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奇葩軍艦?

崑崙一棵草


這個世界上的軍艦多種多樣,出現過很多非常奇特的軍艦, 尤其是俄羅斯的軍艦。我們知道,如今的世界上,軍艦的大體劃分是快艇、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和航空母艦,但是在俄羅斯卻不同,俄羅斯有一些軍艦,很難對其進行明確的界定。

圖為俄羅斯21631型小型導彈艦。


比如說,俄羅斯海軍的21631型“暴徒”級小型導彈艦。本身,小型導彈艦這種艦種在其他國家就是不存在的,這是俄羅斯獨有的艦種。21631型小型導彈艦排水量900噸,裝備了一門AK100型100毫米速射艦炮,和8單元的3S14U1型垂髮,也就是UKSK型武器系統,該系統可以發射3M54“俱樂部”系列亞超結合反艦導彈,以及3M14型對地攻擊巡航導彈,還可以發射縞瑪瑙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圖為在裡海發射巡航導彈打擊敘利亞境內目標的俄羅斯海軍21631型暴徒級小型導彈艦。


21631型小型導彈艦上還裝備了AK630近防炮和Igla-1M近程防空導彈,具備一定的近程防空自衛能力。這種小型導彈艦個頭很小,但是火力非常強悍,其反艦能力超過了美國海軍排水量上萬噸的巡洋艦,對地攻擊的能力更是超過了許多其他國家的驅逐艦,他的行動非常靈活,能夠進入裡海海域作戰,在2015年10月還參加了對敘利亞境內極端武裝的打擊行動,在裡海發射多枚3M14巡航導彈,這些導彈在飛躍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之後,準確命中了2000多公里外的目標,可見其作戰能力之強悍。

圖為發射巡航導彈的21631型小型導彈艦,可見其艦體相對於他使用的重型導彈,顯得小了一些。


其實,俄羅斯這種艦種劃分在蘇聯時期就已經存在,在蘇聯時期,就裝備過1234型“納努契卡”級小型導彈艦,如今還在服役。除了21631和1234型,俄羅斯還有22800型小型導彈艦,他更加強悍,不但裝備了8單元的3S14U1垂髮,甚至還裝備有海基鎧甲-S1型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使用了綜合射頻天線,有S波段和X波段兩種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雙波段雷達(DBR)體制,堪稱是小型導彈艦裡的宙斯盾艦。

圖為剛剛下水的22800型小型導彈艦,它使用了綜合射頻桅杆,令人眼前一亮。

以上小型導彈艦,說是護衛艦,他太小,說是輕型護衛艦,他火力太重,很難歸類為什麼標準艦種,還真就是俄羅斯的小型導彈艦這個劃分最適合他們。這還沒完,俄羅斯還裝備了一種叫做1124型的小型反潛艦,艦級為“信天翁”級,北約送其代號“格里沙”級。這種小型反潛艦也很難歸類為其他軍艦,他的排水量為1000噸左右,按說應該屬於輕型護衛艦,但是他的任務和護衛艦相去甚遠。

上圖為22800型和21631型兩種小型導彈艦的性能,以及其打擊的主要目標(伯克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美軍航母)。下圖為閱兵式上的1234型“納努契卡”級小型導彈艦(前)和22800型小型導彈艦(後)。

這種小型反潛艦,居然裝備了1臺M-8型燃氣輪機,功率為18000馬力,在1000噸的軍艦上裝備燃氣輪機的,這還是非常罕見的一例,不過考慮到他專職反潛的任務,這也很好理解,畢竟燃氣輪機變速方便,加速快。另外他還配備2臺M-507型柴油機,作為低速巡航時使用。令人震驚的是,這麼小一艘軍艦,續航力竟然達到了4000海里,最大航速為32節,可謂是動力性能先進。

圖為1124型“格里沙”級小型反潛艦。

武器方面,他配備了2具533毫米重型魚雷發射管,一座RBU-6000型火箭深彈發射器,反潛火力還算是比較強悍,基本和其他國家的反潛型護衛艦差不多。自衛武器方面,他配備了一門76毫米艦炮、1座AK630近防炮、2座SA-N-8型近距離防空導彈和1座黃蜂-M型近程防空導彈。這些武裝對於一艘剛剛達到1000噸的小型軍艦而言顯然屬於重火力了。

圖為俄羅斯海軍22800型小型導彈艦配置示意圖。

這種小型反潛艦,加上上文提到的21631和1234、22800等小型導彈艦,組成了頗具俄羅斯特色的近海作戰體系,這些小型軍艦功能完整,火力強大,噸位雖然不大,但是打擊能力非常強,足以在近海構築起一個難以突破的防禦線,也可以作為支援俄羅斯陸軍進攻方向的瀕海側翼的主力,畢竟歐洲的南北兩邊都是海洋,陸軍進攻的瀕海側翼還是需要保護的,由此可見,俄羅斯生產這種小型全能軍艦,是充分考慮到自己特殊的作戰環境和使用需求的,雖然很奇特,但是很合適,這也許就是軍艦的魅力所在吧!


海事先鋒


要同時滿足“噸位小、作用大、作戰奮不顧身、奇葩”的軍艦貌似還真不多,不過也不是沒有,從條件中篩選的我腦子浮現的是有“黃水戰列艦”之稱的037型獵潛艇。雖說是獵潛艇,但是卻是幹著炮艇的活,392噸的體重,帶著2座 雙聯裝57毫米,高平兩用炮以及兩座雙聯裝25毫炮,兩座5管火箭深彈發射器以及兩座深水炸彈發射炮。但是在西沙海戰當中卻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海軍4艘小艇暴打越南海軍4艘驅逐艦,而中國海軍的4艘軍艦的噸位加起來都沒有越南最大的驅逐艦的噸位大,英勇的人民海軍以大無畏的精神保衛著祖國的海疆,並取得巨大勝利。


我中國037型是中國海軍在建國時海軍“空、潛、快”的發展戰略的計劃,並不算奇葩。那就來看看一些“小船扛大炮”相對奇葩的軍艦,那就是蘇聯“伊賈斯拉夫”級驅逐艦,這款1300噸的軍艦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居然裝著一門305毫米炮,他長長的炮管與它弱小的身軀顯得格格不入,並且為了能安全使用還專門設計成了無後座力炮,不然這口徑的火炮一炮的後坐力就能把他的小船給掀翻。不過這樣的設計是看上去很猛,但是用著卻很雞肋,手心不會做一套的威力只能用於打榴彈,打穿甲彈的威力根本不足。


不過有一款設計不奇葩但卻符合其他三個條件的一款軍艦,那就是美國的弗萊徹級驅逐艦,這款被美軍譽為二戰最好用的驅逐艦,這款2500噸的軍艦看起來不小,但是它對戰的卻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在1944年的薩馬島海戰當中,本護航航母編隊與大和的編隊不期而遇,為掩護航母撤退護航的三艘弗萊徹級驅逐艦不畏艱險,迎著大和的編隊衝上去開炮、放魚雷,試圖干擾對方的戰列艦編隊為航母的逃離爭取時間,最終被擊沉。而大和也因為躲避魚雷而喪失了擊沉航母的機會。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一、浴盆上架大炮


意大利一戰時期建造於1915年的的淺水重炮艦阿爾弗雷多·卡佩利尼,這玩意長方形的船身是由浮動式起重機改裝的,典型的“小船抗大炮”。

1400多噸的小身板長36米吃水才2.4米,巡航速度3.5節差不多6.5公里每小時,船身和炮塔沒有丁點裝甲,屁股後面水下拉兩個反魚雷網就是它唯一的水下防護了。

兩門15英寸(381mm)主炮,一戰時15英寸口徑的艦炮幾乎是主流艦炮中口徑最大的了,仰角20度,炮塔射界前方60度,發射近900公斤的穿甲彈射程27公里。曾經於1917年8月參與炮轟奧地利陣地的戰鬥,該艦於1917年11月16日失事。

二、頭戴花翎、滿身插炮




1893年法國建造完成的查理馬特號戰列艦,為前無畏級戰列艦。典型特徵就是上層建築特別高(和二戰日本扶桑級和金剛級有的一拼),桅杆高高插在軍艦的肚子上,導致其頭重腳輕。不同與當前戰艦船舷外傾的主流設計,一戰時戰列艦仍保留了部分軍艦衝撞戰術,所以該艦採用了船舷內傾設計,看著就像是潛艇上插滿了炮。

在奉行巨炮主義的那個時代,這傢伙渾身裝滿了各種大小火炮44門,遠看就像一個刺蝟。武器有305mm火炮4門、274mm火炮4門、138.6mm火炮8門、65mm火炮8門、47毫米速射炮12門、37mm轉膛炮8門。該艦在一戰中未參與行動,戰後被出售拆解。

三、隱身遊俠



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為了追求隱身效果,都採取了船舷內傾的設計。

四、樣子奇葩不奇葩都留與後人說

都說時尚是個輪迴,戰艦船舷設計難道也是個輪迴?一戰前船舷內傾的設計、一戰後直到現在仍是以船舷外傾設計為主,就追求隱身的目標來看,現在新造戰艦船舷已經內傾和外傾相結合了,未來很可能船舷內傾為主。可能未來的人們看我們現在的軍艦也會覺得很奇葩。



附贈一個法國敘爾庫夫號潛艇,對,你沒看錯,這是個潛艇,那種下水吐泡泡,上來伸出倆炮能幹兩炮的奇葩潛艇。更奇葩的是這傢伙二戰時被商船撞沉了。

找艦不易,請轉發、關注、點贊三聯齊發。


徵辰海


要說奇葩軍艦,要數沙皇俄國的圓盤形軍艦了。

1870年,俄國海軍部批准建造第一艘圓形裝甲艦,1871年12月17日在聖彼得堡的加勒尼島海軍船廠開工,1873年5月21日竣工,被命名為“諾夫哥羅德”號。這艘帶有試驗性質的軍艦建造完工後,拆成零件運到黑海的工廠重新組裝,於1874年正式服役。

1871年11月13日,俄海軍部批准建造第二艘圓形軍艦。為了表彰波波夫在艦隊指揮和造船方面的傑出貢獻,海軍部最終將其命名為“海軍中將波波夫”號。“波波夫”號於1874年1月2日開工,次年9月25日竣工,1876年8月加入現役。

由於船底圓平,這兩艘戰艦穩定性非常糟糕,甚至連1米以上的海浪都無法抵擋,海況略微高一點艦體就會發生顛簸、東搖西晃,非常不穩,影響射擊精度。同時,圓形軍艦的航行性能不易操縱,不適合在海上使用。

“海軍中將波波夫”號於1903年6月4日退役,其姐妹艦在17天后退役。1911年12月,二艦被出售解體。兩艦的服役生涯中並沒有參加過真正的交戰。

軍艦是這樣的:(看著就像飄在水裡的臉盆)


躺贏主要靠實力


軍艦奇葩這個事情在第二次工業文明剛剛興起的時候比比皆是,近代海軍也是剛剛接觸到較完善的蒸汽輪機動力系統和裝甲艦,在設計上憑空想象,出現形狀怪異的戰艦也就不足為奇了,比如說:沙俄海軍的“圓盤型裝甲艦”、英國的“蚊子炮艇”(北洋水師也購買和自行建造幾艘),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海軍已經進入到了現代化時代,艦型設計已經基本定型,再出現奇葩戰艦可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現代海軍最奇葩戰艦當屬日本的“伊勢級”戰列艦,提起它首先想到的就是“伊勢違章建築”(比“扶桑違章建築”略好一點)艦橋亂七八糟的堆積成山,沒有一點章法!

“伊勢級”建造時間很早,首艦“伊勢號”在1917年建成,與“長門”和“大和”相比屬於舊式戰列艦,排水量38000噸,安裝了六座41式雙聯356毫米主艦炮,與我們熟悉的“大和級”、“衣阿華級”戰列艦主炮佈置不一樣(前二後一)“伊勢級”主炮分別佈置在艦艏、艦舯、艦艉,給人感覺很彆扭!

在海戰當中,艦艏或者艦艉接敵時,舯部兩門巨炮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但這種佈置方式在作戰當中可以加強軍艦側舷的火力,比如:與美英戰列艦對轟的過程中,在兩艦交錯過程中“伊勢級”艦舯部356毫米巨炮火力,要比英美戰列艦舯部僅安裝127毫米艦炮強大的多...所以,這種設計還是有些道理的。


在艦舯安裝兩門巨炮還不算奇葩,最奇葩的是“中途島戰役”之後日寇缺乏“空母”,只好將多艘未完工的戰列艦和大型舊式戰列艦進行改造航母工程,“伊勢號”由於艦體大比較適合改裝,改造工程就是將兩門後主炮拆除,鋪設飛行甲板和安裝兩個彈射器,但艏部和舯部的主炮保留,這樣“伊勢級”也就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母戰列艦”。
“伊勢號”空母戰列艦可以搭載22架飛機,航行時11架在甲板上、9架在機庫內、兩架在彈射器上隨時起飛,起初是“彗星”俯衝轟炸機,但是隻能是從“伊勢號”起飛,執行任務完成後不能返回“伊勢號”因為甲板太短,只能是尋找艦隊裡的真正航母...這個問題也影響到“伊勢空母戰列艦”艦載機使用頻率。


為了更好的提高使用效率“伊勢號”換裝“瑞雲水上偵察機”,該水上飛機可以攜帶一枚250公斤航彈有較強的打擊能力,“瑞雲”的使用過程大概是:彈射起飛後去執行偵察/轟炸任務→任務完成後返航到“伊勢號”附近的海面上→在水面行駛到“伊勢號”的艦舷邊上→由艦上的吊車回收到“伊勢號”上,經過短暫維護後可繼續執行任務。
“伊勢號”模型,可以看到有兩具彈射器和甲板上的“


瑞雲水上飛機”,這是1943年改造完成後“伊勢號”最後的狀態,它的一生進行了幾次大的改進,艦橋也不斷的進行加高,小的改造次數就太多了。
1945年太平洋戰爭接近尾聲,“伊勢號”遭到美軍的轟炸。

總得來看,“伊勢號”是大艦巨炮時代的產物,日本人花費了巨資將它建造出來的目的是想在東亞、東南亞,西太平洋方向與美英爭奪霸權,但它服役之後基本上沒有參加過任何戰鬥,都是以“打醬油的姿態”看著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相互間廝殺!雖然它後來也改裝成了“空母戰列艦”,但依然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它的作戰能力不要說與美軍大型航母相比,即便是美軍的護航航母它也不如!

“伊勢號”身上發生的事情表明,時代變了新軍事革命已經興起,舊有的東西怎樣改裝也無濟於事,必然會被淘汰。


皇家橡樹1972


具體我說不上來,不過我記得有些軍艦因為大炮太重導致重心往邊上偏倒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