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会走却总是要抱?面对“黏人娃”,允许“适度依赖”并非坏事

相信很多父母刚刚点进来看到这个标题时会有一些不解和疑惑,想必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合适的年龄开始学会自立。因为我们常常认为依赖别人等于自己无能。要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存,孩子们首先需要学会的是独立然而。

但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所著的《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更亲密》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只有学会"适度依赖",才能变得更强大。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适度依赖"?

明明会走却总是要抱?面对“黏人娃”,允许“适度依赖”并非坏事

适当寻求帮助的"适度依赖"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正在花园里和他父亲玩,小男孩试图搬动一块大石头。他使劲想挪动它,但石头没动。父亲说道:"你还没有尽力!小男孩答道:"我已经尽力了!",但父亲笑着说说:"我站在这里,但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我也是你的力量,所以我说你没有尽力。"

在这个故事中,小男孩仍然没有尽全力搬起这块大石头这时,他可以向父亲求助,因为正如父亲所说,所有能帮助他的人都是他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适度依赖"。

《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更亲密》一书的作者总结了"适度依赖"的概念:

适度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

让我们以一开始骑自行车不带踏板的孩子为例,不可否认,没有父母的帮助,孩子迟早会学会骑自行车,这只是时间问题。但他们求助于父母的原因是他们与父母关系密切,他们认为父母会帮助他们学会更快地驾驶。

然而,父母对孩子的求助有不同的理解,认为孩子要么是独立的,要么就是依赖的。然而,教育孩子并非非黑即白。事实上,过度依赖和非依赖之间存在着"适度依赖"一词。

明明会走却总是要抱?面对“黏人娃”,允许“适度依赖”并非坏事

懂得“适度依赖”的重要性

如今的父母都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做一切,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别人。但与此同时,许多父母却忽视了告诉孩子一个重要的道理——"当你认为你不能完成某件事时,记得寻求帮助。"。

所以有时当孩子真的需要帮助时,但被父母以"自己动手"为理由拒绝了。

独立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独立之前,孩子们总是需要很多帮助才能慢慢掌握一项技能。这不是在孩子的脑中凭空树立一个观念就能做到的。

要让孩子学会叠被子,可能要让他看着你叠好几次,然后一步一步教他,再让他慢慢练习,最后他才可以在没有你帮助的情况下完成叠被子的行为,进而养成习惯。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件事,父母必须做很多事情,而不是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孩子就能立刻掌握一项技能。

当他们真的不会时,却又不敢或不想求助,孩子们就会失去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样子更难以真正独立。

明明会走却总是要抱?面对“黏人娃”,允许“适度依赖”并非坏事

"适度依赖"的孩子会更强大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敢求助他人,那么总有一天,他需要面对一个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将是特别困难的。不善于求助的孩子也会试图掩饰自己的弱点,但在遇到困难时,却想不出解决办法,甚至导致情绪问题。

可能只需要一些环节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孩子却选择自己去完成,但结果未必是好的,这无疑会伤害孩子们的热情。

但把他们逼向失败的,往往只不过是一句求助便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外人眼里,我们只能叹息着地说:"这个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弱了。"。

我们常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承受能力也需要积累资源来建立。而社交关系,就是坚韧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当代社会是一个人不能独善其身的时代。不管一个人有多强大,即使一个人能完成很多事情,但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精神坚强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技能,因为他们明白,他们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于新时代的孩子来说则更是如此。

明明会走却总是要抱?面对“黏人娃”,允许“适度依赖”并非坏事

如何与孩子建立"适度依赖"的关系?

  • 区别"适度依赖"与过度依赖以及疏离

如前所述,"适度依赖"是介于过度依赖和独立之间的一个词。那么如何去把握这中庸之道呢?

在《关系:适度依赖使我们更亲近》一书中,作者将过度依赖称为依赖关系模式,因为过度依赖的人总是通过依赖他人来逃避生活的挑战。

例如,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起床还让奶奶给穿衣服、早饭奶奶怕耽误时间,一口一口喂给他吃,那这个孩子就是依赖奶奶来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就是一个过度依赖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习惯于事事依赖别人,遇到有点困难的事情就寻求帮助他们没有勇气面对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与这个孩子相比,另外一个孩子同样是小学二年级,他却每天早上起床做早餐,自己洗衣服,自己安排学习用品,每个人都称赞他有自理能力,但事实上这个孩子是标准的被疏远的孩子。

虽然被疏远的孩子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但他们习惯于独立自主,在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因此很容易错失正确学习的机会和方式。

明明会走却总是要抱?面对“黏人娃”,允许“适度依赖”并非坏事

  • 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

为了与孩子建立"适度依赖"的关系,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可以检查自己对孩子是否有三点:

A.过度保护;

B.权威主义;

C.让孩子过早地独自面对社会和学习。

前两种安排太多,或者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所以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太依赖别人。

而最后一种是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压力,而且不给予一定的帮助,或者让孩子受挫失败,在不敢尝试和自我在压力下怀疑,然后更加依赖他人。或者在压力下迅速成长,变得独立于任何人。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让孩子"适度依赖"的父母,你便需要在以上三点中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只有正确把握过度依赖和疏离的信号,才能培养儿童适度依赖的能力。

事实上,孩子是过度依赖还是疏远是可以追踪的。

例如,过度依赖儿童一般有以下三种表现:过度寻求帮助,对一切都很悲观的自卑以及过于幼稚;而儿童的疏离行为也有三个显著特征:与世隔绝,暴力破坏等不当行为以及一些消极的自我认同。

如果家长想改变孩子过度依赖和疏离的行为,只需要正确捕捉两种行为的信号,引导和帮助孩子表现出的行为。

适度依赖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摆脱过度依赖和疏离,而是让他们掌握适度依赖的技能,从而与他人和睦相处,帮助他人以及得到他人的帮助,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顺利的成长。

明明会走却总是要抱?面对“黏人娃”,允许“适度依赖”并非坏事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