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用戶量為什麼感覺和移動相差那麼大?

通信人之家


本行業經歷分享式回答問題。

聯通的用戶量遠遠小於移動用戶量這是明擺的事實,而不是感覺。它的形成具有歷史原因,比如移動(前身是郵電局的一個業務單元)是中國首個經營移動業務的企業,最早吸納了一大批忠實用戶;再比如,聯通初2G介入移動業務,國家分配頻譜資源只有6M(移動用戶量大分配20M),客觀上聯通不但網絡容量受限,而且在信號穩定等方面都受到影響。還有其他一些客觀原因,使聯通的起步和後續發展受到許多影響,無法與競爭對手形成實力相當的競爭態勢。個人在這裡重點說下目前現實狀態下聯通用戶發展較慢的客觀原因。

1、移動擁有巨量用戶群就是擁有巨大的市場影響力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國移動擁有移動業務用戶9.42億戶,佔到中國目前所有移動業務用戶數的60%以上,這個龐大的用戶群體不但為中國移動創造鉅額的營業收入,同時,其所帶來的滾雪球式的發展優勢也越來越明顯。

滾雪球效應。一旦獲得了起始的優勢,雪球就會越滾越大,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小的雪球在滾動初期,還需要藉助外力的推動,當雪球的體積足夠大,可依靠其自身慣性向前推進的時候,外在動力就會相對弱化。隨著雪球的不斷滾動,雪球壓在地面的雪上,壓力使地面的雪和雪球的雪熔點降低而略微地液化出一些液態水,這些液化的水很有可能會粘在雪球與地面接觸的面上,這樣當這個面隨雪球滾動不與地面接觸時,上面粘著的液態水由於沒有受到之前這樣大的壓力,熔點升高而再次變為雪黏在雪球,雪球因為這樣便增加了體積,隨著雪球的滾動,與地面接觸的接觸面會無數次地重複這樣的情況,因此雪球便會越滾越大了。

我在工作實踐中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我們去單位發展用戶,因為移動公司用戶本來佔比較大,單位新來的員工往往也盲目選擇移動,而放棄資費相對更便宜的聯通。

其實這是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象,在大眾普遍選擇取捨傾向壓力下,個人很容易從眾跟風,因為任何一個員工都不願被孤立,何況新來的員工更渴望迅速融入集體中。後來,移動用企業彩鈴業務“捆綁”單位用戶,單位整體選擇移動公司業務的願望就更大了,基本上無法突破。

在移動擁有的巨量用戶群的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影響下,移動用戶群越來越大,加之在網絡方面移動有先入優勢,投資較大較充分,而後起之秀聯通不管在市場影響力,還是在投入方面受限較多,相對移動發展條件越困難,兩者之間的用戶數量差距日漸拉開。

2、移動龐大的用戶群給移動創造的豐厚財力讓其具備競爭“壁壘”,有堅固“護體”之法

據2018年中國移動財報顯示,全年中國移動營收7368億元,同年,中國電信營收達到3771億元,中國聯通營收達到2909億元,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兩個企業營收之和也比不過中國移動一家。在這種財力支持之下,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移動4G基站共建241萬個,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有138萬個和99萬個,基站數量上的優勢也就保證了用戶體驗感受的優勢,有網絡和信號優勢壁壘,起碼在通信業務服務質量上有良好的保證。

這就像一座中心區域城市不斷髮展所可能引起的虹吸效應一樣,當其成長為大型城市甚至一線超大型城市時,因為優質醫療、教育、基礎設施資源高度聚集,資本充裕,將會從劣勢地區吸引人才、投資、人口、信息等等優質資源,而使這座城市越來越大,發展越來越快。

中國移動的發展也是一樣的,當它手上握有巨大的財力資源以後,通過基站網絡、應用開發、用戶消費體驗感知提升等等措施,像吸鐵石一樣,也會吸納越來越多的用戶歸附,這個陣勢是不可阻擋的。

我所在的聯通公司也曾經趁3G之時網絡模式佔優的優勢加大市場投入力度,以突破被移動固守的市場份額,但是降低資費的做法是一種很簡單的可被模仿的競爭方式,當我們以優惠政策施予市場之時,中國移動以更大的投入殺進來,搶奪這部分用戶,並以更低廉的資費形式保有用戶,搶佔市場強者位置。中國移動2015年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61元,而至2019年跌至50元,短短四年跌了11元,可見在市場競爭中是不惜財力的,這也有效保證了它的巨量的用戶數字增長,而對於在財力上相對薄弱的聯通來說,有限財力不足以與移動抗衡,在用戶發展上自然淨增長數量遠遠低於移動。

總之,由於歷史原因,移動有先入優勢,又佔據了更多更優質的資源,當聯通初進入市場時,移動處處佔先,可以很輕鬆的以其龐大的用戶群影響力和豐裕的財力支持,一直壓制著聯通的發展勢頭,自然在用戶數量上漸漸拉開距離,這種態勢其實很難改變,只有量上相對的微觀改變,不可能發生根本改變,除非移動發生重大問題。但作為國企,移動也一直積累著企業管理經驗,一般不可能使其企業犯下重大錯誤,當5G在我國啟動,移動一開始就拿出大規模佈局規劃,決定到2020年網絡覆蓋到地市一級,這種氣勢也自然蓋過聯通,看來在5G時代移動佔先的可能性也是一種自然發展趨勢。


歡迎探討,歡迎關注!我是信號塔,歡迎分享經歷經驗。

信號塔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聯通的用戶量和移動差距很大,這是一系列的歷史原因導致的。

中國移動更早的進入移動通信領域,先發優勢比較大。

在古老的大哥大時代,中國移動還是當時的中國電信的移動通信部門,那個時候,中國最優質的一批用戶就成為了大哥大最初的用戶,這部分用戶也可以說是中國最高端的一批手機用戶了。

進入數字通信時代之後,雖然中國聯通率先建設了GSM基站,進入了2G時代,但是歸根到底,中國聯通在那個年代也不過是做為"一條鯰魚"的存在,就是為了激活當時的通信業市場。

和中國聯通相比,中國移動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降生的。

中國移動做為當年中國電信的移動通信部門,佔了很大的便宜,最初的機房、鐵塔、傳輸等資源的建設,都是現成的。當中國移動從中國電信分家出來之後,等於是帶著很優質的資源和最高端的一批用戶,而且是輕裝上陣,沒有任何歷史包袱。

相比之下,中國聯通就等於是從頭開始建設,資金面也匱乏,基礎設施也更差一些,發展的就遠不如中國移動。

互聯互通某種程度上阻止了中國聯通的發展。

手機要想打電話,是需要互通,最初更多的用戶是在中國移動,而當時的資費是跨網絡打電話更貴,這樣佔據了先發優勢的中國移動,就擴大化了它的先發優勢。

而且,跨網絡的互通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中國聯通,還記得很長一段時間內,聯通的C網撥打移動的電話接通率都特別的低。

同時建設兩張移動通信網絡也阻礙了聯通的發展。

中國當年要加入WTO,而美國提出的條件之一就是中國必須接受CDMA,當時的中國聯通被迫的接受了建設C網的任務。

以中國聯通當時的能力和財力,建設一張GSM都很困難,別說是同時建設兩張網絡了。

而當時中國聯通也一直在建設G網和C網之間搖擺,不過這個也屬於比較正常的了,畢竟當時中國聯通的高端用戶都在GSM網絡,而中國聯通又必須發展C網,這兩者之間還是比較矛盾的。

3G時代,中國聯通拿到了一手好牌,但是內部整合問題可以說是阻礙了聯通的發展。

3G時代來臨之際,中國聯通把C網賣給了中國電信,得到了當時最成熟的WCDMA牌照。不過,當時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合併成立的新聯通,中國網通的員工數量要遠遠的超過中國聯通,就存在一個整合的問題。

不過即使是這樣,中國聯通在3G時代依然是發展的最好的,很多中國移動的用戶也跑到了中國聯通。

3G時代結束的太快了,從三大運營商開始組網的2009年到2013年年底發放4G牌照,也不到5年,如果3G時代再長一些,中國聯通現在可能會更好一些。

4G時代開始,中國移動快速的建設了一張4G網絡,迅速的開始發展。

4G時代,三大運營商同時獲得了TD-LTE的牌照,但是相比之下中國移動組網速度更快,這個或許是3G給移動的陰影太大吧。

當時的聯通和電信更傾向於FDD-LTE組網,這也使得中國移動實際上是掌握了4G時代的先機的。

總而言之,中國移動的用戶的確是要比中國聯通要多,這個是多年的歷史積累的結果,不僅僅是中國聯通的用戶沒有中國移動多,就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手機用戶加起來也沒有中國移動多。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當然是移動用戶量大!早些年移動就憑藉基站量大、信號強的優勢,積累了一定的用戶量。

最近兩年流行融合套餐。辦套餐最低檔38元,就送一根光纖寬帶。不得不讚嘆發明這個套路的人,太機智啦!這一招使得移動寬帶迅速佔據全國之首。

反觀聯通,融合套餐最低60元,才能贈送一根光纖寬帶。無論你套餐內包含話費高於移動的,還是包含比移動更高的流量。群眾只認便宜!38就是比60便宜!沒人去比較包含多少通話時間,含有幾G流量。

電信也說說吧,其最低融合套餐為69元,每月送9元翼支付紅包。煩人,每月得領取紅包,再充值話費。唯一的優點是,電信寬帶的質量確實比其他三家運營商的強!

5G很快就普及,加上攜號轉網,其他三家的強烈競爭,這三大危機困擾著移動公司。試問移動的用戶保有量能保持不降,還能繼續保持增長趨勢嗎?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梨花白


聯通混改前,在資費和服務方面,無法和移動相比,混改後,通過和阿里騰訊以及其它互聯網媒體的合作,正在追趕移動!我是前兩年把移動套餐換成了8塊錢的保號套餐,辦了個聯通56的套餐,手機流量不僅比移動優惠,還送50兆寬帶!



詩心瘋



A我的葉子


因為移動超前,聯通開辦在後,我2005年入網時記得只能到移動上去辦,雖然移動太貴,懶得去更換聯通。聯通目前是資費比較便宜的,也許在可以轉網後,客戶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