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孔子齊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遊春秋諸國,三讓天下引發血案

君王之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即使是在當代社會,依然會有很多人像做皇帝,實在是因為君王那種君臨天下,說一不二的感覺實在太美妙了,說到底是是權力的作祟。


但在政權誕生最初的年代,很多人還是有情懷的,比如上古時期的禪讓制,不管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總歸是禪讓而不是家天下,到了商末周初依然還有這樣的人物,不願意做君王,三讓天下,從而誕生了一個朝代,一個諸侯國。

與孔子齊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遊春秋諸國,三讓天下引發血案

誕生的是朝代是周朝,諸侯國是吳國,並且三讓天下發生在吳國有兩次,第一次當然是太伯奔吳,說太伯的父親周太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太伯、小兒子仲雍,三兒子季歷,季歷有個兒子叫姬昌,周太王非常喜歡姬昌,但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周太王要傳位給太伯,這樣就沒姬昌什麼事情了,為此,周太王整天長吁短嘆。

太伯深知周太王的煩惱,於是太伯借給周太王進山採藥的機會帶著弟弟仲雍跑到了吳地,這樣季歷順利繼承王位,到了周太王去世,太伯回來奔喪,季歷提出要讓位給太伯,太伯聽後又帶著弟弟回到了吳地,後來季歷被紂王所害,太伯回來參加葬禮,姬昌要把王位讓給季歷,季歷再次來到吳地,斷髮文身,融入到了當地中去,並被推舉為首領,建立了吳國。

太伯是這樣三讓天下,由此誕生了強大的周王朝和強大吳國,不得不說太伯是一個道德上和能力上都非常突出的人,即使是太伯即位,周朝同樣會很強大。

與孔子齊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遊春秋諸國,三讓天下引發血案

等到武王伐紂成功以後,吳國的君王已經傳了五代,而季歷這一脈才三代,其實周武王也就比當時吳國的君主周章大一輩而已,因為太伯死後,吳國君主之位傳給了仲雍,畢竟仲雍是太伯帶出來的,也要給個交代,周武王找到了周章,認親後把他封在了吳地,繼續做在吳國做諸侯,這也算是給了吳國一個合法的身份。

與孔子齊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遊春秋諸國,三讓天下引發血案

到了春秋末期,吳國當時的君主是壽夢,已經是吳國第十九代君王,此時吳國也開始強大起來了,壽夢有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餘祭(zhài,寨),三子叫餘昧,四子叫季札。也不知道為什麼,小兒子總是那麼優秀,這裡的季札也是非常賢能的一個人,壽夢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是遭到了季札的拒絕,於是長子諸樊即位。

當然,諸樊也不是那種心胸狹隘的人,他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如季札,想要將王位傳給季札,季札又一次拒絕,於是諸樊死後並沒有把王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弟弟餘祭,希望二弟能夠再傳給三弟,三弟再傳給四弟季札,他的的弟弟也是這樣做的,但是到了餘昧死的時候,把王位傳給季札,但是季札卻避而不受,於是餘昧的兒子僚即位,是為三讓吳王之位。

與孔子齊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遊春秋諸國,三讓天下引發血案

關於這段歷史,在《季札掛劍》中也有非常清晰的記載:

父壽夢欲立之,辭讓。兄諸樊欲讓之,又辭。諸樊死,其兄餘祭立。餘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將授之國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專諸刺殺僚而自立,即闔閭。

諸樊要讓位給季札的時候,第一次推辭跟諸樊講了宋國子臧的故事,表明自己是學習先賢,沒想到吳人更加認為季札是德厚才高之人,都想他做君王,沒辦法季札只好隱居到深山老林才打消了吳人的念頭。

在自己哥哥當吳王的這些年,季札也沒閒著,他開始周遊諸侯國,一方面世界那麼大,他想去看看,尤其是是想去中原諸侯國學習禮樂,另外一方面也是躲避哥哥的讓位。

季札首先來到的是魯國,他來魯國是為了觀周樂,在這裡他和孔子第一次相遇,此時季札33歲,孔子八歲,兩個人應該沒有什麼交流,但孔子卻能看到季札在此次觀禮上的表現和言行,因為季札曾經這樣驚歎周樂: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燾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無以加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觀。”意思是這是最令人歎為觀止的至德樂章,就如同蒼天無不覆蓋,大地無不承載。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無以復加了。可能是這段經歷,讓孔子對季札非常的推崇。

離開魯國,季札來到了齊國,他給了晏子建議,讓他儘快交出封邑和權力,以避免殺身之禍,晏子聽從了季札的建議,果然避免了一場災難,其後季札又先後到了鄭國、衛國、晉國,都在不同方面給予建議,並獲得相當高的評價,由此奠定了他在諸侯國中的名聲。

由此,季札成為為孔子最仰慕的聖人,也是當時出名的學者,因此被稱為“南季北孔”,是南方的第一位聖人,只不過他沒有帶學生,也沒有成立自己的學說,因此不被人熟知,但他跟孔子可以說是相似的學說和觀點。

雖然季札不願意當吳王,但是有想當,這個人就是公子光,可能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不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闔閭,公子僚即位以後,雖然也勵精圖治,但是臣子們卻暗潮湧動,尤其是公子光,公子光是諸樊的兒子。

公子光認為,既然四叔季札不願意做吳王,那麼該繼承王位的應該是我,而不是僚,因此他就千方百計想刺殺僚,然後自己當吳王,公子光還是很有能力的,他招攬了伍子胥,並通過伍子胥招攬到了殺手專諸,伍子胥自然也就成了公子光的座上賓。

與孔子齊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遊春秋諸國,三讓天下引發血案

在伍子胥的幫助下,公子光成功策劃了刺殺吳王僚的行動,並有實施者專諸殺掉了吳王僚,公子光成為了吳王,對於此,季札也並沒有說什麼,他到吳王僚的墓前痛苦了一場,回到自己的住處等待調遣。

從這個角度來說,季札對於吳國的滅亡應該付有間接的責任,勾踐滅吳的時候是夫差在位,而夫差則是吳王闔閭的兒子,當然這麼說有點牽強,但由季札三讓天下引起的吳國的動亂卻是真實存在的,這也給吳國的滅亡帶來了隱患。

總體來說,季札雖然在當時很有賢德,卻在自己國家的政治上處理的並不好,其次他並沒有收很多學生,因此雖然也是當時的大家,但卻不被人熟知,每個歷史人物都有時代侷限性,我們也不能求全責備。

參考資料:《史記*吳太伯世家》、《吳越春秋》、《季札掛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