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大鬆綁,究竟是好還是壞?

融資鬆綁



這個週末主要的還是週五收盤後的那一波政策消息,先看融資的:

融資大鬆綁,究竟是好還是壞?

重點給大家講講這個,其實現在管理層出這些政策。我認為為了盤活資本市場,降低企業的融資門檻。

我們表明看肯定是壞消息,上市公司又可以從股市圈錢了,在我看來融資本身是中性的,企業要做大做強,肯定離不開資本的支持,而股市服務於實業,為企業輸血,也是其存在的根本。

如果股市連基本的功能缺失,那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我們知道隨著A股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我認為很難再走出像2015年的大牛市了。

我們知道以前的體量和現在及未來是沒法比的。

2006、2007年才1500只不到,上證6124最高市值30多萬億,而2014、2015年2700多隻股票,上證5178最高市值70多萬億....

目前,兩市已經有3700多隻股票了,上證3000點不到,市值已經有50多萬億了,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擴大....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要走出之前全面牛市,這得需要多少資金來承接?就目前來看,肯定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而且未來也很難。

其實有個解決方法,就是在不斷擴大IPO的同時,也要加快退市制度,只有保持一個良性生態的擴容,才不會出現大水漫灌。

今年一年上個幾百家,卻只退個10家(以前每年只退兩三家),這是遠遠不夠的。

既然短期無法避免,那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眾多的股票中,挑選出好的股票,排除掉那些以圈錢為目的的公司。

未來A股的公司肯定會越來越多,而資金肯定是會逐漸像好的公司靠攏的,可以預見,未來可以確定獲得資金青睞的有幾類股票:

一,大市值低估藍籌股票,代表為上證50成份股;

二,有業績支撐的傳統白馬股,尤其是像茅臺、伊利這種消費大白馬,業績穩定、現金流好;

三,部分業績優秀的成長股,比如醫藥,科技製造等,醫藥股分支多,主要是生物製藥、創新藥、醫療器械受青睞,而仿製藥將成為重災區;科技股則是代表著未來,發展空間大,很有想象力的空間,新的巨無霸大概率是在這個板塊裡誕生。

四,部分週期股,週期股相對來說週期性強,與所處行業的週期聯動,比較有代表的就是券商、有色、煤炭等。

以上前三類股票,肯定是能走出結構性牛市的,不,其實當下已經是在走結構性牛市。

下週預測

1.週末公佈的CPI數據可用“恐怖”兩個字來形容,3.8%的漲幅

估計這個消息會對市場一定的衝擊,如果沒有其他利好消息支撐,下週初低開恐怕難以避免。

2.成長為王,大醫藥板塊將繼續震盪走強?

持續近2年的弱勢,讓醫藥板塊估值回到了底部,當下伴隨著集採擴圍利空逐步消化,所有的利空都已經充分暴露。

《實施健康中國的實施意見》(國發〔2019〕13號)、《關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19〕42號)等頂層設計已經出臺,為醫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醫藥板塊是沒有天花板的行業,特別是在當下中國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的情況下,老年人迅速增加,對醫藥需求持續大幅增長,未來30年仍是醫藥板塊的黃金髮展期,長春高新新高不斷、正在發起500元攻堅戰,恆瑞醫藥開始衝鋒100元大關,愛爾眼科很快向50元衝鋒。

3.生豬價格緩慢回落。

進入11月份,飆升的生豬價格瞬間見頂緩慢回落,據豬價格網統計,今日全國生豬均價為39.04元/公斤,價格較昨日報價下跌0.44元/公斤,較上週下跌1.02元/公斤。今日豬價漲幅維持在0.16-0.44元/公斤,今日豬價跌幅維持在0.02-0.84元/公斤。

生豬看跌趨勢逐步強化,豬肉板塊風險持續加大,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五豐等逐步回落。

4.工業大麻板塊將再度歸來?

年初工業大麻飆升已經逐步被市場淡忘,當下工業大麻基本收割完畢,今年氣候異常,工業大麻收成欠佳,但會促使其提取物價格高企,美股工業大麻龍頭CGC、TLRY週五飆升,其中CGC大漲超過12%。

年關將至,修法進一步放開工業大麻種植預期逐步強烈。

這段時間一直有資金進去大麻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