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江东”在现在的哪里?

手机用户6859259492


简单来说,要看哪个江东。

为人熟知的江东:地理区域

一提起江东,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西楚霸王项羽,其次便是三国时期的孙氏吴国政权,二者都是起自江东,前者还留下了不肯过江东、自刎于武将的故事,无数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又更添江东名气。

江东之“江”是指长江,或许大家会有所疑惑,地图上看长江很直啊,横贯东西,不像黄河那般弯弯绕绕,这样的河流只能分南北吧,怎么还分出东西来了?

事实上,长江虽然不像黄河那样“九曲十八弯”,但也绝非一条直线东流的河流,在长江中下游的划分节点——湖口县,长江就从东流转向东北流,尤其芜湖以北至南京段,更是近似南北向。

在隋唐以前,南京之后的长江(即扬子江)江阔水深浪大,往往是作为天堑存在,通航价值不高,长江下游的关键就在于那段斜向长江。

正如斜向黄河两岸被划分成河东、河西地区一样,被视为关键要低的这段斜向长江也分出了江东、江西地区。

这里的江东地区,大致包括今天长江以南的江浙沪一带和安徽省、江西省的部分区域,跟后来人们熟知的江南地区是高度重叠的。这是因为中唐以后扬子江依靠沙洲开发出了渡口,横渡长江的通道发生了东移,在这段东西向长江上,再用江东来形容就不太恰当了。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地区是很早就有的,因为扬子江一直都在,只是中唐以前没那么重要,随着它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江南才逆袭江东成为这一地区的代称。

与江东地区相对的江西地区更不知名,它主要指长江下游至淮河之间的区域,可这片地区是淮南的一部分,在淮南这个接受度更广的称呼面前,江西地区直接被淹没了。

另一个江东:行政建制

江西地区被淹没了不要紧,我们还有江西省,以下就是江西的逆袭史。

在唐朝初年,由于中央直辖的州太多,导致中央事务繁琐,唐太宗为了更好地监察地方,分天下为十道,其中有一个就是江南道。

唐初疆域何其辽阔,却只分了十道,这也导致一些道的管辖区域非常大,比如江南道,它负责监察长江以南、岭南以北、西至贵州、东至大海的所有州县。

到了后来,道逐渐由监察区转变为一级行政区,中央就开始分割那些很大的道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被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这种划分简单粗暴,江南东道是在江南道东部没错,可江南西道是在中间,也被分了个西字。四字终究麻烦,在简称浪潮中,新一代的江东和江西面世了。

这一次,命运反了过来,江东最终消失,江西之名却传承千年,成了今天的江西省。

唐朝时的江南东道很大,包括今天的苏南、浙江、上海、福建的大部分地区及安徽的部分地区,江南西道同样,手都伸到湖南湖北了。

在宋朝这哥俩可没这么风光了,因为宋朝时经济重心难易,为了保证统治,行政区划必须再度拆分,所以哥俩都是越来越小,江南东路(宋朝称路,不称道)一度还被取消过。

到了元朝,命运转折点到了。元朝有征服到一地就按当地地名设置行政区划的习惯,元军打岭南时是顺着赣江往南打的,于是江南西路变成了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即江西省,还管辖今天广东的大部分区域。而打江南东路是顺着淮河打长江,这片先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后来改称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南东路只是其中一部分,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


平沙趣说历史


古文载:“江”就是长江,“河”就是黄河,顾名思义,江东就是长江以东了。分歧就在这出现了,因为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长江都是自西向东流的,但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江东之说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江东,各位奚听详解。

何处是江东?

首先,长江虽然总的流向是自西向东,但从安徽芜湖至江苏南京之间的一段却是西南偏南向东北偏北流去。其次,在北方人看来,今天的江苏南京以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江南地区都在长江以东,所以称江南地区为“江东”。另外长江因为处在湿润地区,上游植被保持的很好,水土流失又少,所以不像黄河那样经常改道,入海口也是不断向东延伸的,古今长江的流经路线基本不变,所以江东的划分也基本不变。



三国时期的吴国主要的根据地就是江东,当时有所谓的江东六郡,也就是会稽、丹阳、庐陵、豫章、吴和、庐江六个郡,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江西和安徽的部分地区。吴国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对于江东的划分却在这个时代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蓝本。唐朝的时候,在江东地区有了“江东十九州”的概念,江东的范围也要大于吴国的时候,在其基础上,将如今的福建省也划进了江东的范围。宋朝及以后的江东比起唐朝来有明显的缩小,在地里划分上也没有做出官方的划分。

(江东六郡)

史上谈江东,江东叫法的由来

李清照的七言绝句中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这里面的江东泛指孙权当时所统领的区域。到了三国两晋时期,由于江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地的文化也日益繁荣,到了唐朝的时候,江东一词便被江南取而代之。


宋太祖赵匡胤在局部统一全国后,在江东地区成立了江南东路。宋朝的江东,远不及唐朝,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缩小了很多。宋朝的江东,仅包括今天的的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地区,其范围甚至比吴国时期的江东范围还要狭小许多。



自宋朝以后,其他朝代对于江东的划分并不明确,直到清朝,才对江东进行了划分。在清朝,习惯上江东又叫江左,江西又叫江右,其范围包括今天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江西北部。清代江东的范围,不像唐朝那样大,也并非宋朝那样小,大致上,依旧延续着吴国时代江东的框架。这一地理概念,延续至今。所以江东一词,经久以来,所指的地方都不尽相同。

江东的经济发展

自东汉起,江东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文化也日益繁荣。所以,理所应当的就成为了东汉的富饶之地。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但是江东地区极早就被孙策、孙权控制,建立了孙吴政权保持了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




十年后,北部中原地区发生八王之乱等大规模战事,三十多年后西晋灭亡。西晋灭亡后的一百多年间里,江东地区很少狼烟四起,基本上享受了太平的年代,至此南北经济的不平衡才有所改善。

东晋迁都建康城,中原士族随之衣冠南渡,而北方大部分则被外来胡族占领,江东第一次取代中原成为本土汉族政权的核心长达273年,直至隋灭陈之战。



看完这些,小伙伴们对江东一词有没有更深的了解呢?


小姐姐讲史


“江东”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江东”,内涵并不相同,专业地理科普媒体——“大地理馆”为您进行详细解释:

江东1.0

熟悉或喜欢秦末楚汉争霸这段历史的童鞋,应该会经常遇到“江东”一词,项羽的队伍号称“江东子弟”,他们都是跟随项王一起造反的老乡。

不过,项羽的籍贯是泗水郡下相(今江苏宿迁),位于今苏北地区,这里并没有大江,何来“江东”?其实,项羽起兵,是在今江浙交界的太湖平原一带,即他们口中的吴中,春秋吴国故地。项羽年轻时跟叔父项梁生活在一起,叔父失手杀人,带他逃到吴中。二人又常常到钱塘江畔游历,以结交豪杰,伺机而动。

项羽故里

在钱塘江畔,项羽邂逅了秦始皇,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有一天,我要取代那个人。

江,在项羽的年代,是长江的专称,长江、淮河以外的河流均称“X水”。所以,作为方位,“江东子弟”里的江东,就是“长江以东”之意,而项羽后来杀会稽(治所在今苏州,汉代会稽迁到今绍兴)太守,又发动吴中之兵造反——这一带就是当时人所说的“江东”。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异议,认为江东是“乌江以东”。据《史记》等记载,项羽兵败之时,逃到一个叫乌江亭的地方,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在这里自刎。这里的乌江,并非一条河流——乌江亭是一个地名,当时十里设一亭。

项羽自刎乌江亭

当时,同情项羽的乌江亭长,备好船只,让他渡河,以图东山再起。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项羽自刎于乌江岸。就连元代词人张可久也被误导了: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既有江东,也有江西出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显然,这二者是成对出现的,江西与江东以江水,也就是长江为界。等等,长江不是东西向的吗?按说只能有江南、江北,江西与江东是什么操作?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这里提到了江西一带有人造反,指的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在哪里?今安徽境内。由此可知,当时背景下人们所说的江西,指的是安徽一带。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江西湖口县以下即长江下游河段,是呈西南—东北走向,它可以将两岸分成江东和江西。从这里,我么可以看到,长江以东,大体包括今江苏南部、上海至浙江北部一带,并包括江西东北部一小部分——项羽起兵的吴中,恰好就位于江东腹地。

(示意范围)

如果以当时的郡县来说,江东的范围主要是会稽郡、鄣郡,江西主要是泗水郡、九江郡。项羽出生地在泗水郡,也就是说,项羽是当时的“江西人”,但是子弟兵却多来自”江东”。

后来的许多名人,如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对项羽的事发表了评论,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江东”: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但是这里的江东,并不是行政区,而是一个大概的方位。当时的江西,跟今天的江西省命名并没关系。

那么,后来作为行政区的江西是如何产生的,后来有没有相应的“江东”呢?

江东2.0

东汉末年,孙吴一方崛起的根据地也被称为江东基业——一开始,孙氏势力主要在吴郡、会稽,即今苏南到绍兴,这时的江东跟秦汉之际的江东,范围大致相同。

湖北武汉,孙策、周瑜雕像

到了集团继承人孙策执政时期,其势力范围扩大到扬州刺史部区域,这时候就有了“江东六郡”,即吴郡(郡治江苏苏州)、会稽郡(郡治浙江绍兴)、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今江苏南京)、豫章郡(郡治江西南昌)、庐陵郡(郡治江西泰和附近)、庐江郡(郡治安徽庐江县)。

(汉末三国早期的江东六郡范围)

图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注:早期会稽郡包括今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大部,图中多出的郡,为孙权时期增设

江东六郡,姑且称之为“江东2.0”,注意,这个时候的今江西省,大体被豫章、庐陵二郡覆盖。也就是说,今江西,当时属于“江东”。

三国到南北朝,提到“江东”,一般在这个范围以内。此时的江东,仍然不是固定建制,而是对某个区域的泛称。

江东腹地——苏州

江东3.0

在江东一词盛行的汉代,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词——江南,是对大江(即长江)中下游河道以南、南岭以北广大地区的泛称。它所指范围包括了江东,且比后者大得多。

如《史记 ·货殖列传》所言:

江南出木丹 、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

这个广袤的江南所指区域,从汉到唐一直延续着。经历魏晋南北朝乱世动荡后,隋朝撤大州,由国家直接管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郡设州(类似地级市的州),并将全国分为10个称为“道”的监察区。

汉代文献中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区域,被命名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10个道扩展为15个道,且有了固定治所,基本上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原江南道被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

唐代的江南西道管辖今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安徽、贵州、重庆、广西的小部分区域。

今天用于行政区的「江西」正式得名不是秦汉时期的「长江以西」,而是从这里而来——江南西道的简称。

江南东道简称的“江东”,是江东3.0,包括今天的苏南、浙江、上海、福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古徽州地区。

江东4.0

唐开元年间之后,大部分诗文中提到江西,基本上指的是江南西道区域。宋朝又将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改为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两宋时期,江西与江东,如果不是怀古抒情的话,一般指的是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

无论是江南西路,还是江南东路,比唐朝时候的江南东道,大大缩小了——江南西路分出了江南西道原来所辖的今湖南地区,基本管辖着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江南东路分出了江南东道原来所辖的今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及福建省区域,仅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及江西省北部一小部分区域。

浙江及苏南区域,分出后称为两浙路;福建区域分出后,称福建路。这个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面积范围达到了历史最小值,姑且称为江东4.0。

(北宋时期的江南东路)

江西和江东,为何越变越小?原因不难找到:唐代之后,经济重心南移,汉代广袤的“江南”,人口越来越稠密,行政区拆分实属合理。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行政区,包括一个中书省、一个宣政院、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其中包括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前者主要包括今江西、广东大部分区域,江浙行省则包括了宋代的两浙路+福建路。

从元代开始,作为行政区的“江东”消失了,“江西”得到保留。明清时期,江西省基本上就是今江西的版图范围。曾经的江南东道演变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

“江东”之所以被拆分,因为这一地区宋代以来,成为王朝出产鱼米最丰饶、人口密度最大、财税地位最重的区域——如果原江南东道继续以一个政区存在,那它在经济、人口上,将是开挂般的存在,它势必成为朝廷担忧的心腹大患。

忽必烈

朱元璋深知这一点,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他不仅拆分了元朝的江浙行省,而且将宋代的两浙路的太湖以北区域与江淮、黄淮部分区域一起,组成了新的“南直隶省”。

朱元璋

清初,原南直隶改称“江南省”——一个跨淮河、长江两岸,名不副实的“江南”诞生了!这个江南省历史不长,1667年便一分为二:东部称江苏省、西部称安徽省,除了婺源后来划入江西,苏北与皖北略有调整外,版图格局大体延续至今。

江东总结

  • 秦汉之际,江西指今安徽一带,江东指今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不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 三国时期,江东泛指江东六郡,从江浙扩大到江西、福建。
  • 唐代以来,江西主要指今江西大部分地区(代称为江右),江东(路)缩小为皖南到九江一带。
  • 元代调整行政区划,“江西”保留,“江东”消失。
  • 明清时期,“江西省”版图确立,原“江东(道、路)”已七零八碎。


大地理馆


江东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人文地理概念,并不是政区的概念。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说的是项羽宁死不肯过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这里的江东指的是“乌江以东”,乌江在长江西岸,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境内。

大部分时候江东指的是“长江以东”,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三国时江东是孙吴政权的属地,也有人把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称为江东。

江东的历史发展:

1、因长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江东所指区域为长江下游江南一带;

2、在秦汉、三国时期,以安徽长江两岸划分,江北又称江西;

3、唐宋时期长江以南之苏皖浙沪为浙江道,以新安江为界,分浙江东西两道;

4、宋代的江东专指皖南、赣东及江宁府等地区;

5、在清朝江东又叫江左,江西又叫江右;

6、现在的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省、江西东北部、上海市地区称作江东。





搞笑冒险家


李清照的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令无数的人记住了这位败于刘邦之手的枭雄项羽,但同时也令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里的“江东”指的是现如今的哪片地区呢?

我国自古以来因为地势的原因,绝大部分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所以一般的河流都是分江南、江北的,极少会出现江东、江西这样的分区情况。

而在我国古代的秦汉时期,“江”这个词是特指现在的长江的,也就是说,“江东”指的是现在长江以东地区。只是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长江好像是自西向东的流向,那么“江东”地区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这是因为长江在进入现在的安徽省境内的时候出现了偏差,自西向东的方向变为了西南到东北的流向,在地图上看来,几乎变成了自南向北流的流向。因此这片处于这片长江以东的地区自古被称为江东地区,与之相对的就是江西地区了。


东汉时期,吴国的根据地就在江东地区,所以吴中就是指的江东,当时还出现了所谓的江东六郡,也就是会稽、丹阳、庐陵、豫章、吴和、庐江这六个郡。 三国时期的江东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

也是自此之后,江东地区成为了共有的概念,有关江东的地域划分也有了依据。直到唐宋时期,现在的长江以南的江苏、福建等省份被命名为江南道,然后又用黄山、武夷山等山脉为界限,把江南道分成了东西两道,被简称为江东、江西地区。而宋代时期的江东专指江南的东边,这时的江东指的就是现在的江西东部、安徽南部地区了。


到清朝时期,江东以及江西地区又被叫做江左、江右,指的是现在的江苏、安徽南部以及浙江和江西东北部,而现在的上海这片地区则被称为江东。

从面积的大小来看的话,江东地区的面积是在逐渐变小的,三国时期的江东六郡已经逐渐的减少到了后来的一小片地区。

而且自国以来的江东地区都因为地理条件优越的原因,备受那些有权势之人的喜爱,各方势力都想占为己有,为自己打下这个天然的粮仓和备用军队人口众多的地方。


江东这个地区名称在现在已然是消失已久的了,其实就算是在历史中,它也不是一直都存在的,在一些朝代里比如唐朝、清朝等习惯用词都不再是江东。

虽说这一大片的土地一直都在,但是掌管的人不同名称也是一直在变的,而江东这个名称却是可以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保留较长时间的一个。

大概我们最熟悉的还是项羽过不去的那个“江东”吧,毕竟它伴随的可是一代枭雄的陨落,而且也是自此之后,江东一词才开始引起我们现代人的注意,让我们对此地好奇不已,进而了解到了江东在历代的不同。


夏目历史君


如果通俗的讲,历史上的江东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所占的地理位置就是今天长江在安徽南部境内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泛指长江中下流一带。


秦朝统一六国后,楚国被灭,江东归秦朝管辖,秦末农民起义暴发,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兵,投入到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所以,项羽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

汉朝建立后,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管辖江东大片区域。公元前196年,英布起兵谋反,刘邦亲征,英布兵败被杀,刘邦封少子刘长为淮南王接管江东。武帝时期,淮南王为刘长之子刘安。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反未果,自杀。

东汉未年,孙策入主江东,建立东吴政权,其子孙权即位后自封吴王,掌管江东六郡之地。分别是:吴郡(浙江苏州)、会稽郡(浙江绍兴)、丹阳郡(江苏南京)、豫章郡(江西南昌)、庐陵郡(江西泰和县)庐江郡(安徽庐江县)。


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东,此时的江东已经以江南相称,此后江南泛指江东,直到如今。


国史春秋


这个问题我喜欢,写点个人看法:首先说,中国的古语很多用法一直在变,尤其是一些地理名词。在卫星和遥感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很多词其实是含混不清的。比如江东这个概念,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很多变化。

最典型的就是:项羽说的,无颜见江东父老。这里的江实际指的是乌江,长江的支流之一。


而著名的乌江亭,则是在今天安徽和县東北的乌江浦。当然也有一些现代学者考证出,楚霸王乌江自刎这件事,其实并不存在。不过无论如何,老百姓对于英雄的情结,是另一回事。


话说回来,项羽并不是这个江东这个概念的发明者。实际上,在项羽之前江东这个词已经流传开。比如《史记》中曾有记载:江东已定,即引兵西击秦。项梁南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这里的项梁是项羽的长辈,江东这个词必定是早于项羽的。



到了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孙氏割据江东,建立孙吴政权。这个时候的江东,已经不是先秦时代的江东。主要”江“字,从支流乌江,转向了长江干流。不过到这个时候,江东其实仍然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举个简单栗子:孙氏割据期间,固然有一些地方在长江以东,我们不能作狭义理解。因为像九江、庐江、江夏郡等等,这些地区其实在长江以西的。如果单纯以长江以東来理解,就没法理解孙吴的政权。所以:

孙吴的江东,是个政治概念,不是严格的地理概念。

到了东晋南朝,由于大规模的衣冠南渡,江南的概念开始流行。它向下兼容了江东的概念。到了隋朝,江南这个词基本上已经替代了江东和江左。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贯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民间的惯性,“江东”一词并没有完全消失。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带来了唐朝“江东”概念的再一次兴起。




随后到了唐朝中期,官方在民间认同的基础上,出于行政监察的需要,又设置了江南道。而江南道又分为東、西二道。其中東道,简称江东。

至此江东一词,完成了官方认证。

比如《旧唐书》曾有记载“又破法华于歙州, 尽有江东、淮南之地, 南接于岭, 东至于海”。这里的歙州,实际上就是传统江东的一部分。



以上,東西堂主


東西堂主


魏、蜀、吴三国之中,孙权的地盘吴国,因为它处在江东(就是长江的东面),所以也被称为"东吴"。

长江沿途经过芜湖、南京这两个地方的时候,流向大致是从西南到东北,也就是从南到北那么斜着流过去的,所以江的北岸也相当于西侧,南岸相当于东侧。从秦汉以来,人们就习惯把自此以下的南岸地区称为"江东"了。到了三国时期,这块地方就成了孙权的根据地了。

那么,"江东"包括哪些地方?

长江中下流的很大一部分土地,都是东吴的,包括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向南可以到现在的福建、广西和广东,还包括今天的越南。

东吴只存在了59年,最后被晋所灭。


千形万象


答:安徽合肥以南,包括合肥市区都应该是历史上的江东,我估计就是安徽省的长江流域。因为孙权数次进攻合肥,是不是就想让江东地区成为完整的江东地区?

总之,我回答是安徽,至少不会全错!

我就不改了,把答案就摆在上面👆。吃晚饭的时候,我就没吃好,就感觉这个问题和没有回答一样!安徽大了,能说江东就是安徽全境吗?那不就和答长江中下游流域一样的荒唐了吗?还是得仔细地看《三国志》江东频率出现最多的就是它了:

肃乃命其属曰:“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至乐土,以观时变乎?”其属皆从命。乃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后,男女三百馀人行。鲁肃说这话是在他家临淮郡东城县就是江西九江市,可以肯定九江地区不是江东!“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肃答然其计。

好了👌,找到了!江东,明确了吧,鲁肃要去江东,男女300余口,来到了曲阿(就是江苏省丹阳市)时,刘子扬告诉他郑宝在巢湖市人众地肥,你快点去吧……鲁肃本就是要去江东,他本身也是很有名望的绅士,自然知道哪里是江东了。刘子扬的建议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巢湖市!啊,巢湖市就是江东。

打开地图看一看吧……晕😷!巢湖离合肥近还是离巢湖市近?不管怎么说,江东在三国时期肯定不是泛指的地域,而是特指的区域,就是合肥或者巢湖市就是了……


中行偃1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在我国古代文史领域上,江东是一个出现很高的频率,许多诗文和历史事件中,都会找到“江东”这个地理名词,那么,历史上的江东,位于今天什么地方?

江东的来历

在先秦时代,江和河。属于专有名词的范畴。在先秦时代,“江”往往是特指长江。而别的河流,往往用“水”来形容,比如“易水”、“汉水”等等。甚至在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里面,都有过用“江水”来专门形容长江的记录。


长江流经今江西九江附近,会出现走向较大幅度的变动。因此,中华先民以这段长江作为坐标,确立了江东和江西的概念——不过,古代的江西和今天的江西省,并不是一个概念。并且,因为朝代的不同,江东的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不过总的来说,都是以长江作为参照物。

吴国的江东

三国时期的吴国,其基本盘就是当时的江东,著名的美周郎,也曾做过孙权政权的江东都督。当时有所谓的江东六郡。

所谓的江东六郡,指的是当时的会稽、丹阳、庐陵、豫章、吴和庐江这六个郡。

这六个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是会稽郡,因为传说夏朝的始祖帝禹,就是葬在会稽,并且和会稽留下不少足迹,此外,东周时期,吴越诸侯争霸,会稽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

当时的江东六郡,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省、安徽省南部,此外,还有江西省部分地区。

吴国存在只有几十年,就被西晋吞并,但是,江东的范围,却在这个时代,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之后历朝历代,几乎都以此为蓝本来划分江东范围。

唐朝的江东

唐朝唐玄宗在位期间,在江东地区划分出“江东十九州”的概念。在唐朝,江东的地理范围照比吴国有了大范围的拓展——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玄宗时代唐朝版图庞大,因此在地方治理方面,扩大了江东的监察范围,从而减轻朝廷的管理压力。


唐朝的江东,基本上囊括了吴国江东的范围,同时,在吴国江东的范围基础上,又将今天整个福建省,划入到了江东的范围。

随着五代十国的来临,唐朝的江东地区,也先后王审知的闽国、钱缪的吴越国以及杨行密的吴国(后来的南唐)等多个政权瓜分。

宋朝及以后的江东

北宋在局部统一中国后,在江东地区,成立了“江南东路”。

宋朝的江东,比起唐朝有着明显的范围缩小:宋朝的江东,仅包括今天的的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地区,其范围甚至比吴国时期的江东范围,还要狭小许多。


宋朝以后的王朝,在地理划分上,并没有做出官方的江东概念划分。不过,在清朝,习惯上认为,江东的范围,包括今天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江西北部。清代江东的范围,不像唐朝那样大,也并非宋朝那样小,大致上,依旧延续着吴国时代江东的框架。这一地理概念,延续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