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美容師”守護岐江河20年

河道“美容師”守護岐江河20年

河道“美容師”守護岐江河20年

記錄人生百態

人物檔案

馮火友,58歲,廣東連州人。1999年4月開始做中山市環衛處岐江河河面保潔員工,2001年成為中山市名城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岐江河保潔隊班長,2005年升為中山市樂德環保營運有限公司岐江河保潔隊項目主管。

作為岐江河上的美容師,馮火友愛崗敬業、忠於職守、任勞任怨,在環衛工人的崗位上成就出自己的事業,連續5年被公司評為優秀員工。2016年榮獲中山市“身邊好員工”稱號;2017年,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馮火友的名字中帶了一個“火”字,沒想到這一生卻跟水結緣。從1999年成為岐江河上的一名保潔員,他已經默默守在這條河邊20年。同事喜歡叫他“美容師”——岐江河從水浮蓮瘋長、垃圾滿目,到現在河道整潔,成為城市新景點。這個變化中馮火友也貢獻重要力量。

入行

岐江河上的“美容師”

馮火友是清遠市連州人,1999年在親友介紹下來到中山,成為岐江河上一名保潔員。

一條小船、一個抓鉤、兩個網兜,就是他工作的標配。每天5點多起床,7點上船,馮火友開始一天的環衛工作。他最初保潔的範圍主要是岐江河,一趟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每天要來回十幾趟。伸竿、打撈、收竿、翻倒,一套簡單的動作,他每天需要重複幾百上千次。

跟路面保潔不同,河道里的垃圾溼水後變重了不少,打撈很費力,有時候要兩個人合力才能把垃圾拖上船。一天下來經常腰痠背痛、衣服溼透。他還記得剛來的時候,岐江河面上滿是水浮蓮,“特別在每年的4-9月,氣溫相對較高,水浮蓮繁殖很快”,馮火友回憶,那時候大家一起加班加點,最長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一天打撈達到一千斤重。

對於做慣農活的馮火友來說,辛苦點不算什麼,但是沒想到上班還沒幾天,他的工作就遭到家人反對。“主要是身上氣味大,特別是三伏天,從頭到腳沒有一塊乾的地方,汗味混著垃圾的味道,真是又髒又臭。”

不過馮火友自己並不在意,他的想法很質樸,“每個城市的環境衛生,總是要有人來做的。我髒點沒什麼,環境乾淨了,也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

辦法

“堵、截、撈”三步讓河道變美

天天在河道上走,望著每年撈之不盡的水浮蓮,馮火友發覺光憑體力打撈不是辦法。“主要是早些年鎮區不夠重視,河道沒處理好。我們在這邊撈,鎮區的支流匯入岐江河,又帶來大量水浮蓮”。一進入五六月汛期,滿河的水浮蓮瘋長,即便馮火友和同事長期加班,還是打撈不乾淨。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中山的這條母親河恢復以往的清澈?到2005年,馮火友成為岐江河保潔隊的項目主管。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馮火友對這條河已經十分熟悉,也知道水浮蓮和垃圾是哪裡衝下來的。於是,他大膽提出了“堵、截、撈”的方法。

所謂“堵”,就是把各鎮區內河匯入岐江的垃圾堵在外面;“截”,就是在內河入水口設置攔網點,攔截水面垃圾;“撈”,就是讓保潔隊員把攔截的垃圾以及河面垃圾都打撈上岸,保證岐江河道上清潔乾淨。

這個思路聽起來簡單,但是操作起來還頗費了一番功夫。第一步,在尋找攔截的網時,馮火友問了一大圈也沒有找到現成的網,“壓根沒得賣”,他笑笑說,因為網繩的粗細,網眼的大小都有講究。無奈他只能買回材料,和同事們自己手工編網。

岐江河上,大大小小的河涌入口有十幾個,網拉起來了,也不能一攔了事。“比如聖獅村和東河入口,這兩個攔網點需要人員24小時值班”,馮火友解釋道:有時候過往的船吃水深,可能把網鉤壞了;或者拖螺的船沒留意,在水底拉的魚網又破壞了攔網。

經過馮火友和員工們的不懈努力,治理工作逐見成效:岐江河面有了明顯的改觀,漂浮的垃圾消失了,水浮蓮問題解決了。到了夜晚,在岐江河邊夜遊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管理

每天5點起床巡查後安排船隻

到現在,岐江保潔隊的保潔範圍覆蓋城區15條河涌,一共有31條船,68名工作人員。為了讓這座城市每天在一個整潔的環境中甦醒,馮火友成為項目主管後,依然保持每天5點左右起床的習慣,不論冬夏。

天剛矇矇亮,他就從東明橋一路查看下來。多年經驗煉成他一雙火眼,隔著上百米,哪怕橋底的一個塑料袋,他都能一眼發現。沿岐江河一路巡完後,已經接近7點,這正好是保潔員上班的時間。“每天走一趟,安排工作的時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數”,馮火友說,比如有的方向垃圾多些,就多派一條船;如果每天每個方向派的船數量都一樣,那一定是不科學的。

岐江河是主城區一道風景線,馮火友在岐江河段幾乎全天候都安排了船隻作業,確保擦亮這張名片。其它河涌的保潔工作分為7-11時、13:30-17:30。岐江河段在此基礎上增加了2個時間段:11-15時;18-23時。近幾年,岐江河上的大型活動越來越多,比如龍舟賽、焰火晚會等。在活動前,馮火友都要安排人員提前兩三天把河道徹底清理乾淨,同時在上游攔網,保持河段沒有一點垃圾。

除了岐江河,城區其它河涌上,特別是偏僻地段,可能存在衛生死角。如何考驗工作人員的責任心?馮火友曾經想出一個辦法:他會寫一張紙條塞進礦泉水瓶裡,然後把瓶子丟在垃圾比較多的角落,等船回來以後,他就看保潔員有沒有撈到這個礦泉水瓶。在他獨創的一套管理方法下,現在的保潔隊運作高效有序。

堅守

20年陪伴岐江河

“幹這一行,只要能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從38歲入行,馮火友剛好乾滿了20年。只有身在其中,才明白這20年的堅守不易。

一線的河道保潔員,工資不高,要求不低。首先要會游泳,“有時候垃圾太重,或者下雨天腳底滑,一使勁,落下水的情況不少見”,馮火友說。在農田附近的河段上,有時會碰上死雞死鴨,惡臭難聞,“沒幹過這行的人,第一次基本都受不了”。

水上保潔年輕人不願意幹,現在隊裡的隊員基本都在50歲以上,主要是原來中山海邊的水上人家。他們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人甚至不會說粵語。為了能留住他們,馮火友學會了他們的語言,平時跟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飯,聊家常;碰到過年過節,也會請隊員大餐,大夥都特別開心。

2008年的時候,馮火友一度離開這個崗位,回到連州老家。但是沒過多久,他的上司就頻頻打來電話,邀請他回到原來的崗位。他還是覺得離不開,又回來了。保潔看起來簡單,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對於這個崗位而言,文化和技術不是最重要的,難得的是日復一日的經驗和責任心。

現在每天在河邊巡查,已經成為馮火友的習慣。2017、2018年,中山連續遭遇強颱風襲擊,馮火友都是頂著狂風暴雨在岐江河碼頭值班,每隔一個小時便把河面情況報告給相關值班人員,通宵達旦。看到河面重新恢復平靜,水位不再上漲,他才放心離開。

統籌:南都記者 王衛 採寫:南都記者 呂婧 攝影:南都記者 吳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