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陶冶情操,充实自己,品读古今经典对联,感悟自己的人生,众位诗友大家好,欢迎继续欣赏,云峰联话第7章。

前六章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对联的基础知识,和精美句子的解析,而今天将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对联几种不常用,却非常好用的对联对法。

熟悉对联的朋友们都知道,通常来讲,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是不能有重复的字,而且上联和下联相对应的字和词,在词性上也必须是相同的。

但这只是通常来讲,凡事总有特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联作为文化中众多瑰宝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以,叫嚣着对联不该“因律害意”的朋友当中,或许有个别人只是粗懂对联,并没有对楹联有过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因为如果你掌握了以下的对联对法,又怎么可能因律害意呢!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正文

1,异位重字对。

有好友曾出上联与我:“一杯小酒几行字”,我随口对之:“几亩薄田一个她”。

好友看后,不禁会心一笑,因为他知我法,我知他意。上联通俗易懂,言“我”没事时就整几口小酒,再出几个句,对几个联,表达的是作者对轻松愉快.淡泊无争的田园生活的满意。

而正是因为我对他的了解,所以才未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而他也懂得我的这种对法叫作“异位重字对”,大家仔细看这副联:

上联:一杯小酒几行字,

下联:几亩薄田一个她。

上联“一”字和“几”字的位置,到了下联对成了“几”字和“一”字,虽有重字,却是一种“互换”,不但没有令读者感觉很拗口,反而给人一种很协调的感觉。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相信到这里,大家已经对“异位重字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刻的记住这种对法,我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个句子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些人并不知道它的出处,此句是宋朝诗人“卢梅坡”一首《雪梅》当中的诗句,其诗与其人并不是很有名气,可此句却是爱诗者皆知,此句虽不是出自律诗,但却是一副标准且完美的异位重字对法的对联。

前段时间有好友出上联:“世不容身何止我”,我对之:“风何笑我不怜身”,这个句子和前面所介绍的两副对联略有不同,上联有“不.何.身.我”四个字,而下联也有这四个字,但值得注意的是,下联是用“不”对的“何”,“何”对的“不”,“我”对的“身”,“身”对的“我”,这个是有规律的,可以重字,但不可以不规则重字。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注:上图这副“异位重字”对法的对联,是由咱们头条诗友“云诗”所作!

那么除了上面介绍的“异位重字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重字”对法了呢?这个还真有。

例: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

当我们创作对联时,在需要使用如“之乎者也”等虚词时,是允许上下联重字的。

但必须要注意,在第二、四、六位置的字及句尾等处,还是需要考虑平仄问题的。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2,交股对。

对联上联和下联相对应位置的字,词性一定要相同吗?

非也!凡事都有例外,一起来看我对的这个句子!

好友出句:“一枕江潮声带雨”,我则对之:“乡愁廿载鬓如霜”。

“廿”读音同“念”,是数字二十的意思,本联下联用“乡愁”对“一枕”,“廿载”对“江潮”,这在词性上,显然是不符合对联的规则。

但是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上联的第一个词语“一枕”,与下联的第二个词语“廿载”的词性,却是完全相同的。

而下联的第一个词语“乡愁”与上联的第二个词语“江潮”,在词性上尽然也是可以相对仗的。

对的,你没有猜错,这种异位相对的方式就叫作“交股对”,也叫“蹉对”.“错综对”.“交错对”。

咱们再来看唐代诗人“李群玉”的这首律诗: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此诗的前两句:“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所采用的对仗方式即是交股对法,其中“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词性上很是工整,但此对仗却不是在同一个位置上,而是交错相对,像这样交错对仗的诗,如“白居易”.“王安石”.“杜甫”等众多杰出诗人的作品当中,皆可见到。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为了让大家完全学会.充分记牢,我特意把上面的文字制作成图片,大家可以下载此图,保留收藏。)

通过上面文字和图片的详细讲解,相信大家已完全理解和掌握了,关于“交股”对的对法。那么除了“交股对”,还有没有其它的对法,是上联和下联在词性上允许“不对仗”的呢?

这个也还有,这也是我们今天文章的第三段,也是最后一段所要介绍的一种对法。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3,句内自对。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上面这副对联是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的对联,大家注意看上下联的第二分句,和第三分句,按正常来讲,下联用“冷于夏” 对“三分南”,“温于冬”对“七分北”,这在词性上显然是不合格的,那么,这副对联为什么还能够被推崇和传颂呢?

因为这副对联所采用的手法叫作“句内自对”也叫“当句对”,意思是第二分句的“三分南”并没有和下联的第二分句“冷于夏”相对仗,而是同上联的第三分句“七分北”相对仗。其“冷于夏”也是与同是下联的“温于冬”相作对仗。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好,咱们再来看“王维”的这首律诗,此诗的颔联,也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对仗:“江流天地外”对“山色有无中”。

江流对山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用“天地”对“有无”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如果是“天对地”,“有对无”则是非常工整了。

对联的对仗美是对联众多魅力之一,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赏读对联时,一旦读到对仗不合格的地方时,会立即感觉失去了对联的趣味和美感,但当你读“王维”的这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时,不但不会让你感觉不舒服,反而会感觉对仗很协调,语句很通畅。

所以我说,不要再说什么“因律害意”了,对联文化博大精深,对法多种多样,轻易就“因律害意”,那只是“你”初懂对联而已。

长见识了!对联尽然可以不对仗,上下联尽然还可以重字!

比如郑板桥题南通州双薇园的联:

上联:秋风秋雨双薇树,

下联:江北江南个道人。

此联“秋风”对“江北”这显然是不行的,“秋风”对个“北江”还差不多,但是人家这是“句内自对法”,是上联“风雨”自对,下联“南北”自对,不仅符合对联规则,且韵律谐美,读来朗朗上口。

好,关于“异位重字对”和“交股对”,以及“句内自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咱们下一章将为大家分享和解析,为什么1612字的史上第一长联,却比180字的千古第一名联逊色,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