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升肺癌早篩早診意識 推進規範化診療

專家:提升肺癌早篩早診意識 推進規範化診療

11月正值全球肺癌關注月,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主辦的“肺凡力量——2019全國肺癌健康科普大講堂”近日走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十餘位肺癌領域專家為市民帶來科普講座及義診活動。(主辦方供圖)

11月正值全球肺癌關注月,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主辦的“肺凡力量——2019全國肺癌健康科普大講堂”近日走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十餘位肺癌領域專家為市民帶來科普講座及義診活動。(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李亞南)當前,肺癌在中國的發病和死亡人數位居惡性腫瘤首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胡牧近日在肺癌健康科普活動上表示,由於早期篩查意識淡薄,很多肺癌患者未能儘早發現病情,希望能提升肺癌早篩早診早治的意識,同時讓更多患者認識到基因檢測的重要性,推動肺癌的規範化診療。

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梁乃新指出,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在持續升高,如果肺癌能在早期獲得診斷,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然而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70%-80%的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低劑量螺旋CT是目前發現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韓冰補充說,“肺癌的高危人群,比如吸菸指數大於400(每天吸菸20支,吸菸史長達20年)、有不良烹飪習慣、長期生活在汙染環境裡、有癌症家族史或是有慢性肺疾病史的人,每年都應該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為了推進肺癌的預防、篩查和早診早治,除了提升篩查意識,還需要協調各級醫療資源,加強協作,為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通過精準診斷平臺推動早診早治。

专家:提升肺癌早筛早诊意识 推进规范化诊疗

11月正值全球肺癌關注月,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主辦的“肺凡力量——2019全國肺癌健康科普大講堂”近日走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十餘位肺癌領域專家為市民帶來科普講座及義診活動。(主辦方供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胸外科副主任崔永介紹道,作為城市副中心首個三甲綜合醫院,為了更好地推動分級診療和醫療聯合體建設,完善城市副中心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為副中心建設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保障,該醫院通州院區與通州區所有三級、二級醫療資源和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進行了充分對接,致力於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優質的服務,推動肺癌的早篩早診早治。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肺癌診療水平已經有了極大提升,隨著創新藥物不斷湧現以及靶向治療的發展,肺癌正在逐漸向慢性病轉化,患者5年生存率有了很大改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傅毅立表示:“基因檢測能夠更有效地幫助患者找到靶區,對於靶向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就像是巡航導彈,一定要有目標,有了目標以後,才能打得非常準。通過基因檢測發現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可以更大範圍地獲益,比如EGFR、KRAS、HER-2等,其中EGFR是最常見的突變基因,針對EGFR突變肺癌患者,一代靶向藥物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現在隨著很多新的靶點逐漸被發現,又有二代藥物、三代藥物上市,更多的人群可以獲益。”

11月正值全球肺癌關注月,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主辦的“肺凡力量——2019全國肺癌健康科普大講堂”北京站近日走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十餘位肺癌領域專家出席,為市民帶來科普講座及義診活動。(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