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直方圖是數碼攝影的核心工具,是“攝影師的X光片”。

掌握了直方圖,攝影師就不再為複雜的測光方式所困擾,也不會被顯示屏、環境光線和個人喜好所誤導,真正做到科學曝光、精確後期。

知識點:曝光、影調、通道、直方圖

閱讀時間:10-15分鐘

1

什麼是直方圖?

數碼時代,直方圖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論是相機的顯示屏,還是後期PS、ACR裡的窗口,甚至色階、曲線的工具之中,都可以看到直方圖的身影。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要理解直方圖,繞不開“亮度”這個概念。人們把照片的亮度分為0到255共256個數值,數值越大,代表的亮度越高。其中0代表純黑色的最暗區域,255表示最亮的純白色,而中間的數字就是不同亮度的灰色。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當我們用橫軸代表0-255的亮度數值。豎軸代表照片中對應亮度的像素數量,這個函數圖像就被稱為直方圖。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上面的這個直方圖,準確來說應該叫RGB直方圖,因為他是由紅、綠、藍三個通道的直方圖疊加後除以3而成的。

我們知道色彩是由紅、綠、藍三原色混合而成。而相機記錄照片的時候,也是分別記錄下了紅、綠、藍每個“通道”下的版本,最後再混合成一張五顏六色的照片。

在相機的照片預覽模式中,我們可以同時看到R(紅)、G(綠)、B(藍)每個通道的直方圖,以及最上面疊加後的RGB直方圖。

在ACR和Lightroom的直方圖面板中,則更加省事兒,連疊加後再除以3都省了,直接把R、G、B三個通道的直方圖,用不同的顏色畫在了一起。

其中灰色的是三個通道直方圖都重合的部分,黃色是綠、紅兩個通道直方圖重合的部分,而紅色則是隻有紅通道直方圖的部分。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2

直方圖在前期曝光中的作用

直方圖在攝影前期有3大作用:


(1) 發現照片中的過曝和欠曝區域 (2) 提示環境亮度反差是否超過了相機能記錄下來的寬容度 (3) 幫助我們準確的向右曝光,獲得質量更高的信息記錄。

2.1

發現照片中的過曝和欠曝

我們拍攝照片的時候,相機會通過快門曝光,把現場環境的實際亮度映射到了0到255的照片記錄區間上。


一張理想的曝光應該如下圖,直方圖堆積在中部,最左側和最右側都沒有被切斷。

一旦我們曝光參數設置不對,照片就會欠曝或者過曝。體現在直方圖上,就是一側邊緣有大量像素堆積,看起來像被切斷了一樣。一張嚴重過曝的照片直方圖會像下圖這樣,右側被直接切斷,255的純白亮度值那含有非常多的像素。

這意味著天空中紅圈裡亮度很高的部分,由於相機硬件的原因,只能以純白色的形式記錄在照片裡,細節全部丟失了。同時照片的暗部並沒有多少像素,說明我們並沒有完全利用照片記錄信息的空間。

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降低曝光補償,縮小光圈,降低ISO,加快快門速度的方式來減小曝光時間。

類似的,一張欠曝的圖片,最0值的純黑區域也有大量的像素存在,直方圖的左側切斷。需要我們在拍攝時增加曝光量。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2.2

提示環境亮度反差是否超過了相機的寬容度

如果直方圖左側和右側都被切斷,同時出現了上面說的過曝和欠曝現象,(或者一側接觸邊緣,另一側切斷)則意味著環境裡的亮度差別太大,相機已經難以記錄下全部信息了。

這個時候直方圖提醒我們,需要使用漸變灰濾鏡或者包圍曝光再後期合成的辦法,來平衡光比了。

例如這張馬六甲清真寺的照片,如果想記錄下暗部區域的枯木細節,則亮部的太陽周圍天空全部過曝溢出,一片死白。直方圖上看,左側接觸邊緣,右側切斷,很明顯環境光比超出了相機的寬容度,我們不可能在一張照片中記錄下所有細節。

因此我們如果要記錄亮部的細節,必然超出相機寬容度的暗部又全部以0值的死黑色記錄了下來,丟失掉所有的細節。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這個時候,我只能用包圍曝光的辦法同時拍下上面的兩張圖片,這樣圖片亮部和暗部被分別記錄在了兩幅圖裡。後期再用蒙板合成兩張圖片,這樣亮暗部信息都被反映在了新的圖像中。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關於如何前期進行包圍曝光拍攝,以及在後期合成,可以參考托馬斯的教程《再大光比也不用怕 - 包圍曝光與曝光合成技術詳解》。

2.3

幫助我們向右曝光

相機記錄信息的時候會同時產生噪點。在較亮區域,因為記錄下的光線多,所以噪點並不明顯。而在較暗區域,相機記錄的光線信號很少,噪點就會一下子突顯出來。

特別是如果後期再對暗部提亮,噪點就會更加明顯。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信噪比”(芯片收到的光線信號與芯片本身噪點數量的比值)太低。為了提高照片的“信噪比”,2003年攝影師 Michael Reichmann提出了“向右曝光”的概念。即在照片亮部不溢出的情況下,讓照片中的像素儘量的記錄在更亮的區域內。也就是直方圖儘量的靠右,讓高光白色區域總是存在一些像素。


比如這是一張蒲甘照片的最終成品,像素主要是分佈在直方圖的中間,體現晨霧的朦朧。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但拍攝的時候,我使用了向右曝光。原圖的直方圖有點“偏右”,我強制讓直方圖進入了右邊區域,但是沒有在最右側被切斷。肉眼看起來原圖是有點輕微過曝的,但後期壓暗後我卻獲得了噪點數量更少的優質照片。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因為相機顯示屏的效果侷限,以及人眼對亮部的特別敏感。一般向右曝光的照片直接看起來都是感覺過曝的,很難與2.1中提到的難以挽救的嚴重過曝區分開來。

此時只有直方圖才能幫助我們準確的掌握曝光信息,只要直方圖最右側純白色的位置沒有堆積大量像素,照片就是“向右曝光”,而不是難以挽回細節的嚴重過曝。

3

直方圖在後期影調調整中的作用

一張照片的明暗,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解讀。一種是科學的方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曝光。一種是藝術的方式,也就是我接下來會講到的影調。

影調,指的是照片明暗所表現出的層次、變化和氣氛。一張照片,或許從科學的角度,我們會說它是欠曝的。但換成藝術的角度,我們卻會說它的影調是低調深沉的,長調有對比的,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深不可測、變化多端。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影調按照類別主要可以分為3大類:

(1)低調,中間調,高調

(2)長調,中調,短調

(3)硬調,軟調

每張照片在這3類中都各自對應著1個風格,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就同時屬於低調、長調和硬調3大風格。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一張照片的影調和直方圖是緊密相關的,接下來托馬斯就將談談每種影調分類各自對應的直方圖和調整方法。

3.1

低調,中間調與高調風格

低調、中間調與高調風格,主要是談的照片的整體亮度。所以從直方圖裡像素聚集的波峰在哪個亮度區域,就可以知道一張照片是低調還是高調了。

低調照片畫面裡黑色深色佔的面積大,白色淺色佔的面積小,整個畫面的影調比較濃重深沉。從直方圖上看,像素波峰應該堆積在陰影和黑色區域,而高光和白色區域只有很少的像素。

高調照片恰恰相反,畫面大部分是高亮的白色影調,給人以清純、陽光、明朗的感覺。從直方圖上看,像素波峰主要堆積在右側的高光和白色區域。

而中間調的照片是最常見的,畫面中既有黑又有白,但大部分像素都分佈在直方圖中間的區域,給人一種正常、中性的感覺。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不同的影調對應著不同的氛圍,沒有哪個最好之說。我們後期的目的,就是依據直方圖,重新調整照片的亮度分佈,達到我們想要的氣氛。

例如下面這張冰島照片的原圖,白色的冰川和天空使得像素波峰集中在了高光區域,是一張典型的高調照片。高調照片給人陽光、明快的氣氛。但是我想賦予照片中這個徒步者,在廣袤天地裡非常孤寂、渺小的感覺。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所以我在Lightroom裡直接把曝光度-2,高光-100,同時使用漸變濾鏡進一步壓暗天空。把直方圖的像素波峰壓到了陰影區域,一下子照片的風格就從高調變成了低調,給人一種壓抑、陰沉、世界盡頭的感覺,達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3.2

長調,中調與短調風格

長調,中調與短調風格,主要是談的照片的亮度分佈廣度。從直方圖上看,就是直方圖最左邊到最右邊的距離有所不同。

長調照片是最常見的,照片亮度從最暗的黑色區域一直延伸到了最亮的白色區域。由於亮度分佈非常的廣,長調照片一般都是非常有層次感的。比如下面這張挪威佈道巖的照片,前景懸崖的深黑色,中景峽灣的中灰色,和背景天空的亮白色,亮度一下就分開了,顯得層次分明。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中調照片一般更加的朦朧淡雅,從直方圖上看,最左側到最右側的長度只有整個長度的三分之二左右。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夜景照片很多都是中調照片。夜晚本身給人環境黑暗、光線柔和的感覺,如果照片中高光區域太多,對比太強,就會讓照片失去這種氣氛。很多把夜景調的跟白天一樣的片子,就是犯了影調上的錯誤。

短調的照片非常少見也非常的難以把握,直方圖上最左和最右邊的距離在整個長度的三分之一以下,有很強的霧霾感和壓抑感。

調性越長,照片越有層次,調性越短,照片更加壓抑。下面這張新天鵝堡的照片,由於隔著纜車毛玻璃拍攝,照片顯得灰濛濛的。從直方圖上看,原因一清二楚,直方圖的白色和黑色區域缺少像素,照片亮度壓縮在中間,是一張中調的原片。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所以我在Lightroom裡把白色提高到了+56,黑色減少到-37,讓像素進入純黑純白區域,充滿整個直方圖。照片從中調變成長調之後,我想要的叢山峻嶺的層次感就出來了。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3.3

硬調與軟調風格

軟調照片朦朧而清新,有一種柔光下寧靜的氛圍,細節非常的豐富。從直方圖上看,軟調照片像素亮度分佈比較均勻,像梯形一樣,所以細節過渡非常的細膩。

硬調照片對比強,反差大,通過隱去不必要的細節來突出主體。從直方圖上看,硬調照片在高光和陰影區域會各有一個波峰,像素分別聚集在較亮和較暗部分,拉開了照片的反差。

下面這張馬特洪峰的照片,本身就是一張硬調的照片了。但是我覺得它還不夠“硬”,特別是山體暗部還不夠突出,不能體現出山峰那種雄壯的感覺。所以我需要進一步的拉開直方圖中較亮和較暗部分的差距。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下圖是降低照片黑色和陰影,以及加大對比度過後的效果,可以看到直方圖陰影部分的那個波峰更高而且更靠左了,同時高光的波峰也右移了一些。較亮和較暗部分波峰差距拉開之後,照片更加的硬朗、雄壯、威嚴。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硬調片子細節不夠豐富,在拍人的時候一般需要避免。但是在下午或者中午的陽光下拍人,一般都是下面的這種硬調效果,人物黑乎乎的,背景也缺失細節,一點都不好看。從直方圖中我們會發現,兩個波峰分別聚集在陰影和高光區,反差很大。

所以我在ACR面板中把高光-100,陰影+53,讓兩個波峰更靠中間,直方圖趨近於梯形。我們知道中間的曝光度區域細節和影調是非常細膩豐富的,所以這樣調整之後無論人物還是背景都更加好看了。

總結

一張照片的明暗,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解讀。一種是科學的方式,也就是曝光。一種是藝術的方式,也就是影調。無論是曝光還是影調,我們都需要一個工具來幫助我們判斷,那就是直方圖。

直方圖在拍攝前期有三個作用:

(1)發現照片中的過曝和欠曝區域 (2)提示環境亮度反差是否超過了相機能記錄下來的寬容度 (3)幫助我們準確的向右曝光,獲得質量更高的信息記錄。

影調按照類別主要可以分為3大類,每種影調也對應了不同形態的直方圖:

(1)低調,中間調,高調

(2)長調,中調,短調

(3)硬調,軟調

不懂直方圖,還談什麼數碼攝影

圖文來源:WC Thomas看看世界(ID thomaskksj)

環球旅行攝影師、數碼後期專家托馬斯的公眾號。 每週一篇精品教程,讓攝影不再難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