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趣谈,两汉的酒文化,体现了什么样的独特文化内涵?

酒文化趣谈,两汉的酒文化,体现了什么样的独特文化内涵?

汉武帝采用儒学大师董伸舒的建议,“罢脂百家,独尊儒术”从而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礼乐”“礼”强调的是一种尊卑等级,一种上下秩序,但这只是形式不是目的,儒家认为礼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融洽,所以有“来而不往非礼也”,它其实注重的是在尊卑有序中彼此往来。在特别注重尊卑等级的宫廷,儒家素礼的思想自然引入了酒宴当中,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酒礼,但由于君主集权在这一时期尚未达到顶峰,汉人尚有初民遗风的缘故,酒礼也就显得不是很烦琐。

酒文化趣谈,两汉的酒文化,体现了什么样的独特文化内涵?

西汉邹阳曾对酒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即百姓用之以取乐,统治者用之以行礼,而“行礼”就包含推行教化之意。因此,当时的儒学家们就再三警告人们,对酒要节制,不可及于乱。西汉宣帝时太傅疏广年老退归故里,用皇帝、太子赐予他的养老黄金日设酒食,宴请族人宾客,却不留给子孙置买田宅,使族人对皇帝感恩戴德,这种做法由于符合统治者教化百姓、使民顺而欢乐的统治目的,因而受到汉宣帝以及史臣的称赞。

酒文化趣谈,两汉的酒文化,体现了什么样的独特文化内涵?

不过,这类通过酒宴欢会融洽人们情感的方法必须处理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汉武帝时期旧贵族窦婴与新贵田蛤之间发生了纠纷,本来有两次饮宴的机会可以调和矛盾,言归于好。一次是田盼对窦婴的好朋友灌夫说准备与他一同过访窦婴。窦婴听说就买好酒,连夜准备,并早早起来酒扫恭候。而田蚡却只是以此戏弄灌夫,并无意前往,日中尚高卧,使得灌夫和窦氏夫妇十分尴尬,灌夫不得不请往催请,此事不仅加深了窦、田之间的矛盾,也把灌夫卷了进来。

酒文化趣谈,两汉的酒文化,体现了什么样的独特文化内涵?

还有一次是田纷结婚,窦婴与灌夫奉太后之诏参加婚宴,宴会上宾客纷纷趋奉田蚡,对窦婴有些冷落,灌夫气不平,使酒骂座,结果闹得不欢而散,灌夫招致灭族之祸,窦婴亦被斩于市。由此可见,酒宴上“尊礼”在汉朝已经被看得十分重要,如若违背“礼”,不仅会使与宴者的关系产生裂痕,甚至还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同时,统治者也格外提倡儒家强调的“乐”“乐”“礼”实际上互相补充,同为调谐人际关系的社会手段。

酒文化趣谈,两汉的酒文化,体现了什么样的独特文化内涵?

儒家的理想是“致中和”,即实现各种矛盾的缓和与平衡。这对于经历了秦末大动乱从而建立国家的西汉来说,民顺对于巩固政权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统治者深居宫廷,高高在上,不可能时时监视百姓,因此笼络百官无疑是一个简便的途径。宫廷酒宴在前朝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乐在酒宴中的广泛应用,乐的直接效果是营造了一种欢乐的饮宴氛围,比如西汉刘向《说苑·贵游》中说:“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也。”可见,只有处于欢乐之中,才能达到饮宴的目的。

酒文化趣谈,两汉的酒文化,体现了什么样的独特文化内涵?

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后,建立的王朝史称东汉,为了巩固统治根基,建都洛阳。东汉初年,光武帝积极革新除弊,使惨遭战乱摧残的国家渐渐恢复了元气。为了庆贺这一功业,他盼咐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而刘秀之后的继承者们却没有他勤政,不仅头脑昏啧,而且只知贪图享乐,不管百姓的死活。其中便有被称为“古代宫廷淫秽始作俑者”的汉灵帝刘宏。汉灵帝在位期间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的势头已经十分严重,百姓生不如死,而灵帝依然深居宫中,寻欢作乐,美酒与美女相伴左右,其荒唐与奢侈程度与商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