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雙十一是窮人的狂歡,你怎麼看?

江山如畫97658


大家好,這裡是中原財經在線。現在是早上7點40左右,剛起床看到這個問答,我馬上就先打開新聞,看看昨天雙十一的業績。來,我們看一下這是什麼時代?

2019阿里巴巴天貓雙11於11日凌晨正式打響,經過24小時鏖戰,最終交易額鎖定在2684億元。

  而2018年天貓雙11最終成交額2135億元,物流訂單超過10億。今年雙11開幕16小時31分12秒,天貓成交額就超過了去年全天。

  2019年雙11成交額重要節點:

  1分鐘,超65億!

  1分36秒,超100億!

  17分06秒,超571億!(超2014年雙11全天成交額)

  1小時1分32秒,超912億!(超2015年雙11全天成交額)

  1小時26分07秒,超1207億!(超2016年雙11全天成交額)

  10小時4分49秒,超1682億!(超2017年雙11全天成交額)

  16小時31分12秒,超2135億!(超2018年雙11全天成交額)

  21小時27分59秒,超2500億!

  24點00分00秒,2684億!

2684億,按照統計的中國活躍消費網名7億計算,平均每人消費就是383元。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雙十一優惠越來越難算了,各種遊戲規則、滿減、戰隊。無數女性同胞都趨勢代發,購物車慢慢的,就等待時間一到,買、買、買,反正每年雙十一不買點東西,就覺得虧了一樣。

佔便宜不等於便宜,我總認為,生活,如果都用“我以為”的標準判斷,拿著疼的不是錢袋子,而是人生。

喜歡佔便宜,很大部分是自身性格的原因,你回吧佔便宜當做一種樂趣,即使不需要的產品,也會因為打折促銷而買,而這些人往往是現實生活中的月光族和打工者,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案例:大錘是一個職場小白,24歲,上海工作1年,月薪5500,其實還不夠上海的平均水準,小夥子基本月光,餘額寶幾乎是上月用光,下月還。這不幾天為了慢慢的購物車,竟然開口向親戚朋友借錢了,昨天晚上買買買後,看著自己堆起來的債務,晚上做夢都能嚇醒,今後3月的時間,他只能每日每月的還錢,不吃不喝的還錢了!

想到他的案例,我才知道“會花錢的才會想法賺錢”,這句話並非毫無道理,財務適度焦慮產生的一定的緊迫感,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促使你拼命的工作,努力賺錢!

雙十一,你確實在努力花錢,但你真的是有錢人嗎?雙十一隻會叫你買買買,永遠都不會叫你卡刷爆了怎麼還。

近幾年雙十一狂歡數據來看,消費升級的熱潮裹挾,消費的主力軍大多是年輕人,幾乎雙十一喪消費理性。


中原財經在線


今天是雙11,有一個人在笑,他笑的不傾城也傾國,卻會讓你傾家蕩產。淘寶現在已經入駐200多個國家,全世界的男人會不會對馬雲恨的咬牙切齒。因為這個雙11也許會掏空他們的腰包,到不至於傾家蕩產,但是老公要出去辛苦賺錢,老婆才可能在家裡拿著手機點點點,把購物車裝滿。

昨天晚上好幾臺晚會直播,淘寶的力度可見一般。晚會的口號是“”讓你的願望一一實現”。

你的願望實現了嗎?

實現願望的前提是,掏空你的腰包。哈哈😄#爆料# #我的全國影展# #我要上頭條# #頭條抽獎#


果醬有條大長腿


拒絕雙十一,

不窮不造孽!

窮為富豪狂集資,

房價如蔥啥意思?

(因為賺錢成了功,所以買房像買蔥……)

所以別說節約錢,

該花你就花點點!

浪費全因節約起,

人窮有誰會理你?

=^_^= 當你花錢把沒有用的東西便宜買回家之後,才知道沒用的東西再便宜都是一種浪費!而窮人們往往就是這一類貪小便宜吃大虧的真實寫照!而相對於我們的生活必須品之類,就算是再貴你也得去買而不是等他便宜了再買的對不?比如現在的豬肉、比如我們的住房、比如我們的生活必須品之類的東西在沒有降價甚至是瘋狂漲價的情況之下我們依然會想方設法的去買回來的對不?

=^_^= 其實一直以來我在雙十一根本就很少消費甚至於是沒有消費;因為我知道便宜買不完那才是最為主要的!而在我們一般人的心理往往會去檢便宜、淘相因;也不管有些東西是否相對於自己有用或現在有用,反正便宜把它買回來擱在家裡以後用之類的情況比比皆是。


Wang王顧左右而言他


“雙十一是一年之中網商打折促銷力度最大的節日”,本能告訴我們在雙十一可以花平時較少的錢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然而複雜的雙十一規則已經把我弄的眼花繚亂,新的玩法層出不窮,摸清楚這場遊戲規則花費了我大量的精力,在天貓蓋樓和刷戰隊點讚的我,逐漸失去了對雙十一即將到來的熱度。我陷入的深深的思考,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換來每天不超過十元天貓紅包,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時間成本,這樣做自己真的值嗎?

(1)先來看看歷年的雙十一銷售額,今年會下降嗎?

資料來源:《回顧:10年雙11歷年數據盤點》一文


2009年的天貓還叫淘寶商城,雙11在全場五折包郵中登臺亮相。那一年的雙11,銷售額是5200萬,27個品牌參與了活動,原計劃一次促銷,卻不小心創造了歷史。

2010年,“雙11”平均每秒超過2萬元交易,181家店鋪銷售過百萬,總成交額9.36億,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香港一天的零售額。


2011年,“雙11”總成交額達到了33.6億。直到12月下旬,“雙11”的包裹才徹底發完。


2012年,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雙11”正式被命名為“雙11購物狂歡節”。這一年,天貓“雙11”線上總成交額達到191億,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雙11”熱潮從線上覆蓋到線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也紛紛推出活動。


2013年天貓“雙11”的菜鳥物流第一次亮相,這一年的交易總額達到362億元。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那一年天貓“雙11”開始後74秒交易額突破1個億,7小時17分突破200億,全天交易額達571億元。


2015年,天貓“雙11”最終的交易額達到912.17億元,移動端佔比68.67%,11日當天系統交易創建峰值達到每秒鐘14萬筆,支付寶最高峰值每秒8.59萬筆交易。


2016年,天貓“雙11”24小時總成交額達到1207億元,其中,線上佔比為82%,交易峰值達到了每秒17.5萬筆。


2017年天貓“雙11”高達1682億交易額。


2018年天貓雙11滾動了24小時的2018天貓“雙11”實時交易規模數據暫時定格在2135億元人民幣。這也是自“雙11”設立以來,阿里巴巴旗下平臺交易總額首度打破2000億元。


雙十一還沒到來,朋友圈就已經掀起了雙十一的浪潮,分享賺喵幣、組戰隊、蓋樓房,約好隊友在戰隊PK前十分鐘進行反擊,為了贏的戰隊勝利花錢買“樓”等等。

每天去食堂吃飯,電梯裡貼滿了雙十一的廣告,電梯門口的顯示屏裡播送著逼迫你消費的廣告。


上課玩手機,打開手機上每一款APP,那熟悉碩大的貓頭就會出現在開屏界面。

好吧,不玩手機好好學習,就不會接受互聯網的洗禮嗎?呵!自己還是太天真

“喂!在嗎,兄弟”

“嗯嗯在的”

“幫我點一下戰隊能量唄”

“額···”

以前好久未聯繫的朋友,全員“死人”的群聊,雙十一都給整“活”


想起三四年前,簡簡單單的雙十一的規則,逛商家店鋪,領個優惠券,下訂單,就完事,那有這麼複雜的遊戲規則,關鍵你還得花費時間去學習,類似打遊戲闖關,去網上搜攻略。結果是一通花裡胡哨的操作下來,最終領了一張五元優惠券。

自己智商完全受到打壓,買個東西有那麼費力嗎?後來想了想,歸根結底是自己窮啊!


站在商家的立場上,遊戲的複雜化無疑是一件好事,可以榨取更多的消費者剩餘。然而

對於消費者來講,是一種不公平對待。

在此要解釋一下兩個著名的經濟學名詞,一個消費者剩餘,一個價格歧視。(學過經濟學的同志就不需要看了)

消費者剩餘(Consumer’sSurplus)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願意付出的代價與他實際付出的代價的差額。

打個比方說,當你餓的時候,你想去吃包子,當你買第一個包子的時候,你主觀上願意支付10元去買一個包子,商家明碼標價5元,簡單來說,這10元與5元的差額5元就是消費者剩餘。當你再去買第二個包子時,由於已經吃了一個包子,自己從餓到三分飽,主觀上可能不太願意花費10元,只願意花費8元,這個時候的差額就為3元。當你主觀和客觀上的價格一致時,自己就不再願意買包子吃,消費者剩餘為零。在此消費過程中,每個單位獲得的主觀和客觀差額總和即為消費者剩餘,圖中的陰影部分面積為消費者剩餘。即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的主觀心理評價,反映了消費者從商品的購買和消費中感受到的狀態的改善。(圖中的斜線為需求曲線)

當一個商品的價格下降,供給價格下降,消費者增加消費,消費者剩餘增加,從福利經濟學角度,消費者的福利也會增加。這也是雙十一打折促銷,消費者願意增加開支的原因。

再來說說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壟斷廠商對生產成本相同的產品索取不同的價格。

價格歧視的類型

一級價格歧視,也稱完全價格歧視。完全壟斷廠商按照每一位消費者對每一單位商品願意並能夠支付的最高價格,逐一確定銷售價格的定價方式。

比如第一次買包子,商家知道你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就會直接把包子的價格定為10元,此時全部的消費者剩餘被廠家無情的壓榨!

二級價格歧視也稱非線性定價,因為每單位產品的價格取決於消費者購買的數量。例如數量折扣。

此時包子鋪會制定一個數量折扣方案,在你買第一、二個包子價格均為8元,當你買第三、四個包子價格均為5元,可以看出部分的消費者剩餘被包子鋪老闆娘榨取,轉化為自己的利潤。

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把消費者分組,按組制定差別價格的方式。又稱市場歧視。

在這種情況下,包子鋪老闆娘便會對消費群體進行分類,農民群體一律五元一個包子,工人群體一律六元一個包子,上班族一律七元一個等等,也可以榨取消費者剩餘價值。我個人比較贊同第三種價格歧視。

(5)

價格歧視是一個商業中常見的老概念,如今在互聯網的世界裡,被玩出了更多花樣。

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每個人的隱私都不再成為秘密。各個消費者在淘寶上或其他購物APP上購物記錄以及日常支出,這些信息都會在大數據分析和數字化處理下,每個人會被劃分為消費能力水平不同的群體,甚至可以用來測算你的消費意願,預測你下一步的消費行動,這已經成為了常態。當然我們也樂於沉浸於其中,享受帶來的便利。

當賣方壟斷勢力比較強大且信息也比較靈通的情況下,賣方可以對每一單位商品都收取買方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將消費者剩餘全部收歸己有。

如今的電商平臺利用大數據,就能輕而易舉猜到消費者的心裡價位。在這場博弈中,只要消費者的心裡價位被商家猜到,就註定是弱勢方。

如前一段時間,有人爆出某東平臺對於某東會員實行不同的優惠力度,消費水平高人群優惠力度小,消費水平低人群發放大量優惠券。不只是某東,其他大的消費平臺也幹過此類事情。

再來看看雙十一遊戲,對於商家可謂是一舉兩得。

富人們的時間成本很高,這部分群體人數較少,往往不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一個商品的怎麼樣實現實惠,往往看到那個商品就直接入手,商品也會實現它的最大價值,商家可以通過遊戲複雜化,高價格實現最大利潤。

中產階層,偶爾會領一下消費券,當一個吃瓜群眾。

窮人們會想方設法來實現大的優惠力度,此時精明商家會讓消費者分享店鋪,逛店鋪等方式為自己造勢,廣告費就節省了,用這一部分錢來分發優惠券或者打折,用一種“以價帶量”的方式實現低層消費群體的擴大化,進而可以實現更多的利潤。

雙十一或許是窮人們的狂歡,一場窮人們的遊戲,我們費盡心思摸清雙十一複雜的活動規則,拉著親朋好友組建戰隊,最後還要為上百塊的優惠沾沾自喜,以為薅到了資本家的羊毛。

但仔細想想,那些耗費的時間真的只值這麼一點優惠嗎?


看物流


我對雙十一完全無感,自從雙十一開始我就沒買過任何東西,跟往常一樣,需要就買,暫時不需要就不買了。

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限制自己盲目消費,是不是沒有網上購物習慣呢,也不是,自己已經是VIP 5,也消費了幾十萬,最近幾年理性很多,東西買了一大堆,說是便宜,但是有的東西用不了送人,佔地方,過期,算起來並不便宜多少了。



再說,滿減,首款,尾期不要太燒腦,買個東西至於嗎?

所以,不管什麼節都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裡,需要就買暫時不需要就別買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430b000060f1d68602d2\

我是海霞姐姐


自己真的是個窮人。這是雙十一帶給我最大的感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本的“光棍節”就變成了一場購物狂歡。據說起初是因為“寬慰單身族”而設置的這個節日,可是商品打折的魅力是不分單身還是熱戀的。

總之這是場商家的狂歡,也是場買家的狂歡。商家爭取他們的營業額,買家則爭取他們的優惠。

馬雲爸爸今年又給了你五十多塊的紅包,省省省!

可到最後一分錢都沒省。

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參加雙十一


光頭一點都不強


就是被愚弄的人們在傻呵呵幫商家賺錢。

買買買,以為撿了便宜,怎麼可能。沒聽過無奸不商的古話嗎,哪個是傻子賠本賺吆喝的。都是營銷套路,文字遊戲,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喬這李


現在雙11,公認套路多,滿400減多少多少,商家都是維利的,為了迎合平臺,也有無奈 , 做為普通人,何來狂歡,需要的提前加入購物車,對比,實惠就買,找找優惠券,個人認為雙十一是有錢的狂歡,買買買,賣賣賣,資本利益集中一起把光棍節,促成購物狂歡節,理性消費,理性看待,,


用戶3615604790548


也許是吧。。

辛辛苦苦大半年,一朝散盡。。

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也許你太辛苦了吧。。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一一定逼淘淘



我希望自己是一條魚


我覺得不一定吧,許多有錢人也會買東西,你這太絕對了,你要說幾千萬身價的人也是窮人的話那你說的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