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堆砌遇上技术堆砌,小米和华为哪个能笑到最后

8年前,小米手机打出性价比牌,此牌一出,明显地收获了两个效果,一个是拉低了进口手机的价格,另一个是消灭了山寨手机。


小米手机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隐含的潜台词就是硬件的堆砌。堆砌硬件的策略,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非常有效,同样的硬件配置,小米能做到1999元的售价,而国外品牌却在3、4000元以上,小米手机性价比凸显。

硬件堆砌遇上技术堆砌,小米和华为哪个能笑到最后

不过小米是有底气的,在当时android体验并不理想的情况下,miui的易用性也为小米手机的综合体验加了分。

起家于互联网时代的小米,天生具备互联网基因,营销高手雷布斯更是深谙互联网社群的力量。硬件堆砌、miui软件加上社群,这三股力量共同抬升小米,一颗明星迅速崛起。

硬件堆砌遇上技术堆砌,小米和华为哪个能笑到最后

国内消费者想要得到好产品需要付出代价,又想要便宜货,又想要配置高,消费者必须付出点什么才行。这时候的小米开创了“抢购”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为资金紧张的小米留出了时间差,为生产筹措了资本,同时用抢购模式制造紧迫感,为小米手机造势。不得不说,当时的小米有资本搞抢购模式,因为小米手机的配置并不输于当时的三星,同样配置的手机,售价仅为三星的一半多一些。

那一时期,小米的话语权很响亮,直到华为的出现。

硬件堆砌遇上技术堆砌,小米和华为哪个能笑到最后

​市场在变化,性价比时代正在悄悄远离,消费者也从单纯地追求性价比转而更看重手机的性能,此时华为将目标定为三星和苹果,而小米却将目标定为华为和荣耀。

华为有自己的cpu,而小米只能用高通的,小米的话语权进一步被压缩,而就在华为遇到危机的情况下,华为的话语权却凭借着自己的cpu进一步增强。而小米呢,除了高通再也没有依靠的对象,说话不硬气的小米只能继续打性价比的牌,但是人们已经厌倦了抢购模式,又进一步压缩了小米手机的生存空间。

其实,小米错过了一个机遇。2017年小米发布了松果芯片,可惜自此以后小米芯片没有了下文。试想一下,如果小米坚持搞芯片,到今天可能会有不同的境遇,凭着小米的营销能力,与华为抗衡不在话下。小米犯了和联想一样的错误,错过了发展自己技术的最佳时机,没有坚持技术路线,过分依赖营销,使得对内对外的话语权越来越弱,没有核心技术的小米,前景堪忧。

出身技术的雷布斯,应该比谁都懂技术的重要性,一个信息技术公司,离开了技术,就很难有存在的价值。一个公司前期可以靠营销为主,到了公司壮大以后,必须坚持一个方向猛攻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小米手机的历史贡献不容磨灭,小米也具备基本的技术素质,如果小米更注重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虽然可能会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但光明的前景就在明天。

小米和华为都是民族企业的骄傲,当硬件堆砌遇上技术堆砌,哪个能取胜,时代已经给出了答案。

独立思考,边行边写的行者啊,专注于科技、汽摩、教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