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陶冶情操,充實自己,品讀古今經典對聯,感悟自己的人生,眾位詩友大家好,歡迎繼續欣賞,雲峰聯話第7章。

前六章給大家分享了很多對聯的基礎知識,和精美句子的解析,而今天將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對聯幾種不常用,卻非常好用的對聯對法。

熟悉對聯的朋友們都知道,通常來講,對聯的上聯和下聯是不能有重複的字,而且上聯和下聯相對應的字和詞,在詞性上也必須是相同的。

但這只是通常來講,凡事總有特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聯作為文化中眾多瑰寶之一,自然有其獨特的魅力,所以,叫囂著對聯不該“因律害意”的朋友當中,或許有個別人只是粗懂對聯,並沒有對楹聯有過更加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因為如果你掌握了以下的對聯對法,又怎麼可能因律害意呢!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正文

1,異位重字對。

有好友曾出上聯與我:“一杯小酒幾行字”,我隨口對之:“幾畝薄田一個她”。

好友看後,不禁會心一笑,因為他知我法,我知他意。上聯通俗易懂,言“我”沒事時就整幾口小酒,再出幾個句,對幾個聯,表達的是作者對輕鬆愉快.淡泊無爭的田園生活的滿意。

而正是因為我對他的瞭解,所以才未加思索便對出了下聯,而他也懂得我的這種對法叫作“異位重字對”,大家仔細看這副聯:

上聯:一杯小酒幾行字,

下聯:幾畝薄田一個她。

上聯“一”字和“幾”字的位置,到了下聯對成了“幾”字和“一”字,雖有重字,卻是一種“互換”,不但沒有令讀者感覺很拗口,反而給人一種很協調的感覺。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相信到這裡,大家已經對“異位重字對”有了初步的瞭解,為了讓大家更深刻的記住這種對法,我再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個句子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些人並不知道它的出處,此句是宋朝詩人“盧梅坡”一首《雪梅》當中的詩句,其詩與其人並不是很有名氣,可此句卻是愛詩者皆知,此句雖不是出自律詩,但卻是一副標準且完美的異位重字對法的對聯。

前段時間有好友出上聯:“世不容身何止我”,我對之:“風何笑我不憐身”,這個句子和前面所介紹的兩副對聯略有不同,上聯有“不.何.身.我”四個字,而下聯也有這四個字,但值得注意的是,下聯是用“不”對的“何”,“何”對的“不”,“我”對的“身”,“身”對的“我”,這個是有規律的,可以重字,但不可以不規則重字。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注:上圖這副“異位重字”對法的對聯,是由咱們頭條詩友“雲詩”所作!

那麼除了上面介紹的“異位重字對法”以外,還有沒有其它的“重字”對法了呢?這個還真有。

例:

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

當我們創作對聯時,在需要使用如“之乎者也”等虛詞時,是允許上下聯重字的。

但必須要注意,在第二、四、六位置的字及句尾等處,還是需要考慮平仄問題的。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2,交股對。

對聯上聯和下聯相對應位置的字,詞性一定要相同嗎?

非也!凡事都有例外,一起來看我對的這個句子!

好友出句:“一枕江潮聲帶雨”,我則對之:“鄉愁廿載鬢如霜”。

“廿”讀音同“念”,是數字二十的意思,本聯下聯用“鄉愁”對“一枕”,“廿載”對“江潮”,這在詞性上,顯然是不符合對聯的規則。

但是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上聯的第一個詞語“一枕”,與下聯的第二個詞語“廿載”的詞性,卻是完全相同的。

而下聯的第一個詞語“鄉愁”與上聯的第二個詞語“江潮”,在詞性上盡然也是可以相對仗的。

對的,你沒有猜錯,這種異位相對的方式就叫作“交股對”,也叫“蹉對”.“錯綜對”.“交錯對”。

咱們再來看唐代詩人“李群玉”的這首律詩: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此詩的前兩句:“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所採用的對仗方式即是交股對法,其中“六幅”對“一段”,“湘江”對“巫山”詞性上很是工整,但此對仗卻不是在同一個位置上,而是交錯相對,像這樣交錯對仗的詩,如“白居易”.“王安石”.“杜甫”等眾多傑出詩人的作品當中,皆可見到。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為了讓大家完全學會.充分記牢,我特意把上面的文字製作成圖片,大家可以下載此圖,保留收藏。)

通過上面文字和圖片的詳細講解,相信大家已完全理解和掌握了,關於“交股”對的對法。那麼除了“交股對”,還有沒有其它的對法,是上聯和下聯在詞性上允許“不對仗”的呢?

這個也還有,這也是我們今天文章的第三段,也是最後一段所要介紹的一種對法。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3,句內自對。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上面這副對聯是山西省.太原市.晉祠聖母殿的對聯,大家注意看上下聯的第二分句,和第三分句,按正常來講,下聯用“冷於夏” 對“三分南”,“溫於冬”對“七分北”,這在詞性上顯然是不合格的,那麼,這副對聯為什麼還能夠被推崇和傳頌呢?

因為這副對聯所採用的手法叫作“句內自對”也叫“當句對”,意思是第二分句的“三分南”並沒有和下聯的第二分句“冷於夏”相對仗,而是同上聯的第三分句“七分北”相對仗。其“冷於夏”也是與同是下聯的“溫於冬”相作對仗。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好,咱們再來看“王維”的這首律詩,此詩的頷聯,也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對仗:“江流天地外”對“山色有無中”。

江流對山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用“天地”對“有無”肯定是不行的,那麼如果是“天對地”,“有對無”則是非常工整了。

對聯的對仗美是對聯眾多魅力之一,很多時候,當我們在賞讀對聯時,一旦讀到對仗不合格的地方時,會立即感覺失去了對聯的趣味和美感,但當你讀“王維”的這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時,不但不會讓你感覺不舒服,反而會感覺對仗很協調,語句很通暢。

所以我說,不要再說什麼“因律害意”了,對聯文化博大精深,對法多種多樣,輕易就“因律害意”,那只是“你”初懂對聯而已。

長見識了!對聯盡然可以不對仗,上下聯盡然還可以重字!

比如鄭板橋題南通州雙薇園的聯:

上聯:秋風秋雨雙薇樹,

下聯:江北江南個道人。

此聯“秋風”對“江北”這顯然是不行的,“秋風”對個“北江”還差不多,但是人家這是“句內自對法”,是上聯“風雨”自對,下聯“南北”自對,不僅符合對聯規則,且韻律諧美,讀來朗朗上口。

好,關於“異位重字對”和“交股對”,以及“句內自對”就為您分享到這裡,咱們下一章將為大家分享和解析,為什麼1612字的史上第一長聯,卻比180字的千古第一名聯遜色,它們分別表達了什麼,各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