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2015年11月29日 ,结束云南凤庆县鲁史古镇采风,我搭过路班车抵达诗礼乡。据说,早年这里出过进士。地名“诗礼”“古墨”都带着翰墨香、书卷气。

嘈杂拥挤的乡街上,古墨客栈年轻的美女老板娘(鲁史镇“四方香”私房菜主人介绍的微信新朋友),凭微信图片一眼认出了我,大老远招呼坐她的车到了古墨客栈。

午饭后太阳顶光,正是摄影人午休的时候。四点出门,情人河湍急的流水,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石板路周边错落有致的木桥(石桥),磨坊、碾子房、榨油房掩映在百年老核桃树之中。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大股激流冲起白色的水花,从磨坊一侧轰然喷涌而下。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4路边专门有一面墙上镶嵌着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的标志和简介: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古墨石磨房群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水磨房27间,其中可以使用的21间,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榨油房2间,石桥9座,直径30公分的古核桃树90多棵。箐沟里的磨区有通两边山村寨的古道。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这些磨坊墙体一律就地取材用片石干磊而成,屋顶全部铺的是採自附近不远处的青石板,古朴甚至于原始。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在一处榨油房门口,一块青黑的薄片石板上红油漆写着:铁核桃油86元一市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我问路人,榨油房门前的木门、石门楼有什么意思?答拍电影《红茶镇》时搭的。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一女游客在一座磨坊门口探头,进去一看,外间是主人的伙房、杂物间,里间磨坊门外一影友架了三脚架在拍磨面。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拍一次古磨磨面20元,主人姓杨60多岁,收钱后才能拍照。征得同意,我躲进磨坊里角观看,一个大石磨足有一米多直径,磨上一个盛玉米的袋子,磨盘外圈木制方框盛磨出来的面粉。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整个水磨沟区,利用落差顺流建筑引水分流渠道及闸阀,激流冲击下,木制的水轮带动立轴转动石磨。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我想起曾经在古籍《齐民要术》还是《天工开物》上见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水能利用,明末清初在边远的“南蛮”边地能如此大规模地开发的确彰显出中原文化的巨大影响。

朝前一影友拍完轮我上,光照严重不足,又不宜用闪光。换上奥林巴斯定焦头按动快门……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顺便拍了一段视频 ,主人领我到磨坊背后看水渠闸门,

他说:“最好的水磨,一天能加工800斤原粮,现在才磨200斤,如要图多,可以窜,但质量不好”。

路上,他反复推销石磨玉米面,说面细腻,口感好,还问蜂蜜和铁核桃油要不要……出门人不便携带,我婉言谢绝了。

返程路上,路过一家规模和建筑格局都气派的“古墨居”客栈,门口挂着古墨旅游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的招牌,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天井右侧别出心裁地从高处引来一股清泉,水流两米多高,不断流落到大石缸里。出来一女孩迎客,她告诉我,客栈是五家人合股经营,轮流值班,房价标间80元。客栈房屋是政府盖的,合作的五家负责内部设施购置。

我问:“有WIFI吗?”答:“还没有。现在主要是政府方面的接待。”我再问:“今天你们客栈一个客人不见呀!”答:是。

我告诉他,今晚我住古墨客栈 ,一楼客满。

据说除了古墨客栈和这古墨居,村里还有第三家客栈 。

古墨石磨群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古磨遗址和使用中的碓房、磨坊,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最老式的简陋的一层磨坊和改建过的两层磨坊。也有由磨坊改造成的茶坊。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形成共生共存的磨坊景区。

有的磨坊顶还架设了卫星天线锅盖,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有的磨坊招牌、窗户美术设计和用料设色显然出自行家。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古磨群所用的盖房磊墙和打造石磨的石材全部就地取材,我在沟边一块地里看到村民正在挖石开凿石板,小伙子告诉我这里的石头非常坚硬耐磨。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我发现,在古磨群里仅有的一座石砌坟墓,主人姓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去世的老磨工。我想,也许听惯了潺潺流水和石磨转动的声响,逝者愿意守护着这古磨区,这是他永世的家园。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古墨古磨群的确是缸“好酒”,“酒好不怕巷子深”它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客,特别是摄影和考古爱好者,民俗文化学者及观光休闲游客,也可以与鲁史古镇景点串联起来作旅游线路推广。古墨农家十分好客,见面都客气地招呼客人。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用古墨的土鸡,非配合饲料喂的“土猪”和无公害蔬菜做的菜,味道格外可口。

看得出当地政府“扶上马”的痕迹,目前还有再“送一程”的需要。旅游宣传,景点推介、旅游商品销售和景点网络营销都需要培训指导。旅游接待盈利与古墨村民利益的关系处理也值得探讨。

眼下从诗礼乡到古墨11公里的短途尚没有固定班车,分明是古墨旅游业的短板。

入夜,村里20多位村民络绎来到古墨客栈串门 ,客栈老板请他们烧烤,客栈小卖部里最先来的是男人,一进门就围坐在一起喝寡酒。年轻的媳妇、姑娘们在饭厅说笑。老板娘怕我嫌吵,建议我睡楼上,我说我爱热闹。这种边地远村的聚会别的地方真还少见。

第二天一早,月儿还挂在西天,我已经在古磨旁架起了三脚架。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拍完无人值守的磨房,我从客栈绕到对面公路,透过核桃古树光生生的枝干,拍下了金黄色油菜花为前景的山村。一朵白云飘来,平添山野生气。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当我从正门归来走进客栈,老板娘惊讶地说:“我还以为你没起床呢,昨晚那么吵,你的呼噜却那么响。”

我说:“我七点出门,天才麻麻亮呢!”

老板早起收铁核桃回来,开车送我到诗礼搭凤庆的班车 临别,我对古墨客栈老板火木(李文光奶名)说:“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古磨群很有特色 ,将来古墨的旅游业一定能火,我会约朋友再来的。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2019年10月15日修订于洱海之滨

难得一见   深藏在云南边地的明清石磨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