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DCEP的离线支付落地场景分析

最近关于央行行的数字货币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消息不断涌现,加上 Facebook 的 Libra 对数字货币的推波助澜,以及政府将区块链定位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一下子区块链的风头无出其右。

央行DCEP的离线支付落地场景分析

不过说起DCEP,它相比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有一个特性,就是可以离线支付

这个特性非常重要,因为 DCEP 是现金的数字化,因此需要具备现金的特性。可以想象下,如果有一天出现了极端恶劣的情况例如大地震、战争等,导致网络不可用,如果 DCEP 不支持双离线支付,那么就意味着普通百姓没办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了。因此,即使出现双离线支付的场景概率非常小,但是还是必须支持这个功能。

央行DCEP的离线支付落地场景分析

在数字货币系统专利中,提到了双离线支付的解决方案。例如 A 用户的电子钱包中有 D100,现在 A、B 用户都离线的情况下需要支付 D100 给 B 用户。

1、A 用户打开 APP 后,选择离线支付功能,输入付款金额和接收方信息后点击支付。

2、A 用户对上述信息利用自己的私钥进行签名,并用收款人的手机号或者其他标识收款人的信息通过 NFC 等近场通讯的方式进行加密传输。

3、B 用户 APP 接收到加密信息后,解密并验证 D 币的合法性,以及金额是否等值。此时对于 A、B 用户来说已经完成了双离线支付,但是此时 B 其实并没有真正收到 A 转给他的 D 币,在 APP 界面上来说,接受到的 D 币应该是出于不正常状态(不可用)。接下来,B 用户的 APP 会在联机状态后,将支付信息发送给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

4、商业银行收到这个支付信息后,在校验了合法性后,会将这个信息发送给央行数字货币系统。

5、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收到支付信息后,在完成与在线支付一样的校验后,就会更改属主,将原本属于 A 的 D 币,变更为 B 用户,最后将结果返回给商业银行。

6、商业银行收到成功信息后,通知 A、B 用户 APP 发送交易成功的消息,此时 B 用户接收到的 D 币状态才会变成可用状态。

因此,如果 A 转给 B,那么 B 在联网之前,A 转给 B 的 D 币无法转给 C 的,这个双离线支付并不能完成链式的支付。总体感觉,这个解决方案只能用于临时性的离线情况,例如在地下停车场或者网络不好的场所进行支付。

另外,在双离线支付场景中,若用户利用某些漏洞实施了双花,从专利来看,是通过事后追责的形式来处理的。

央行DCEP的离线支付落地场景分析

总结:推行 DCEP 一方面是加强对资金转移的监管,提高金融稳定性,增强反腐、反洗钱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DCEP 可以降低国际友人的使用门槛,随着中国消费者走出国门进行境外的消费,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际友人也可以通过手机号注册一个钱包,直接收款,而不必再通过开通银行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