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明明和强强是姐弟,彼此相差2岁。妈妈平时最头疼的,就是处理姐弟间的”小摩擦”。

明明时常抱怨妈妈偏心,老向着强强。

每次她与弟弟发生争执,妈妈总是语重心长地对她说:

“当姐姐的,要懂事一点,弟弟年级还小,要让着他一点。”

最让明明无法忍受的,自己平常在家帮妈妈做了很多家务,弟弟却总在旁边捣蛋,明明心里非常地委屈。

而强强也不甘示弱,说妈妈对姐姐比较好,可以学很多才艺,自己想学时,却总被告知年纪还小,还不能做。而且姐姐老是动不动就对自己发火,妈妈却没有看到。

对于妈妈来说,也觉得心力交瘁。每次自己尽可能公平地对待姐弟俩,甚至好声好气地规劝两个孩子,可是不管她怎么努力,好像都无法做到让两个孩子同时满意,心里特别受挫。最终,妈妈把这种烦躁与对自己的失望,转为愤怒,丢到孩子身上。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孩子间相互争吵

也许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最让人困惑的是:

“为什么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就吵闹不止?”

“两个孩子都处罚了,可为什么孩子觉得不公平?”

其实,手足间之所以”闹矛盾”,是因为孩子间在相互竞争。

所有的手足关系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而是天生都存在冲突。

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弗兰·弗图博士曾说过:

动物在同时养育几个幼崽时,都会发生手足之争,他们通常希望从兄弟姐妹那里获得支持、爱和接受,否则就会生气并加深彼此间的猜疑。

可是,手足间相互竞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孩子间相互竞争的原因是什么?

01 为什么”手足间”会相互竞争呢?

一个家庭,两个孩子间之所以相互竞争,主要是由于以下2点造成的:

a. “爱”的资源是有限的

说到竞争,这是人类史上,永远存在的话题。

原始社会,人会和动物,或其他部落的人竞争,占领地、抢水资源与食物;而到了现代社会,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人们不为生计发愁,可却很缺“爱”这项资源。

所以,竞争是一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妥善分配,而衍生出的一种争夺。

对于孩子来说,手足之间竞争的不是钱,而是父母的“爱”。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最珍贵的。

比如,为了一个玩具,两个孩子可以大打出手,嘴里还可能会不停嚷着不公平或爸妈偏心。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爱”分配不均匀

b. “爱”分配不均匀

孩子间该怎么分配?爱能公平吗?

很多父母都说自己对两个孩子期待都一样,一视同仁,每次买东西都买双份,难道还不够吗?

本意是好的。

但是,这里所说公平,并不是父母理解的,客观上的公平,因为对孩子爱的认定,完全是由孩子本身主观的理解及认定而来的。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手足竞争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感到公平”的困境里。

但在手足竞争这个议题上,一定要采用“对人不对事”的策略,也就是说,不要只是把气力花在”怎么做才公平”上,而是要把气力花在“如何去理解,孩子主观世界里所谓的不公平。”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曾提到过一个”蓄杯机会“。

意思是说,每个人,特别是孩子,身体里都有一个被子,需要被理解、爱,关注和照顾蓄满。

杯子满了,孩子整个人就举止的得体,行为配合,对他人也会充满爱和善意。

而当杯子空了或快空时,孩子就容易找个茬,乱发脾气。这就说明他需要蓄杯了。

但是,他要的并不是训斥或责骂,而是父母的关注,及爱和情感的倾诉。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通过“家庭星座”,来看看手足所扮演的角色

02 通过”家庭星座”,来看手足在家庭里所扮演的角色

也许很多父母会问: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他们总是因为一些‘’消失小事而喋喋不休”

“为什么同一种教育方式,孩子的个性会差很多?”

其实,一方面和孩子的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可以用“家庭星座”这个概念来理解孩子的主观世界。

关于“家庭星座”这个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就像星星一般,散落在每

个不同的位置。

如果用来比喻手足关系,就像是每一个不同出生顺序的手足,很可能因为他特殊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有不同的习惯和个性。

比如,以老大为例,在家庭中,如果没有第二个孩子,他会独占父母的“爱”。但是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父母会照顾这个初生的新生儿多一点,而老大则会敏锐地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瞬间会因为弟弟或妹妹的增加而锐减。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大会有两种反映:

1) 讨回失去的爱

身为老大的孩子,面对大的失落,会有本能反应去表达他的抗议,但实际上是想要讨回失去的爱。而最常见的两个方式是退化及闹脾气。

所谓退化反应,是一些原本已经学会的事情,却又变得不会做了。退化的目的是,老大认为当他们变得弱小或无能时,或许能重新唤回像弟妹一样,被爸妈照顾。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孩子开始有点闹脾气

2) 另一种反应就是开始闹脾气

因为孩子幼小心灵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被夺走爱的感觉”,开始对父母和弟妹生生气,并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比如:欺负弟妹,捣蛋等事情。但其内心是恐惧的,宁可父母骂我,也不要不理我。

而对于弟妹来说,他们是家里最小的,爸妈都比较疼他,所以他们有这么2个优势:

(1) 物质条件上能享受更多的好处

弟妹出生后,在物质上能享受到比较多的好处,所以看起来他们很受宠,绝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确在现实层面上,提供给了孩子不少协助。

(2) 独立能力上差点

弟妹因为前面总有人为其遮风挡雨,所以,在独立性及责任性方面,依赖性很强,如果父母没有适当的引导与训练,是无法学会独立、承担责任的。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如何面对孩子间争吵

03 如何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与竞争?

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就不会刻意去讨爱,并用捣蛋的行为,抗议自己得不到爱的心情。

可是,手足之间,还是会彼此争执与吵架。但孩子到你跟前告状时,父母内心会有一个想要赶快化解冲突的烦躁感与焦虑感,进而开始扮演“法官”,让孩子们不要吵了。一般处理方式都是让大的让着小的,而小的如果做错了,则要他赶紧向大的道歉。

两个孩子会觉得不公平,于是情绪不断高涨,争论不休。可父母只会认为两个人都有错,让彼此都跟对方道歉,最后,双方不得不吞下自己的委屈,但这些委屈不会凭空消失,只会成为下次争吵的引爆点。

因此,作为父母,不要当法官角色,要多鼓励孩子之间的对话。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父母要想平息手足之争,可以按以下三个原则进行

而要想平息手足之争,建议父母按以下三个原则进行:

1) 不评价的聆听,同理性回应

父母先了解孩子争吵的基本情况,可以对孩子们说,“有谁告诉我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两个人可能都会抢着说话,于是父母又可以说:“一个个的来,两个人都很重要,我会仔细地听。”

当两个孩子表达完自己的意见之后,父母就可以陈述事实,并且回应孩子的心情,让其情绪慢慢缓和。

比如,你可以这样回应他们:

弟弟,你想要跟姐姐玩,所以你就拿了姐姐的玩具?

姐姐,你觉得那是你的东西,所以你就很生气地把玩具抢回来?可是你太急了,动作较猛,对弟弟也比较凶;而弟弟则被你吓到了,他也很生气,所以推了你一把,最后两人都很不开心,是这样吗?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父母与孩子游戏,缓和气氛

2) 轻松游戏,缓和氛围

很多父母发现,与其花大量时间来呵斥孩子停止争吵,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同他们一起玩,做做游戏。

在《游戏力》中,作者就曾提到,用游戏来解决,会让孩子们吵架的时间会不断减少,会更加喜欢彼此,你自己也会更舒心。

比如,姐弟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问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

孩子肯定会向你反映“情况”。比如,弟弟说,“姐姐拿了我的红铅笔!”

你可以故作惊讶:“天啊,那颗不得了!”

然后,你的目光转向姐姐,问姐姐是不是这样。

如果姐姐说:“我现在要用,他现在又不用。”

接着,你的目光再转回去,告诉弟弟姐姐要用,弟弟可能会说这是我的笔。

之后,你的目光再转向姐姐。

你这样一来二去,滑稽幽默的动作,会让他们开怀大笑,不再争吵,彼此间语气会越来越轻松,最终冲突轻松化解。

孩子间为何总爱争执、吵闹?父母千万不要当“法官”,做好这3点

鼓励孩子,与之对话,找到解决方案

3) 鼓励孩子,与之对话,找到解决方案

当两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所说的话有“被听懂”时,孩子的情绪会很明显地平稳下来,这时父母可以说:

“我并不希望你们两个人吵架,这样会让大家都很不开心。这件事情,各自都有一些做错的地方,你们说说看,自己哪里不对?”

“如果下次又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应该怎么办?”

”你们都想玩这个玩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想吧。“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不带评价地引导孩子去思考,更鼓励孩子为这个问题情境负责, 试着解决问题,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对这个手足竞争,化危机会转机,反而是个很好的机会教育。

当我们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对话的平台,父母只需要在旁边简单地提醒孩子,要找出双方都能接收的结果,不要做任何判断与介入,鼓励他们继续对话。孩子们会感觉被尊重,感觉到被尊重过的人,才能够尊重别人,因此两个人反而能做到父母们希望孩子做到的”相互礼让”。这,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