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西邑鄉:土地流轉“轉”出好日子

保山西邑鄉:土地流轉“轉”出好日子

紅彤彤的辣椒

深秋的隆陽區西邑鄉烏馬村,上百畝辣椒地格外惹眼,紅彤彤的辣椒綴滿枝頭,在地裡採摘辣椒的村民們,揹著揹簍,戴著帽子,有說有笑,好一派豐收的喜悅景象。

近年來,西邑鄉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創新土地流轉方式,引導和鼓勵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轉包、租賃、轉讓、入股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並強化科技、信息、收購、加工等服務,大力推動現代特色產業發展,實現了從分散種植向規模化種植轉變, 從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促進了當地農民增產增收。

保山西邑乡:土地流转“转”出好日子

紅彤彤的辣椒

近年來,烏馬村的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留守在村裡的老人,只能少量種植玉米等糧食作物,村裡土地閒置的情況較為突出。結合這一情況,烏馬村黨總支部多次召開黨員代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戶長會議,將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村裡的產業發展規劃上報鄉黨委,經鄉村兩級共同研究後,決定以土地流轉帶動群眾增收脫貧。

保山西邑乡:土地流转“转”出好日子

土地流轉“轉”出好日子

2018年以來,烏馬村將下烏馬自然村的700餘畝土地流轉給保山市浩禾農資有限公司統一經營管理。烏馬村黨總支書記付從文介紹,每畝土地按700元的價格進行流轉,每3年增加100元,之後按照市場發展情況增加土地流轉費用。目前,烏馬村流轉出來的土地主要用於辣椒、蘿蔔、香菜、蒜苗、百香果、柑橘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種植的辣椒喜獲豐收,畝產量可達3噸,每市斤價格在2.5元,畝產值1.5萬餘元。其中,價格最好的美人椒,最高能賣到每市斤6元。

土地的流轉,產業的發展,更帶動了當地的就業。西邑鄉永信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搬遷貧困戶楊彩蓮,就在公司的基地上務工。“搬遷後總擔心收入問題,現在有事做好了,不僅住上了好房子,也有了一份工作。”楊彩蓮說道。

和楊彩蓮一樣,烏馬村村民楊小鮮也在公司流轉的土地上務工。她說:“來這裡做工20多天,就拿到了1600多元的工資,能夠保障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了。”

保山西邑乡:土地流转“转”出好日子

土地流轉“轉”出好日子

保山市浩禾農資有限公司管理人員介紹,辣椒育苗、移栽、施肥、除草、打藥、採摘各個環節都需要工人,只要想做工,從每年3月到11月都有事可幹。目前,公司基地共解決了100餘名來自烏馬、熊洞、下壩等村(社區)群眾務工的問題。工資以計件結算,多勞多得。比如採摘辣椒,平均每人每天採摘500至600斤,每斤按0.3元計算,每日工資可達150至180元。

烏馬村通過土地流轉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模式,是西邑鄉抓黨建促脫貧見成效的一個縮影。目前,西邑鄉共流轉土地7000餘畝,累計帶動6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烤煙、蠶桑、蔬菜種植等,同時帶動2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務工,有效增強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自我“造血”功能。

雲南網記者 李建國 通訊員 張玉祥 劉曉靜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