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水上長城”沱湖“鬆綁”

蚌埠新聞網記者 靳瑾

說起沱湖,蚌埠人會立刻自豪地說起沱湖螃蟹,說起美麗的湖景和豐富的漁獲。然而,就因為螃蟹,沱湖曾經佈滿了圍網和木樁,遠望如水上長城一般;岸邊漁家樂飯店成排成片,到了螃蟹上市的季節食客的小車首尾相連蔓延百米。也正因此,沱湖不堪重負,生物鏈被破壞,水質頻頻告急。可如今再到沱湖,卻是另一番景象。

11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沱湖岸邊時,一眼就望見正在拆除的度假村。“岸邊的度假村、漁家樂船隻,還有遊樂場,全部拆掉了。”看到記者驚訝的表情,沱湖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鄭偉手指湖邊介紹說,此前對生態區域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排查,並責令限期自行拆除。“預計到月底全部拆除完畢,沱湖岸邊不再有任何經營性質的飯店,只有青草綠樹,從根本上解決汙水排放的問題。”鄭偉告訴記者。

沱湖螃蟹名列全國十大名蟹之一,向來是老饕的心頭好。就在幾年前,偌大的沱湖水面還被漁民用圍網圈作“自留地”,投餌養蟹,岸邊也建起了各種形式的飯店。然而,沱湖水質因此持續惡化,一度掉到IV類以下。“最厲害的時候,湖裡水發綠,水鳥基本絕跡。”採訪時,一位來拍攝水鳥的攝影愛好者有感而發,“你再看現在,湖水清澈見底,水面壯闊,水鳥翱翔,多美啊!”

對沱湖的整治始於2013年10月。當時,市、縣組織對沱湖下游約2萬餘畝水域進行整治,拆除圍網19萬米,船隻300艘,看護棚270餘個,拔出毛竹、木樁60餘萬根。此後,2016年啟動沱湖中上游退網還湖工作,整治面積1.7萬畝,拆除24萬米圍網、125艘漁船和19萬根毛竹木樁。次年,再對沱湖南汊圍網進行整治,完成了0.6萬畝水面上9.6萬米圍網、87艘船隻和8萬根毛竹木樁的拆除。去年,五河縣又與沱湖大水面6家公司解除承包合同,將大水面的6萬米圍網全部拆除。至此,沱湖拆網還湖工作全部完成。“共計投入資金大概1.2億元左右,包括安置漁民和整治費用。現在,水面上沒有一根木樁、一片圍網。”站在岸邊,五河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郭衝力掬起一捧湖水讓記者細看,“拆網還湖完成整一年的時間,水質就有明顯的變化,大概能接近地表III類水的標準。主要是不投放餌料,富營養化的問題解決了,湖水就恢復原生態的本來面貌了。”

對沱湖的保護是全方位的。此前蚌埠市政府與宿州市政府、五河縣政府與泗縣政府分別就跨界河流水汙染簽署了聯防聯控合作協議,約定共同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控制和減少汙染物排入河道。雙方信息互通共享、聯合檢測、聯合檢查,將汙染來了被動治理變為主動上移保護閘,實現防“汙”於未然。對於曾經靠水吃水的漁民和養殖戶,五河縣發放生活過渡安置費,安排廉租房,為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也杜絕了返流的可能。

“沱湖的資源這麼優越,拆網還湖之後就完全不管不問了嗎?可有點浪費啊?以後還有好吃的沱湖螃蟹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鄭偉解釋說,與沱湖大水面6家公司解除承包合同後,已經交由五河縣城投公司負責。該公司在54公里的岸線上設置了7個站點,安排專人巡邏,防止盜漁行為。今年年初,還向湖裡投放了十多萬斤鰱魚苗,用以淨化水質、恢復生態系統。“現在不往水裡投放一粒餌料,全靠水草、螺螄這些天然食料。月初剛起了一批鰱魚,估計全年產量有150萬斤,利潤在400萬左右吧。”鄭偉介紹說,如此一來,不僅公司的持續經營有了保障,也更利於整體管理。在螃蟹的問題上,鄭偉則認為:“生態好了,才能吃上安全的螃蟹。而且不光我們吃,子子孫孫也都有得吃,這也是環保的意義所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