只有這樣才能打到獵物,那麼要騎在馬上,又需要射箭,自然是不能穿著長袖大袍的,不然怎麼打獵,於是滿人就專門設計出一種方便自己施展身手的服裝,這種服裝衣長至臍,袖僅遮肘,下襬只到大腿,因為方便騎馬而設計的,故稱“馬褂”。



可以說滿人對於“馬褂”可謂是十分得意,自詡為滿人的一大發明,所以當時滿人在入主中原後,得意之餘,也不忘將“馬褂”改的名稱,那就是“得勝褂”。

順治初入關時,“馬褂”只限於八旗士兵所穿,康雍時期後,清朝放開對於馬褂的使用,民間亦可穿馬褂,並逐漸成為一種便服,此時百姓只要想穿就可以去裁縫鋪找人做一件。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馬褂民間百姓都可以穿,也不是所有的馬褂裁縫鋪都能製作,這種馬褂就是用明黃色的綢緞或紗做的“馬褂”,名曰“黃馬褂”。



清時黃馬褂分為職任馬褂、行圍馬褂、御賜黃馬褂三類。

職任馬褂

職任馬褂就是類似於現在的“工作服”。《嘯亭續錄.黃馬褂定製》:“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就是當時巡行扈從大臣,如御前大臣、內大臣、內廷王大臣、侍衛什長等,在保護皇帝的過程中皆需穿“黃馬褂”。



《清會典事例.侍衛處.儀制》載:“後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衛升級新補者,歲於十二月行文內務府,支領緣貂朝衣端罩,豹尾班侍衛支領蟒袍;恭遇巡幸,支領黃馬褂”,可知這種職任馬褂,一旦離開保護皇帝的崗位就不能穿黃馬褂了,就需將其送回到侍衛處。

行圍馬褂

清咸豐前,清帝每年秋天都會到木蘭(今河北省承德市北400裡處,現名“圍場縣”)打獵20天,進行“行圍”。而在行圍打獵的過程中,只要參與的文武官員有射得鹿的,或者是打獵完畢遇到獻禽的蒙古人的,清帝一般都要賞穿黃馬褂。



同時在“行圍”時,清帝還會舉行射箭比賽,滿漢文武百官皆需要參加,滿文武射中五箭,漢文武射中三箭的,清帝一般也會賞穿黃馬褂。

當然這種行圍馬褂其實與職任馬褂差不多,它只有在行圍的時候才能穿,其他時候皆不能穿,只能是將它供奉在家中。而一旦違反,私自將其穿出去,則會被以覬覦皇權罪論處。



御賜黃馬褂

職任馬褂、行圍馬褂其實並沒有啥權力,它們頂多就是屬於“職業裝”,除了特定場合能穿,其他場合都不能穿,否則就要被處以覬覦皇權罪,按律當斬。而真正能稱的上是有特權的黃馬褂就只有“御賜黃馬褂”。

御賜黃馬褂就是清帝用於獎賞有功的高級武將,有時也賜給統兵的文官,而凡是能得到這類黃馬褂的,他能在任何他認為莊重的時刻穿這件黃馬褂。而只要穿上這類御賜黃馬褂,必要時可以見官大三級,文官見它下轎、武官見它下馬,可謂是威嚴無比,貴不可言。



總的說,黃馬褂中唯一有特權的就是御賜黃馬褂,其餘的兩類就只是“工作服”,只能在特定的場合穿,一旦離開這個場合就不能再穿了,這類馬褂最多就是象徵性的,象徵的皇權的威嚴與不可侵犯。

而至於和珅為什麼能擁有20幾件黃馬褂?對於這個我現在查不出這段記載的出處,或許是互聯網上的謠言,當然或許的確存在。不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和珅即使有這些黃馬褂,他也應該不是乾隆賞賜的。



依據《東華錄》記載,嘉慶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諭時,所列賞功的方式均沒有提到黃馬褂。因此,御賜黃馬褂應該是咸豐以後才開始盛行的。而在咸豐之前,賞賜有功之臣的方式主要是“加‘巴圖魯’勇號”、“賞戴花翎”、“封爵”、“賞賜‘世職’”等。

如此,和珅的黃馬褂應該不是乾隆賞賜的,而是他私藏的,畢竟和珅曾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而作為侍衛處的最高長官,他自然能偷藏一些放在侍衛處的黃馬褂。


澳古說歷史


被神化的“黃馬褂”,真正的特權絕不是一件衣裳

首先糾正一下題目的本身問題,黃馬褂只存在於清代,中國古代其他朝代並沒有以黃馬褂命名的衣服。

估計是現在清宮劇看多了,很多草民都以為黃馬褂是神一般的存在,能夠弄上一件,恨不得能保全家幾輩子平安。其實,在清代,黃馬褂僅僅是榮譽的象徵,並沒有因此而都得到什麼特權。黃馬褂之所以特殊,就在於它是黃色的。大家都知道,天朝自古黃色屬於皇室的專用顏色,其他人要是冒用了,那就可以直接抓進大牢了。所以黃色非常特殊尊貴,一般人是不能使用的。

在清代,出了皇帝專用黃色外,還有貼身侍衛和太監可以穿用黃色馬褂。這些人穿黃馬褂只是作為工作服穿戴以顯示皇室威儀。當然,為了與皇室區分侍衛們的黃馬褂用的是黑色釦子。

對於功勳卓著的大臣官吏,皇上也會經常賞賜他們一件黃馬褂,功勞的次數多,自然被賞賜黃馬褂的件數就越多。和珅整日陪在乾隆左右,深得乾隆歡喜,被賞20多件黃馬褂也是正常的。

其實,就是賞黃馬褂也分兩種檔次,一種是賞賜黃馬褂,只能供奉在家裡,決不能穿戴身上;還有就是賞穿黃馬褂,這就厲害了,像是和珅就被賞穿過,當然,即使是被賞穿,也不能每日穿著嘚瑟,一般也是在重大節日才傳出來顯擺顯擺。

當然,也不能怪民間傳說黃馬褂有特權,能得到黃馬褂賞賜的人基本上都是朝廷中高級官員,這些人本身就是有著一般百姓不可企及的特權,但那絕不是黃馬褂帶來的。

如同當今,奧迪轎子是官府專用,坐轎子的本來就有特權,並不是因為奧迪才有的,就是這個邏輯。不信,您也可以買一輛奧迪轎子,估計沒那個車牌,您啥也撈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