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要忽略了“大脑肥胖症”

脑科学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要忽略了“大脑肥胖症”

一个妈妈在网络上提问:

我家孩子8岁,平时挺机灵的,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好好学习。平时在家写作业坐不住,一会上厕所,一会吃东西,一扭脸又去捣鼓玩具,老师也说上课老走神,有小动作,还时不时的和同桌说话,提问题一问三不知。平时还经常丢三落四的,学习成绩更是在班里倒数。现在他开始对学习越来越不耐烦,还时不时发小脾气,现在才小学就这样了,以后还怎么管得住啊!到了青春期肯定特别叛逆!

这位妈妈焦虑的心情一览无余。

的确,注意力缺失是现在很多孩子的普遍问题。

《中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00多名大中学生中,仅有58.8%的人在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只有39.7%的人可以坚持听课30分钟以上。而自习时,则只有48.6%的人可以集中注意力,有超过20%的人经常走神。

事实上,不仅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成年人也会出现类似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从脑科学的角度,把它称为“大脑肥胖症”,又称为“注意力匮乏症”。

如果孩子一直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犯错,家长也一直因为他犯错而训斥他,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影响,其他各方面能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家长有必要静下心来了解这些知识,才会更有方法、有信心来高效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

脑科学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要忽略了“大脑肥胖症”

一、孩子为什么无法集中注意力?

(一)当诱惑太多,大脑就会频繁发出信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脑神经学家罗伯特·戴斯蒙研究发现,大脑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额叶皮质区的神经元,当这些神经元一起释放信号时,就会由于共振而形成信号上下波动,类似于正弦曲线一样的伽马波,这时人就可以主动选择注意力的方向。

孩子之所以注意力会下降,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提供了太多吸引他前额叶皮质区神经元释放信号的因素。比如,孩子去吃一顿快餐也能得到玩具,这些玩具会强烈地吸引他的注意力;而电脑、电视上又会有各种各样的动画片,孩子的注意力也会被这些声光色吸引;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鲜的、稀奇古怪的东西更调动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功能强大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新兴电子产品也让孩子欲罢不能……正是这些东西让孩子很轻易地就将注意力从学习知识上转移开来。

(二)当学习变成任务,喜欢的事情也会成为负担

每个孩子来到世间之初,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之心,他们努力学习新的技能,并在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但是,当学习变成一个单纯追求成绩、追求结果的事情时,原来为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过程也变得索然无趣,全身心投入的内驱力也消耗殆尽,注意力自然也不复存在。

比如,有调查研究发现,学习乐器的孩子中,80%在经历考级之后,都再不碰乐器,对音乐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更别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

(三)当父母过于追求速度,孩子的专注时刻就被剥夺

假期里看朋友圈,有个朋友的孩子9岁,报了很多课外班,有奥数、英语、绘画、游泳、古筝……孩子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家长带着孩子奔波于各个兴趣班中。

由于神经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内处理的资讯极为有限,处理的事情越多,耗费的精神能量就越多,从而导致意志力疲劳,没办法进行深度思考。

如果孩子在众多的任务中不停切换,精神能量被瓜分得支离破碎,能不能做到样样精通先不说,至少孩子的专注力也被破坏了。

脑科学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要忽略了“大脑肥胖症”

二、孩子拥有专注力到底有多重要?

(一)专注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快乐

与父辈们相比,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活得忙忙碌碌,我们为怎样做更多的事而焦虑,似乎只有做得更多,生活才更充实更快乐。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给来自83个国家约5000名志愿者发送消息,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然后回答三个问题——

“你觉得心情怎么样?”

“你想的事情是正在做的事情吗?”

“如果不是,那么你想的事情是愉悦的,令人不快的还是中性的?”

结果发现,人们在醒着的时候,脑袋里想的常常不是他们正在做的事,而是大约有47%的时间都在做白日梦,回忆过去或是计划未来,这些幻想也许能够激发你的创意或者灵感,但是却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极大地削弱你认真做事情的专注力。

而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人们心里想的事跟做的事一致的时候,感受最快乐。

(二)专注的人更容易成功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其拥有良好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自小就有良好的注意力,即便有其他姐妹对她做恶作剧,她也能专心地读书。后来,她更是专心地进行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获得了怎样的声誉,她也丝毫不为所动,依旧专心于科学事业。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心不在读书之上,那么眼睛自然也就看不仔细,思想也就无法集中,这样一来就算书读了,也是什么都记不住,就算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可见,古今中外的学者都非常强调注意力的重要性。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马思克也表示:“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

(三)专注的人情商更高

专注力也包含对他人情绪的专注,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关注和反馈,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他人投入的关注越多,就越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更容易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共情能力也就越强,情商自然也就越高。 专注他人的人,会愿意选择倾听,而倾听也是关注别人感受,把别人的感受连接到自己的感受上面,爱就自然流动起来,给予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别人的爱和关注。

脑科学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要忽略了“大脑肥胖症”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孩子学习时,减少对他的干扰和刺激

喧闹的家庭环境是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主要原因。年龄小的孩子本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短,如果要他在父母的唠叨声、电视声、音乐声下做功课,就算他坐在了书桌前,他怎么可能专心地读书呢?

所以,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努力为他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二)不要总催促孩子“快,快,快”

在孩子成长方面,我们总是有很大的期待,同时也有颇为焦虑的心情,无论是在面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其它事情,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太拖拉,总是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

孩子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并不算好,当他专心做一件事时,他就只能做一件事,如果你不停地催促,他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打乱了。如此一来,原本在做的事情没做完,注意力又没法立刻转移到新的事情上。

所以,我们不要经常制造“紧张气氛”,别总是催他,要让他在一种安心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将一件事踏实做好,才能保证他的注意力更持久一些。

(三)提前和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间

有些孩子的确时间观念不强。家长可以提前和孩子分析一下完成某件事需要多长时间,再约定一个时间,鼓励他合理分配所有时间,并专注地去进行。一旦确定了完成时间,就不要在中间再干涉他,要相信他可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在制定时间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到底可以集中多长时间。 一般来说,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延长。1岁以下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超过15秒;2岁的孩子平均为7分钟;3岁的孩子平均为8分钟;4岁则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一般可以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而10~12岁的孩子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则可以达到30分钟。

根据这些时间,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休息都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他该学习的时候,我们就提醒他认真专心,而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就要让他尽情玩耍。

(四)一次只做一件事

我们的大脑“出厂设置”并不含有多任务处理这一项。因为我们的大脑被设计为一次只能专注一件事。如果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时突然被打断,很多人再恢复注意力重新去做原来的事就要耗费更多时间。

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不要多线程工作,一段时间之内只做一件事情,做好了才接着做另外一件。家长也不要同时交代孩子做好几件事,而是把事情拆开来,一次要他做一件事。

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能轻松愉快地教育孩子,愿每一个孩子都能集中注意力,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脑科学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要忽略了“大脑肥胖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