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收拾玩具”,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榜樣教育”效果最明顯

前段時間和幾個朋友帶孩子一起去遊樂園,老母親間的話題無非就是圍繞著孩子、老公和婆媳關係開展,而最能引起媽媽們的共鳴的,就是孩子的生活習慣如何養成?經過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後,才發現我們幾個人家裡的孩子都有著一樣的毛病。比如躺著看電視、邊吃飯邊玩、拿了東西從來不會歸放原處。最重要的是即便每次都給孩子講道理,教育他,下次仍然還會犯。

每次看到孩子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總是氣不打一處來。可是還總是拿他沒有辦法。而俗話說快刀斬亂麻,身邊的朋友也想要更加嚴厲一點,這樣就可以快速的幫助孩子改掉這些毛病了。但是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卻又覺得孩子太小了,下不去手。只能在心裡不斷的安慰自己,可能長大了以後就會好了。但是事情卻往往不按套路出牌。

“我不想收拾玩具”,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榜樣教育”效果最明顯

我的玩具我做主

就像糖糖家的閨女,雖然已經上了幼兒園,在學校裡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但是當真正的迴歸到孩子玩樂的時光時,糖糖的孩子只知道沉浸在玩具的世界當中。即便老師在耳邊催了好幾遍,玩過之後把玩具放到原來的地方,但是糖糖家的孩子總是不理睬,只會把玩具堆一堆,讓別人來收拾這爛攤子。

有一次糖糖不小心把孩子的玩具給踩壞了,這一個舉動好像就戳中了糖糖孩子的傷心處,怎麼哄都沒有用,在家裡大哭大鬧讓人覺得特別煩心。糖糖看到這一幕也誠懇的向孩子道了歉,隨後糖糖還給了孩子一個建議,告訴她下次要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這樣就不會被損壞了。可是孩子卻告訴她一句話:媽媽,我不想收拾玩具。聽到孩子說這句話,糖糖立馬愣住了,怎麼孩子這麼小就沒有責任心了?

“我不想收拾玩具”,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榜樣教育”效果最明顯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家長稍不留神,多數孩子會養成三個壞習慣。

1、不注重整潔。

其實在生活中最能夠看出孩子的習慣,尤其是在自己的家裡,從小憑藉著父母還有其他人對自己的溺愛,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馬馬虎虎,差不多過去就行了。而你也會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收拾自己房間的東西,吃了飯不知道擦嘴,進門後東西亂放等現象的發生。一開始可能並沒有注意,覺得孩子的天性就是這樣,以後教教他就能夠養成習慣了,卻殊不知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到了最後你根本就管不了孩子。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孩子小的時候沒有養成注重衛生和整潔的好習慣,那麼長大,以後孩子也不可能突然變得講究起來,一個連自己的屋子都不能收拾好的人,是不可能幹出一番大的作為的。

2、做事拖拖拉拉。

在每個家庭裡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讓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慢吞吞的。

尤其是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藉口,寫了還不到幾分鐘,可能就會說自己要上廁所,而過了一會又會說口渴要喝水。總之一到寫作業的時候,決定是百事纏身。可是一旦出去玩或者看電視的時候跑的特別的積極,這樣巨大的反差讓很多家長都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把自己的事情快速做好難道不好嗎?為什麼非要等到最後才知道積極呢?

3、對別人的話置若罔聞。

一般來說孩子的聽力是所有人群中比較靈敏的了,但是一旦爸媽叫孩子做點事情或者詢問事情的時候,孩子的耳朵猶如八十的老太聾了一般。即便你喊破了喉嚨,可能也等不到孩子的一句回應。你過去質問他他還表示自己沒聽到。不過就算你走到孩子的跟前,趴在他耳朵上說話,但是不願意動的話他一步都不待走的。遇到這樣的情況,心裡的火簡直是蹭蹭的往上冒,只想讓自己躺在床上降降血壓。

“我不想收拾玩具”,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榜樣教育”效果最明顯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習慣是非常不好改變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你如果養成了好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養成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孩子不小心養成的壞習慣,對孩子的人生來說,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

1、影響孩子社交。

要知道在學校裡有著不同性格的孩子,但是沒有一個願意和一個渾身髒髒的,吃飯模樣特別邋遢的人在一塊玩耍,因為那些有好習慣的孩子覺得這種行為十分的不禮貌。當然了,如果孩子對別人的話家長沒有聽見,甚至沒有一聲回應,那麼可能孩子就會被其他人孤立了。其他小朋友反而會覺得這並不是性格高冷,反而是端架子,認為自己被怠慢了。久而久之,在熟悉了性格之後,恐怕小朋友根本就不會和孩子說話,更不要說分享東西做遊戲了。

2、不利於性格的塑造。如果說學習改變命運,那麼習慣所形成的品質也會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當一個孩子擁有著滿身的壞毛病,那麼當他真正的長大成人之後,你會發現無論他是什麼階層的人,渾身都會透露出沒素質的氣息,可能還會被別人看不起。滿身的壞毛病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古怪,越來越不可理喻。當然如果你從小教育孩子,幫助他形成一些好的習慣,就算他是一個清潔工或者服務員,但是別人仍然會尊敬她。

3、無法適應高效率的生活。在如今這快節奏的時代,如果不能夠跟上這樣的步伐,那麼很有可能會被社會淘汰。像一些在上學時代經常遲到的孩子,可能在他們眼裡根本就沒有時間的觀念,而且自身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肯定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而這樣的習慣不斷堆積,可能在未來就會更加的嚴重,和自己的同學沒有共同的話題,總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即便是上班工作之後,可能也不能夠和同事融入到一個圈子裡。

“我不想收拾玩具”,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榜樣教育”效果最明顯

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但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考驗的不僅僅是家長的耐心,更考驗家長的智慧。

1、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在很多時候你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已經刻畫在孩子的心裡了。而在小時候的他們模仿能力特別強,所以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的所作所為和自己竟然有一些類似。面對這樣的情況,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豎起道德和模範的標杆,無論做什麼事情,保持自身的好習慣,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在做那些帶有不好習慣的事情時,就會覺得不好意思,從而能夠改掉那些壞毛病。比如很多孩子說髒話,就是因為家長在平常的生活中,對自己的行為沒有進行約束,導致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了一些不良的習慣,但是相反,那些經常說“謝謝”“你好”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都能夠很輕鬆的說一些禮貌用語,這就是身教的效果。

2、和孩子進行溝通

在看到孩子的一些習慣不好的時候,不要急於的去斥責他,要和他進行一定的溝通,問問他為什麼會這麼做,而找到原因之後可能解決問題就會容易很多。當然除了和他聊一些習慣上的事情,也要關心一下他的內心世界,可能他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吸引你的注意力,想讓你更多的去關注他。

和孩子進行溝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達到教育孩子的同時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還有,孩子畢竟還小,需要我們家長從旁對孩子的一些行為進行指導和約束,而溝通不僅能讓孩子很容易就接受,更重要的是孩子心裡也會決定服氣。

3、藉助書籍和影視資料教育孩子。

通常孩子們在接觸一些課外的東西時,總是會帶有強大的好奇心。而你可以通過讓孩子去看一些書籍和影視資料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向他傳輸生活中應該做的和不應該做的事情。

這樣在看完之後孩子有了一定的收穫,也能夠幫助他更好的去形成良好的習慣。

對於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其實要及時的進行改正,不要一直等,等到他真的長大了可能就改不掉了。而在改正的過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則,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夠調動孩子更高的積極性,幫助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