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洞岩古代题刻管窥

云洞岩古代题刻管窥

“鹤丘”——王作人先生曰:林达隶书“遒古可爱”

云洞岩的古代题刻多有佳品,不论诗歌、散文或题词,其书法亦蔚然可观。

先举几首诗,敬飨读者诸君。

其一:“珠藏泽自媚,玉蕴山含辉。凭君细调护,至宝天下稀。”

此诗刻于云洞岩寒泉洞口,题刻者明周瑛。

头两句化用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陆机原赋两事并举,强调诗文要有秀句,要有精彩独到之处。周瑛则用借景法把九龙江(从云岩顶远眺之九龙江)融入云洞岩,使壮伟的云洞岩增添了妩媚,境界因之恢宏,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云洞岩的神采与内质之美。这两句诗颇得后人认同。明天启七年(1627年)有周仕榖把此诗的第二句凝缩为“玉韫含辉”,题于云洞岩北山之仙亭附近。当代王作人先生(1919-2006)也十分赞赏“周翠渠(即周瑛)珠藏玉蕴之喻”(见《云洞题刻录自跋》)。

周诗的后两句直接把云洞岩称为天下所稀的“至宝”,希望当时及后人珍惜它,对它“细调护”——像照料婴儿一样。十五世纪便有这样高度的环保意识,实为难能可贵。

周瑛莆田人,字梁石,人称翠渠先生,以父调戍镇海(在龙海市),生长于漳,明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官至四川参政进右布政使,《明史》有传,称其有善绩。据叶国庆教授介绍,周瑛晚年还参加编修正德版漳州府志,对漳州有过贡献。

其二:“一勺无多夏亦寒,涓涓静听怯衣单。清流不受绨袍物,云作衣裳石作冠。”

明刻,在玄岩隔洞,题岩洞泉水,署名蔡春官。

蔡春官其人不详,然其诗可取。一勺清冽的泉水从石洞中涓涓淌出,天上云彩映射在泉水之上。通过这景象抒发作者清廉自守的高洁情怀:“清流不受绨袍物,云作衣裳石做冠。”(绨袍:厚缯制成之袍)细品诗意,也许还曲折地蕴含了对当时官场的感慨。

其三:《游云洞》(二首之二):“叆叆云连矗矗山,扪萝绝顶一跻攀。寰中风月凭虚地,岛外方壶指盼间。灵泬(jue)含湫龙卧稳,秋声满木鹤飞还。醉馀莫尽登临兴,笑拂吴钩鬓未斑。”

此诗刻于别有天入仙岛处,跋语漫漶,落款可见者有“明嘉靖甲辰(1544年)夏,古陵□兰书”等字。

第一句写从平地仰望云洞岩,有气势。第二句写游山攀顶。颔联颈联写在山顶所见。颔联写远景。先向内写陆地,后向外写大海(方壶:传说中的海上神山),意境开阔空灵。颈联写近景。第五句向下看,意为山泉从洞穴中奔泻而出(泬,《说文》释为“水从孔穴疾出也。”)形成水潭,蛟龙稳卧其中。既写实又有浪漫的想象。第六句向上望,“秋声满木鹤飞还”,写实景,意象优美。结尾两句写登临虽乐,但不能忘情山水,玩物表志,应趁大好年华“笑拂吴钩”(钩,似剑而曲。吴人善铸钩,因以吴钩称兵器之精良者)为国立功,保国佑民。联系到明嘉靖年间闽海倭寇猖獗,诗歌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诗奋发昂扬豪气干云,文辞亦佳,是首好诗。可惜署名处有些文字漫漶不清,难以考订其作者。

散文方面也不乏佳作,如《鹤峰云洞游记》。该文作者为翰林学士丰熙。丰熙因直谏被贬谪戍镇海卫,应鹤峰云洞主人蔡烈之邀,于明嘉靖丁亥(1527年)十月、十一月到山下逗留两次,用五六天时间游云洞岩,写下洋洋洒洒千有余言《鹤峰云洞游记》(刻于千人洞之左),文章描绘了各主要景点,记叙了有关史实、题刻以至神话传说,是研究云洞岩的重要史料。其文笔高古典雅,如“登天开图画,盖当峰窾要(谓峰顶空旷当要之处。 kuan)前视洞峰,如神物天行,鸾飞鹄立,龙腾马跃,不足名状。”丰熙自谓兹山之气概,数日尽得之,曰:“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chai等同,并列)焉。夫石在山,犹骨在人,恃以立者,美益贵矣!”这些文字,吾乡前辈叶国庆老教授为之击节叹赏!

翌年,林达题刻的《鹤峰云洞续记》(在瑶台之北屏石上)亦有佳句,历来脍炙人口,如“天际高明……远也。远则虚,则明,则广,则大,则通达无蔽,视下洒然,云物动静,了了可辨”等。

题辞方面,“得朋”、“万玉”、“月峡”、“云窝”、“玄岩”、“枕流”……两个字便画龙点睛揭示景点特色,或意味深长,或饱含诗意。“天开图画”、“溪山第一”、“霞陆云丘”、“一川风月”、“玉韫含辉”……或对云洞岩的评价,或对境界的领悟,文辞高雅,含义深远,或令人心胸豁朗,或引发哲理深思,多可玩味。

至于书法亦甚可称道。如丰熙,其书法作品有数则被收入《三希堂法帖》中,可见水平之高。他在云洞岩有题刻十余处,常令游人驻足,流连不能去。其他如明林达的篆书、隶书(图),清林编的草书“踏起青云”(在石门外悬崖上),皆口碑甚佳。清曾省近两米高的楷法大书“福”、“寿”两字,很有气魄,且寓意吉祥,是对登临者的美好祝愿,深得喜爱,多有在其下留影者。当然,不少题刻由于岁月风雨剥蚀,从书法角度讲,其风采神韵有减于当年,但仍有重要的价值。

云洞题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古代漳州经济文化繁荣的一种体现。这些先贤手泽有幸保存至今者,都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珍惜。(本文源自《闽南日报》陈林茂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