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去鹤岗买房的男人,值吗



“不管好坏,还是得买套房,”李海说,“就这几万块钱,没什么好后悔的。”

这两天,《流浪到鹤岗,我五万块买了套房》一篇文章被疯转。


文章讲的是一位“流浪吧”的吧友,跑去鹤岗买了套房子,并且全程直播了买房过程。

知乎上的回答已经超过1000条,高赞个个是人才。


昌平吴亦凡说:

假设有一天,你还不起每月上万的房贷,或对动辄几百万的首付款彻底绝望,或受够了一线城市工具人的身份,或一二线城市的大门对你彻底关闭。

此时,希望你不要绝望,城市失去你,是这个城市的损失,不要自怨自哀。

你要记得有这样一个边境小城,她之于你就像穆念慈之于杨康、杜飞之于如萍,她永远为你敞开大门,她就是鹤岗。


曹丰泽说:

这谈不上隐居,只能算是活明白了吧,想清楚了自己活着是图个啥。

五万块钱不多,大家都有五万块。

鹤岗和真正的废土是两码事,那是个地级市,市区几十万人口的。

房子有水有电有暖气有网络,下楼有饭店有影院有迪厅有购物中心,无论是基本生活还是一般的娱乐活动都很有保障。当然鹤岗并没有什么高档歌剧院,但你在北京十年,我也没看你听过一次歌剧啊。



张笑群的评论也很有意思:

挺好的,打造社恐职业网红城。

配合强力税收减免(反正也收不上税,不如来新人就免。)

再优化市政服务。叫团队拍个几个小清新宣传片,现代人的孤独感,以及微温暖。顺便把优惠政策加放视频里面说。形成特色社区那就更好了。盘活!鹤岗,一座不用言语温暖城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看。

第一次听到鹤岗这座城市,是通过朱业胜谈楼市的微博。


那是个天才文案,一篇《如何把鹤岗房产卖给外国人》,转发过万,阅读量近千万。


现在是外国人没有被忽悠去,但“流浪吧”的人却组队杀向了鹤岗。

读完文章,我直观感觉就是一个字,“丧”

一个舟山人,父母很早离婚,从小没人管。

学历不高,东奔西跑,一直租房。

33岁,依然单身,没有女朋友。

想找个安定的地方,买套房。


去了甘肃玉门、云南边境、湖北恩施等地方,最终选择了鹤岗。


然后介绍了“流浪吧”的朋友们都来鹤岗。

虽然鹤岗的房子都是外地人在买,

虽然房子被中介坑了20%的价格,

虽然鹤岗资源枯竭,大量煤矿关停,

虽然年轻人都离开鹤岗到外地找工作,

虽然当地人懒散装修个阳台都能拖上小半年,

但他还是选择了留在鹤岗。

对于居无定所的人,能够行动并且买套房子,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但从另一种角度看,他已经完全放弃了折腾,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与其说主动选择了鹤岗,

其实也是被迫选择了鹤岗。


这种被迫选择,我们身边每天也在发生。

比如,上海老人把房子卖掉,拿到钱。


先在环沪买一套小的,然后把剩余的做首付,给孩子在上海买一套婚房。

前几年环沪被炒的很热,包括昆山、太仓、嘉兴、嘉善、启东等。


原以为都是投资性需求,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上海老人买来自住的。

年纪大了,搬离了生活一辈子的城市。

运气好的,还能拉上几个老姐妹换个地方打麻将。

运气差的,就得直接面对陌生环境,开始一段“新生活”。

一个个老人搬离上海故事的背后,主要因为成本。


在上海生活的综合成本太高,高到父母只能放弃在上海的居住权,把这份权利留给子女。

这也很现实,很符合市场规律。

付得起成本,留下来;

付不起的,只能出去。

就像李海,从一个舟山人成为一个鹤岗人,没有什么区别。


想在上海留下来,对普通人来说,就得拼尽全力。



那么,有个问题自然冒出来: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留下呢?

我们留在上海,追求的是什么呢?

周六晚上,和潘公子喝酒。

他在医疗行业呆了很久,不久前投身创业,前前后后折腾了半年多,上个月刚拿到第一轮融资。


我们碰杯为他庆祝,请他发表感想。


他欲言又止了良久,说自己是“死刑”改判“死缓”,又可以折腾几个月了。


然后又说,为了做成这件事付出了很多,但机会窗口不等人,必须咬牙硬上。


他在追逐他的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完成他心中的理想主义。

5年前,我还在国企上班。


早起赶班车,呆满8小时,准点下班,日复一日,旱涝保收。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在一个脚本里,一个上一辈的脚本里。

读书—拿文凭—进国企—安稳生活。


如果重复这个脚本,我干嘛要来上海,在家里岂不是更舒服?

成本低熟人多,还能照顾家人,吃饱了撑的才来上海。


上海之所以是全国人向往的上海,因为有更优秀的人,更多的机会。


于是开始积极筹划,辞职开公司,一路交了很多朋友。

前几天读粥佐罗写罗振宇的一篇采访稿,讲到罗胖当初到北京,每天努力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有一天深夜下班,走在天桥上,看着车水马龙,突然很绝望。

那一刻,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北京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


但前些天,罗辑思维上市在即,罗胖身价飙至60亿。

他做到了。

这就是大城市的魅力。

他给了你一个可能性!

虽然中奖率依然很低,但始终有奔头有希望。


单单从生活成本看,上海真的毫无性价比。


中产阶级两套房,算算净资产是千万富翁,算上供房供车供读书,日子过的紧巴巴。

我前些天去订制皮鞋,跟老板聊天,问问生意如何。

他会帮着量脚型,并且为每个客户做样鞋,利润主要靠复购。


他说上海这边一般,很多人没钱。反而苏州杭州昆山等地,生意就好很多。

“人家更懂得生活”,老板感慨说。

但仔细琢磨下,这真的只是成本的问题吗?

80后都说羡慕70后,

但80后其实也很幸运,从小到大见证的都是一路向好;

完成了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跃迁;

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职业训练;

可以挑选自己的行业

可以选择心仪的另一半;

这一路的风景都是在飞速变化的,变好的。


而最幸运的是,这些变化都是在我们最能适应变化的年龄发生的。

我们有机会去追上它去适应它甚至去引领它

这种体验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钱意义上的成本,也不是统计部门一串串“可支配收入”数字。


最大的成本,是自己的时间,是自己的青春年华。

为了安逸的生活,当然可以呆在老家,可以留在鹤岗。

但只要还有一颗折腾的心,就很难接受这样的生活。


中国,正在经历前从未有的城市分化。


伴随着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的浪潮,人群也在城市选择中,逐渐分层。

人这一生,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开始一场属于自己的生活。

年轻人聚集到大城市,才能人点燃人。

去鹤岗,只能逐渐熄灭。

来到大城市,来到上海,都是想赢得一次机会。

无论是快递员、外卖小哥、滴滴司机,还是金融玩家、外企高管,企业老板。

这是一个更大的游戏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穷小子逆袭的好戏。

哪怕一直说着阶级固化,好戏一直在上演。


《选择上海,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

李强、应勇今天向全球推介上海!》


城市,也在分层,因为人在寻找自己的同类。

有志气的人往一二线城市跑,找到自己的伙伴,携手前进。

房价只是一个基准考验。


留下来的,你牛;

留不下来的,那就下一代再来。

去鹤岗的人,同样也找到了自己的同类。

未来会怎样?


上海,是拼搏奋斗者的上海;

鹤岗,是流浪吧聚集的鹤岗。


那个去鹤岗买房的男人,成本不只是5万块。

他真正花掉的,是自己的一生。


买房是件专业的事!

如果你想选到更好的房子,欢迎私信我呀,拉你进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