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小秦氏最後的瘋狂:一個王者的悲哀更與何人說?

看過在《知否》的人都知道,這部電視裡有四朵白蓮花:

林小娘、朱曼娘、康姨媽、小秦氏,一個比一個段位高,一個比一個心狠手辣,但一個比一個結局慘淡。

如果一定要分個高低的話,小秦氏無疑是王者級別,因為她在謀略和耐性上非其他三朵白蓮花能媲美的。

《知否》|小秦氏最後的瘋狂:一個王者的悲哀更與何人說?

軍事上最上乘的致勝手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不算最後的玩火自焚,小秦氏在整個宅鬥過程中始終保持優雅和風度,沒有親手動過一刀一槍。

小秦氏如果是個男人的話,一定會是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她精通《36計》,而且把裡面的“借刀殺人”、“反間計”、“笑裡藏刀”幾招發揮到瞭如火純青的境界。她借過的刀有三把:第一把刀是利用顧家四房五房,她唆使四房五房給顧二納妾綿延子嗣,破壞顧二夫婦倆的感情;第二把快刀是利用康姨媽詆譭、迫害明蘭;第三把刀最陰毒,通過挑撥丈夫和顧二的父子情,讓父子倆互相仇殺,她好坐收漁翁之利。

為什麼像她這麼聰明的女人最後會走向不歸之路,為什麼她的計劃會一次次的失敗?

相信看過《知否》的人都對小秦氏最後玩火自焚的一幕印象深刻,尤其是她在火光中如煙花般綻放時所喊出的那些話——震耳欲聾:

這侯府就是吸血的魔窟,毀了白氏,毀了我姐姐,又想毀了我,在這大宅子裡,演了一輩子的戲,就像是陰溝裡的一條蛆!沒有一日活得像自己,倒不如勾欄瓦舍,來得痛快。這一刻,我要活回我自己!

《知否》|小秦氏最後的瘋狂:一個王者的悲哀更與何人說?

01 小秦氏內心世界大剖析

(1)她追求的是什麼?

相信每個女人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女人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生孩子,女人這一輩子到底追求的是什麼?

曾經我也很羨慕那些不結婚的人。他們活得像一個個孤單英雄,日子過得瀟瀟灑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無聊的時候一個人揹著行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不開心的時候辭掉工作,把老闆魷魚炒了,然後笑話那些為了生活卑躬屈膝的同事。

可是到了50歲、60歲,當他們老了的時候,誰來給他們侍候湯藥,當他們難過的時候,誰的肩膀可以依靠?當他們寂寞的時候,誰來傾聽他們的心事?當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時候,誰和他們卻話巴山夜雨時?

所以說,女人還是應該結婚的,不結婚的女人還沒有把人生活明白。女人一輩子追求的不過是“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不過是老公知冷知熱,子女孝順懂事,一生平平安安、無妄無災。小秦氏作為一個女人,當然追求的也不過如此。

《知否》|小秦氏最後的瘋狂:一個王者的悲哀更與何人說?

(2)她為何選擇做姐夫的續絃大娘子

小秦氏為什麼會選擇結婚?而且還是做她姐夫的續絃妻子?小秦氏身為東昌候府的千金,作為一個候門貴女她曾經有過很多選擇,可是這些選擇隨著姐姐不幸早逝結束。在那個把女人的名節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時代,姐姐的英年早逝成了那些愛嚼舌根女人的談資,謠言傳著就傳成東昌候府女人都一樣短命,不善生養了。

可憐如花似玉的小秦氏從此斷送了嫁入候門貴族的好運,她的驕傲與自尊讓她只能選擇做侯爺姐夫的續絃大娘子,也不願意屈伸平常之家過貧窮的生活。所以小秦氏選擇做姐夫的續絃妻子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並不是出於她的本意,否則她不會最後哭喊著這個侯府坑了她姐姐,也坑了她。

《知否》|小秦氏最後的瘋狂:一個王者的悲哀更與何人說?

(3)無愛婚姻給她帶來怎樣的後果?

  • 愛情不可期

她的夫婿只把她當作她姐姐的影子,他心中想的唸的只有她姐姐——大秦氏。雖然小秦氏自己安慰自己:姐姐並非良配,她不善生養,不善持家務,而且身體多病多災,但對於愛她的男人來說,她有萬般不是,仍阻擋不了她成為他的“白月光”。

小秦氏曾經回憶起顧侯爺時常抱著個彌勒佛發呆,彌勒佛是永生的象徵,她以為侯爺是想求長生不老,後來她才明白侯爺是在祈禱下輩子能和她姐姐再次相遇,來生再做夫妻。這樣的深情她從來不敢渴望,只有羨慕嫉妒的份……

  • 孩子不聽話

愛情不可期,小秦氏把全部的理想都寄託在了親身兒子身上,“父母之為子,則為之計深遠”,她所做的一切壞事都是為了讓自己的親身兒子承襲爵位、繼承侯府家產,然後她能母以子貴,兒子的成功也能為她帶來無上的榮耀和尊貴。

可惜無論她怎麼運籌帷幄,怎麼費盡心機,她的兒子始終和她不是一條心,她為他做的,從來不是他想要的。她的兒子就想做一個庸庸碌碌的平凡人,平平淡淡的度過此生,什麼王侯將相在他眼中通通都是“狗屁”,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才是他信仰的人生哲學。

《知否》|小秦氏最後的瘋狂:一個王者的悲哀更與何人說?

02 小秦氏走上不歸路的原因

(1)理想破滅的痛苦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小秦氏一生都為了一個錯誤的目標奮鬥,勞心勞力把身邊的人都得罪了,她的那些戰略戰術用過一次後就不管用了,上過一次當後,大家早已經看清楚了她奸詐冷酷的真面目,不會再充當她的士前卒。

一個英明的王者沒有得力的輔助,是成不了大氣候的,小秦氏最後一擊失敗後,她知道她就像秋後的螞蚱,再怎麼蹦噠也折騰不出什麼花樣了。就像《紅樓夢》裡的王熙鳳已經到了千人厭萬人唾的地步,她之前在外面偽裝的賢良淑德的模樣也被人們識破了。

她的敵人——顧二夫婦氣候已經形成,他們正當壯年,兒女雙全,夫妻同心,裡應外合,就像一塊牢不可催的鐵板,無論她怎麼努力,都鑽不出一點點縫隙,她已經無可奈何。她只是個四五十歲的老婦人,日日的苦心經營早就損耗了她的精力,她的精明能幹只是偽裝給別人看的假象,其實她內心早就疲憊不堪,她只剩下一個“空殼”,這個殼經常一個人在顧家祠堂裡對著一群死人哭泣,沒有人理解她的悲哀……

(2)不甘做階級鬥爭的犧牲品

小秦氏最後自焚也是出於對未來的精準洞察後做出的選擇。她知道她參與了宮廷的爭鬥,在太后和皇帝之間她站錯了隊伍,等皇帝閒下來回過神一定會對他們這些叛黨來一次徹底的反撲,她已經沒有退路,與其做一個階下囚,連累子孫,不如自己有尊嚴的離開。

《知否》|小秦氏最後的瘋狂:一個王者的悲哀更與何人說?

(3)自我意識的甦醒

她實在太累了,在火光中過去的一幕一幕像電影一樣浮現在她面前,到了生命最後一刻,她才意識到自己這一生錯過太多,嫁進候府,在別人的影子下討生活,身不由己、每天都在壓抑著自己,把自己真實的本性隱藏起來,擺出一副假笑的嘴臉應對眾人。每天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戲子:臺上提供歡笑、臺下承受痛苦。這樣的日子她已經過夠了,唯有死亡後的重生,才能讓她能有機會選擇做一回真實的自我!

身體被火焚燒的劇痛,喚醒了她沉睡已久的自我意識,這一刻她覺得這一生活得太糊塗,像陰溝裡的殂一樣噁心,還不如勾欄瓦舍女子活得痛快。

小秦氏真實的自我究竟是怎樣?已經無從所知,以她的才華或許她是一個像林黛玉一樣才華橫溢又帶點小任性的才女;看她的最後的灑脫,或許她是像王大娘子一樣肆意揮灑,無所畏懼的猛女,或許是像盛家祖母一樣多智多謀、沉穩大氣的將門虎女。這一切的可能都隨一場大火消失殆盡,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知否》|小秦氏最後的瘋狂:一個王者的悲哀更與何人說?

小秦氏最後的瘋狂,告訴我們,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女人還是應該做真實的自我,切莫在虛幻的理想世界裡費盡心機、蹉跎年華,勞而無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