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80年前的泉城,老照片再現當年歲月風情


濟南,歷史悠久的名城,2000多年前因地處濟水之南而得名,從公元1376年開始,濟南就一直是山東的首府。因為濟南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彙集,所以造就了濟南泉城的名號。圖為80多年前的濟南全景。

照片上的濟南城牆是明代城牆,建於1371年。上世紀30年代初,城牆被作為環城馬路使用,行人、黃包車、汽車都可以登上城牆,甚至還有公交車行駛在城牆上。當時整個濟南城周長6160米、牆高10.7米、牆寬16.7米,50年代開始城牆陸續拆除。

圖為80年前的大明湖。宋朝的時候大明湖叫做西湖,公元1071年至1073年,當時的齊州知州曾鞏疏通了大明湖並修整了百花洲,並在百花洲上建設百花臺、百花堤。曾鞏有詩讚大明湖:“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當年還珠格格的熱播,讓更多人記住了濟南的大明湖。大明湖之名始於金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最好的風景寫照。

圖為當時濟南東門外,人們在護城河邊取水。濟南城曾有城門8座,其中4門為正門,分別是:東門齊川門、南門歷山門、西門濼源門、北門匯波門。另外4門為便門,分別是:東北的艮吉門,東南的巽利門,西南的坤順門,西北的乾健門。

圖為80年前濟南龍洞寺全景。龍洞寺始建於西晉,寺內奉祀龍王。古代的時候,每逢大旱,人們都會在此求雨,香火盛極一時。寺廟遺址位於龍洞山龍洞附近,這裡還有大禹治水時在此捉拿興風作浪的惡龍之傳說。如今寺廟遺址還有宋代石碑留存於世。

圖為80年前濟南鐵公祠。它位於大明湖邊,坐北朝南,直面大明湖的湖光山色。鐵公祠是為紀念忠義不屈的明代兵部尚書鐵鉉而建的祠堂,1792年乾隆為表彰鐵鉉“忠烈”之名,特命山東鹽運使阿林保在大明湖畔建鐵公祠。 如今的鐵公祠是1996年重建的。


圖為80年前濟南小清河。小清河東流經濟南、濱州、淄博、東營至壽光羊角溝入渤海,全長237公里。光緒年間,1891~1893年盛宣懷整治疏浚了小清河,使其成為山東重要的排洪和航運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