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獨立日》23年之後,《決戰中途島》中羅蘭•艾默裡奇的風格依舊鮮明如故,如出一轍的多線多塊敘述軌跡,奪人心魄的高中戰機戰鬥畫面,諸多畫面或元素中都滲透著熟悉質感。

然而這份“熟悉”背後,卻又滲透著故事主體從“人-外星人”對峙懸念模式轉向“基於歷史事件改編”電影的不倫不類,與其說《決戰中途島》的主角是男一號飛行員或者男二號情報員,不如說這部電影的“主角”是歷史事件、是戰爭本身。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一,多線索敘事的割裂感。

羅蘭•艾默裡奇一向擅長多線敘事,名作《獨立日》中就復調交叉了多條線索,飛行員一條線、被俘虜的前軍人一條線、科學家一條線等等等等。

但和《決戰中途島》的區別在於,《獨立日》中每條線的延展都有頭有尾、有始有終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而《決戰中途島》中日本軍人也好、美軍的情報官也好,諸多線索的故事性都非常薄弱。

人物缺乏連貫故事性,多條線索交織在一起,則會讓“斷裂感”呈幾何倍數增長。

然而你又不能說《決戰中途島》是真正斷裂的,電影嚴格按照歷史事件的發展、按照戰爭的時間線來推進,倘若你將“中途島戰役”本身看作電影一號主角,那麼線索則是“完整”的。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二,特殊性質讓電影缺乏懸念感。

影視劇一個最核心的特質就是“懸念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個疑問很容易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縱使很多電影的結局是可預測的,縱使“主角好人不會死”的鐵律讓人一眼看穿結局,但過程往往也充滿未知。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比如復聯嚴防苦守劇透,因為你不知道第三部裡一半人會死、不知道四的結局鋼鐵俠會死。

而《決戰中途島》不同,縱使是對戰爭史瞭解不多觀眾也知道:密碼會被破譯,情報會被發現,日本的戰艦會被擊沉,這場中途島戰役美軍將獲得勝利。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一切都是發生過的、充滿了確定性,沒有懸念。

當然,懸念和懸念感不是同一回事情。

除卻電影拍攝的事件屬性特殊之外,這部電影的敘述手法上也非常平鋪直敘、似乎絲毫不在乎“懸念感”。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三,特殊環境讓角色面目模糊。

由於人物角色眾多且服裝完全統一(都穿著空軍制服),他們的臉又經常被帽子或者是汙漬、血汗遮蔽,非常容易引發觀眾的臉盲症:這都是誰和誰?

再切換一下語言翻譯、角色和演員陣容,就更讓人蒙圈了,角色性格、故事、名字,一整場電影看下來、恐怕也很難有人能記全。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四,高光時刻短暫。

當然,《決戰中途島》中也有諸多高光時刻,無論是飛行員俯衝下來投擲炸彈的瞬間,還是特寫鏡頭裡正對靶心的毅然決然的眼神,抑或是飛行編隊在空中呼嘯而過的精彩畫面,這些時刻都很動人。

空中星星點點的飛機極速俯衝而下,被擊中的機身則化成黑煙滾滾,璀璨的星光之色與殘酷的黑礁色調同時出現在蒼穹中,所謂血色浪漫,大概如是吧?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既有將速度、力量的一面展現出的“力與美”,又有控訴戰爭殘酷的悲壯情懷、悲憫基調,非常可圈可點。

然而在《決戰中途島》整部電影中,這樣的瞬間佔比太少、出現頻率太低。

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在熒幕上所看到的,都是“接近直線毫無波瀾”式的平調敘述風格。

《決戰中途島》:大場面值票價,但角色讓人臉盲?

你很難斥責《決戰中途島》是不合格的戰爭片或是爛片,但它離導演的巔峰水平,確實有肉眼可見的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電影中空戰飛行員的高光時刻有多拉風,這背後都是永恆的難以想象的殘酷。

電影說的是戰爭,但傳達的理念卻是更高意義上的“反戰”,熱愛和平。

願和平之花,開滿世界更多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