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個地方,做生意討價還價竟然不用開口說話?!長見識了!


韓江流經潮州的意溪鎮一帶,江面格外開闊,西南直達潮州府城。在舊時,意溪既是韓江流域重要交通樞紐,也是閩粵贛三省交匯的重要商貿集散地。意溪沿江長堤上一度商鋪林立,綿延數里,各行各業客商雲集,其中尤以“杉竹木”行業最為繁盛。有人將這道獨特風景線稱為“五里市堤”。

潮汕有個地方,做生意討價還價竟然不用開口說話?!長見識了!

上世紀50年代,長堤集市逐漸冷清,後來為了建設堤防,商鋪陸續被拆除。如今,人們再也看不到“五里市堤”的獨特風光,但在當地許多老輩人心中,鋪號羅列、客商接踵的場景,彷彿只是在昨天……

以前,在意溪鎮的竹木市場,買主和賣主商議價格不管如何激烈都不開口說話。

這可就奇了怪了,還沒聽說做生意不用開口說話的!

潮汕有個地方,做生意討價還價竟然不用開口說話?!長見識了!

當時是這麼做生意的~~

買賣雙方或躺在炕床,或蹲在牆角,用一頂竹笠擋住別人視線,或找僻靜的小酒館小酌。接著,就是彼此各自施展“袖裡乾坤”的時候了。

潮汕有個地方,做生意討價還價竟然不用開口說話?!長見識了!

這個“袖裡乾坤”是怎麼回事呢?

買賣雙方互相摸摸捏捏對方手指頭,幾個來回,一宗幾百大洋的買賣作成了,身邊的人還矇在鼓裡。

潮汕有個地方,做生意討價還價竟然不用開口說話?!長見識了!

這種用手語交易的方式,在意溪竹木行中最為普遍。另一有趣現象就是偌大的竹木行,每天進進出出的木材、竹材和竹製品成千上萬計,交易額也以上萬大洋計,卻幾乎聽不到算盤聲。

潮汕有個地方,做生意討價還價竟然不用開口說話?!長見識了!

原來,做竹木生意的學古人結繩記事的古俗,每位來買或來賣的商人,衫兜裡都放著一串銅錢,買賣做成了,貨物要啟運了,雙方要結賬了,就各人從衫兜裡摸出那串銅錢,這銅錢大小不等,大銅錢代表多少,小銅錢又代表多少,都有共同的“算術語言”,完全可以當算盤來使用。在結算時雙方不言語,對坐於桌兩端,甚至蹲於地上,手裡各捏著一串銅錢,將銅錢你推來我抹去,然後各取出“寸堵” (一種既好摺疊成簿,又能連成一體的小筆記本)寫下幾個簡單數字。只是抽幾口旱菸功夫,一宗大買賣就很快結算清楚,雙方畫押。事後,賣方可憑此據去向買方“財副”拿現金。經營竹木的商人不用算盤用銅錢對賬的例俗是買賣雙方都想保密,價格不想讓第三者知道,意溪竹木市場的經營管理者明白其中奧秘,故只提供場地服務,是否需要其他中介服務,可以自便。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南澳百事通團隊,致力於傳播潮汕文化,宣揚潮人精神,也不遺餘力的提供汕頭南澳島的住宿、餐飲、遊玩等服務。來南澳島不知道怎麼玩,可諮詢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