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回客”為何成了“回頭客”?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

今天是第20個記者節,一天下來,評論君收到了很多祝福,有同行的相互勉勵,有好友的調侃致意,也有一些未曾謀面讀者的溫暖寄語。其中,有30首“扎心”卻又暖心的小詩,讓很多記者會心一笑。有一首是這麼寫的:誰說記者沒對象,採訪對象多得很。這兩天,評論君的採訪對象確實“多得很”,因為評論君來參加第二屆進博會的採訪報道了。我記得,前兩年,有位年輕媒體人在朋友圈寫道:沒有調查過,普通人是如何看待記者節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天,絕大多數的記者與平常並沒有什麼兩樣,或是行色匆匆於採訪途中,或是奮筆疾書於案牘之前。記者,記著。在採訪報道進博會中,度過這個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還是一件蠻有意義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評論君在進博會採訪時,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今年是評論君第二次來參加進博會的採訪了。在品質生活展區看展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家捷克水晶玻璃製品的展商,參展的工藝品有玻璃器皿,也有水晶珠寶,美不勝收。旁邊的一位同事問道:“去年你們也來參展了麼?印象中都沒見到你們的展品啊。”一位工作人員回答說:“去年也來了,不過最開始只是想試試水,展臺比較小,展出的工藝品也比較少,但沒想到市場反響那麼好!今年特意申請了更大的展區,帶來了更多的產品!”

從首屆的“頭回客”,到第二屆的“回頭客”,剛開始初嘗紅利,而後鉚足了勁“搶佔”更大展位、亮出更多好產品,這樣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彰顯著進博會強大的“磁場效應”。

“头回客”为何成了“回头客”?| 睡前聊一会儿

哪裡有市場,企業就會到哪裡去,這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再樸素不過的道理。一個很好的案例,就是服務貿易。進博會服務貿易展區,打破了很多人的想象。很多人或許會以為,服務貿易,針對的是服務,實物展品本來就比較少,觀眾可能不多,會場可能冷冷清清。事實恰恰相反,觀眾不但絲毫不少,甚至可以用人流如織來形容,參展商也是熱情十足。一家旅遊公司展臺的負責人說道,除了宣介自身、對接中國的採購商,參展本身也是一個市場調研,通過分析採購商和觀眾的人數、關注點,一方面能進一步瞭解中國旅遊市場到底有多大,另一方面也能改進服務,更加精準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中國市場,世界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爭當“回頭客”,正是因為從進博會這個平臺,看到了中國廣闊而富有活力的市場。

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不僅有量的擴大,更有質的提升。進博會在滿足中國老百姓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也為世界各國創造著巨大商機。以新西蘭乳品企業紐仕蘭為例,在首屆進博會之前,紐仕蘭每週在中國的銷量為3000瓶,進博會後,每週的銷量最少3萬瓶,最高則達到8萬瓶,是原先的26倍。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低溫鮮奶的大量需求,也讓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駛入“快車道”。

可以說,進博會不僅是一個產品展示平臺,更是參與中國消費市場升級的重要通道。也正因此,在第二屆進博會尚未召開之時,第三屆進博會的簽約企業就已經超過百家。一位參展商甚至感慨,“不來中國,哪有機遇?”

“头回客”为何成了“回头客”?| 睡前聊一会儿

如果說,中國巨大的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讓“頭回客”看到了機遇,那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各項舉措,則堅定了他們當“回頭客”的信心。今年9月,一輛2019新款依維柯汽車抵達上海,成為第二屆進博會的首件通關展品,通過ATA單證冊方式報關,這輛車的通關手續僅用了短短几分鐘。放在更大的視野來看,從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到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全面實施,從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到即將實行的外商投資法,中國擴大開放說到做到、一諾千金,一些重要政策制度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中國的行動,既彰顯著我們“開放不止步”的堅定決心,也為各國企業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進博會聽著很遠,其實離每個人都很近。去年進博會後,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在二三線城市,都會發現,生活有了一些不一樣。馬來西亞貓山王榴槤、意大利血橙、新西蘭和智利的車釐子等生鮮產品,讓人們在水果店有了更多的選擇;網購意大利“網紅小家電”,能以海淘價格享受全國聯保;加油站裡有了東歐護膚品……這些進博產品悄悄地為很多人帶去了生活的“小確幸”。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頭回客”的新朋,還是“回頭客”的舊友,我們都歡迎。

這正是:試水方知市場闊,客商競相來進博。相知不以山海遠,世界喜結共贏果。

(文| 陳 凌)

“头回客”为何成了“回头客”?| 睡前聊一会儿

薦書

《與時代談談心——睡前聊一會》

“头回客”为何成了“回头客”?| 睡前聊一会儿

簡介

兩年前,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年輕人,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開了個小欄目——“睡前聊一會兒”。聚焦文化現象、社會心態,以大時代為底色,以輕閱讀為指向,與年輕人360°無死角對話,這個欄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讀者,成為了近300萬人的睡前必看的讀物。

化身“黨報評論君”觀世相,這一欄目提供了一個觸摸時代、感知社會的窗口,成為主流媒體評論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嘗試。以坦誠與真摯的姿態觀察世界並不容易,以文字推動更多人理解、包容社會的多元則更難,但是這本書做到了。

— 京東已售,掃碼即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