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金红石,是含钛的主要矿物之一,化学成分为

TiO2,有时含Fe、Nb、Ta、Cr、Sn等元素。金红石属四方晶系,通常呈带双锥的柱状或针状晶体(图1),柱面常有纵纹,膝状双晶(图2)常见;集合体呈粒状或致密块状。

其英文名称rutile,来自拉丁语Rutilus,意为红色,象征着金红石的颜色,可呈暗红、褐红、黄或橘黄色,富铁者呈黑色;条痕黄色至浅褐色。具金刚光泽,铁金红石呈半金属光泽。性脆,硬度6~6.5,密度4.2~4.3g/cm3。金红石是目前已知的色散值最高的矿物,其色散值为0.28~0.33,比钻石的8倍还要多,其强烈的火彩甚至可以掩盖宝石本身的体色。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金红石晶体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2、膝状双晶

金红石最为人们所熟知是作为包裹体,它常呈针状、粒状出现在水晶、刚玉等宝石中,带给主体宝石更多美丽的光学效应。

今天就来带大家看看几种常见宝石中多种多样的针状金红石包裹体~

1水晶中的金红石针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4、金发晶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3、红发晶

一些发晶中的包裹体为金红石,因金红石的颜色不同,可有红发晶(图3)、金发晶(图4)、银发晶(图6),这些金红石针多为平直的发丝状,常呈束状、放射状或散乱分布,使发晶内部形态各异,也满足了不同人群对发晶的喜爱。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5、金发晶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6、银发晶

图5为一颗经过精心定向切割后显示出六射星形图案的金发晶(34.55ct),这种六射星形的中心常为含钛的赤铁矿,金红石依附核心生长时,结晶方向受到赤铁矿的影响与约束,在多数情况下遵循原来赤铁矿的结晶学方向,形成了相邻金红石夹角呈60°的放射状“金红石星”。

图6为在加利福尼亚中东部发现的含有银灰色金红石星状晶簇的石英晶体。这些金红石生长在锐钛矿(金红石的一种类质同象变体)的核心晶体上,可能是锐钛矿对金红石的定向有所影响。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7、星形的发晶

图7左侧为Alexander Kreis展示了他独特的作品之一:星形的发晶。右侧为精美的442.78ct的刻面发晶,含金红石包裹体,是Kreis艺术的典型代表。根据Kreis的说法,针的方向是成品宝石设计中最重要的决定。

当大量的金红石针呈平行定向排列时,合理加工后则会呈现出猫眼效应。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8、三颗石英猫眼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9、金色的石英猫眼

图8为三颗不同颜色的石英猫眼,分别为金黄色、铜红色、银灰色。通过放大,在包裹体上可以看到纵向条纹和四边形横截面,与主体石英相比,包裹体的光泽更强,这三颗宝石中引起猫眼效应的包裹体均为金红石。水晶中普遍出现金黄色的金红石,而银灰色和铜红色则较为少见。对于高透明度的水晶,能出现任何颜色的平行定向排列且直径适于反射出猫眼效应的金红石都很少见,而灰色和红色的就更难。

图9为一颗由明显的金黄色针状金红石包裹体致猫眼效应的石英猫眼。

2天然红、蓝宝石中的金红石针

红、蓝宝石可含有丰富的金红石包裹体,不同方向的针状金红石在垂直c轴的平面内以60°角相交,加工成弧面宝石后就会显示出六射星光,且天然的星光红、蓝宝石的星线中心会汇聚出一个亮斑,被称为“宝光”。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0、“罗斯利夫斯”星光红宝石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1、“亚当之星”星光蓝宝石

图10为“罗斯利夫斯”星光红宝石,重138.7ct,产于斯里兰卡,这颗星光红宝石的星线十分锐利,是世界上少数的大颗星光红宝石之一。图11为“亚当之星”,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星光蓝宝石,重达1404.49ct,产于斯里兰卡。

红、蓝宝石中的针状金红石包体不仅使其具有美丽的星光效应,同样也可作为区分红、蓝宝石某些产地的特征包裹体。

三个产地红宝石中的金红石包体特征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2、缅甸抹谷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3、斯里兰卡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4、莫桑比克

缅甸抹谷的红宝石内常见三组短针状金红石呈60°相交,形似“补丁状”(图12);斯里兰卡产出的红宝石中金红石呈细长丝状,分布均匀(图13);莫桑比克产出的红宝石内则常见不定向分布的针状、片状、粒状金红石,且常带有干涉色(图14)。

两个产地蓝宝石中的金红石包体特征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5、缅甸抹谷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6、斯里兰卡

缅甸抹谷的蓝宝石内含不同长度的针状、箭头状金红石定向排列,并伴有干涉色(图15);斯里兰卡的蓝宝石内同样含有细长针状的金红石针(图16)。

3 金绿宝石中的金红石针

金绿宝石的猫眼效应显示的眼线十分锐利明亮,且可直接被称为猫眼。猫眼的眼线如此锐利,是因为其内部的金红石十分细小、密集,大量的金红石呈丝状平行定向排列,包裹体越密集,猫眼效应越明显。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7、变石猫眼

从侧面观察这颗变石猫眼(图17)可见针状包裹体都被限制在底部的一层内(图18),这样的切割使光反射后可以在弧面形成猫眼效应。在显微镜下可见引起猫眼效应的是细长的金红石针状包体呈平行定向排列(图19,视域2.0mm)。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8、侧面观察针状包体

宝石中最“火”的包裹体 -金红石

19、针状包体定向排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