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上朝故意將衣服反著穿,和珅告狀卻被罰款十萬兩,這是為什麼?

刺蝟七七


乾隆時期,和珅在朝中掌握大權,他也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撈取利益,他的身價要比國家的收入還要多。和珅他撈錢確實是有一套,那麼他這麼瘋狂貪汙,在朝中是否會有一些人看不慣呢?


在民間是有傳說,認為劉羅鍋算是和珅的剋星,可實際上,劉墉可不是什麼善茬,他身材高大,也不是什麼駝背,他與和珅之間也不是什麼對立的關係。劉墉他是非常會為自己考慮的,他可不敢隨意去得罪和珅,好不容易成為軍機大臣,他可不願意丟了自己的官職。當時乾隆把國家也治理得非常強盛,他覺得天下太平,自己當然可以去放心享受,還有和珅幫自己撈錢處理政務,他也對國事沒有那麼上心,反而更加信任和珅。

在他這種奢華的生活中,和珅撈錢的路子就越來越多。有一次乾隆帶著大臣在花園裡面遊玩,卻看到有一條御道泥濘不堪,這裡位置非常偏僻,很少會有人過來,乾隆這次過來後,還不小心崴腳,他心裡就非常生氣,畢竟當場還有不少的大臣。


他可是要面子的人,因此他立馬就把內務府總管叫過來,御花園修路這可是內務府的事情,沒想到他們就這樣糊弄皇帝,這可是要撤職殺頭的事情,把內務府總管給嚇得夠嗆,此時和珅就主動過來,他覺得這是一個賺錢表現自己的好機會,於是他向乾隆建議,這條路讓他來負責修,乾隆當然心裡也沒有當回事,他就把修路的事情交給和珅來處理,那麼和珅他到底打算怎麼來處理修路的事情呢?他找人測算了一下這條路的修築成本,總共是需要一萬兩。

但他卻給乾隆帝報的成本是十萬兩,他表示這條路要想修好,必然是要用漢白玉鋪路,可現在手頭上沒有現成的材料,就需要從山東這些地方再運,這下成本自然就非常高。


乾隆這個人也是大手大腳,他覺得這點錢不是什麼問題,因此就很爽快就批准,結果和珅得到十萬兩的預算,他實際修路也沒有用多少,只是把原來的路面的材料當做基礎,上面隨便鋪一層漢白玉,這下路就真的修好,他從中賺取數萬白銀。這件事被劉墉知道,他心裡對和珅的這種做法也是非常不滿,於是他在乾隆過去查看修好路面的時候,故意把自己的朝服給反著穿。乾隆看到他的樣子就問他為何要這麼穿,劉墉就表示和珅將露面翻了一遍就能賺取十萬兩白銀,他也想像和大人那樣賺錢,這才反著穿朝服。

和珅一聽他這麼說立馬就嚇壞了,乾隆其實心裡非常明白,不過這種修路的小事他不願意多問,和珅當然不能說自己是貪汙了這些錢,於是他就只能表示,自己經過嚴格的測算後,用最省錢的方法修好路,前後為皇帝也是剩下九萬多的白銀。


可他既然是這麼表示,那麼銀子他不可能自己拿走,就只能老實把白銀都交給皇帝,結果他這一分錢沒有撈到,還都交了罰款。從這件事能夠看到,和珅這個人確實是貪得無厭,甚至把賬都算到皇帝的頭上。

乾隆後來也沒有處理和珅,這種事情不會動搖他對和珅的信任,劉墉雖然沒有讓和珅賺錢,但他也沒有打擊到和珅。後面他該怎麼貪還是怎麼貪,那麼和珅為何能一直得到乾隆帝的信任呢?

主要是他對乾隆的那些心思非常瞭解,他可以滿足皇帝無止境的貪慾,和珅他也確實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可以讓皇帝去放心享受富足的生活,有和珅在手下做事,乾隆過得也是非常舒服。但乾隆這麼精明的人,他對於和珅這樣的貪官還是有數的,他沒有動和珅,只是因為和珅一直在自己的控制中,什麼時候想動他就可以把他拉下來。


貓眼觀史


劉墉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清朝中期官員,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一定是無比廉潔的,和和珅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劉墉和和珅之間的故事也廣為流傳,題中所描述的就是其中一個,下面筆者為大家娓娓道來。

<strong>

事情要從乾隆皇帝說起,有一天乾隆閒來無事,在皇宮裡散步,走到午門的時候突然抬頭一看,發現午門到正陽門的這一段御道年久失修,非常陳舊。為了維護皇家的體面,應該進行一番修繕,這件差事就落到了乾隆寵臣和珅的頭上。和珅接到任務可就動了心眼,三天後早朝,和珅向乾隆彙報了修繕御道的準備情況,他說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但如果全部換新至少要花費十萬兩白銀。

乾隆是非常相信和珅的,加上乾隆對御道修繕所需的費用也有一個大致的預估,如果從房山等地運送石料,加上工匠雕刻,十萬兩銀子也差不多,所以二話不說就給了和珅十萬兩白銀。很快,御道兩旁搭起了工棚,數百匠人叮叮噹噹地幹了起來,只是這御道兩邊好像被人故意用草苫遮住了。<strong>

沒過一個月,御道提前竣工了,可劉墉無意中發現了御道中的貓膩,原來和珅為了節省成本,中飽私囊,在修繕御道的過程中並沒有到房山採辦新的石料,只是讓工人將原來的石料挖出來,讓工匠在原來的反面重新雕刻。最後將下面的路基進行平整,把重新雕刻的石塊鋪在上面,效果和新的一模一樣,但成本卻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第二天早朝,劉墉故意在旁人進入太和殿後,將身上的朝服反穿在身上,跟在後面進了太和殿。乾隆坐在龍椅上往下一瞧,反穿著朝服的劉墉顯得格外顯眼。和珅非常善於看皇上眼色,他見皇上不斷往人群后面瞧,就順著皇上的目光發現了反穿衣服的劉墉。當時對官員上朝時的朝服是有明文規定的,如果朝服不正,是要判罪的。

和珅便故意幸災樂禍的問劉墉:“劉大人,你今天怎麼啦”而劉墉面對和珅的刁難卻絲毫沒有反應,直到乾隆用責備的語氣詢問劉墉:“劉愛卿,你怎麼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這時劉墉才像是剛發現一樣,連忙走出去穿好衣服才返回朝堂。回來之後,劉墉便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strong>

和珅眼見事情瞞不住了,連忙站出來解釋說:“為臣該死,確實未去房山採石,只是將原有的石塊翻轉過來雕刻了一下,重新鋪上。”並將之前侵吞的銀兩如數奉上,直到這時,群臣才明白劉墉反穿朝服的用意。為了獎勵劉墉,並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劉墉反穿朝服的深意,不會加以責罰,乾隆賞給劉墉三件嶄新的朝服,這件事情就算這樣過去了。

劉墉和和珅雖然同朝為官,但劉墉的官階卻一直比和珅低一點,直到嘉慶二年(1797)才坐上正一品的位置。和珅深受乾隆信任,又善於逢迎,能討聖上歡心。二人相識20多年,前者是清官典型,後者為貪逆之首,雖同朝共事,卻有所保持距離。


鄧海春


劉墉究竟做了什麼事情?可以讓一向愛佔小便宜的和大人,拿出了10萬兩?其實有關於這件事情,有這兩著故事和它對應,不僅僅是劉墉把衣服倒著穿。


劉墉倒穿衣服,為何和珅拿了10萬兩?

話說乾隆皇帝這天帶著幾個大臣,在御花園裡面溜達。一邊觀賞風景,另外一邊和大臣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突然路過一條小路,發現這條小路坑坑窪窪,很久都沒有修葺了。

作為皇帝的行宮,怎麼能有這種上不了檯面的路?在皇宮裡面修路屬於後勤,也就是歸屬於內務府管轄。而內務府的總管正是和珅和大人,所以皇帝就把他叫了過來。

“和大人,你看這路坑坑窪窪,趕緊找人把他修理一下。”在這逛了沒多久,皇帝感到累了便回宮休息了。第2天早朝的時候,和珅就送上來一個摺子。

摺子裡面是有關於這次修路的預算,包括石料費、工人費等等,加起來竟然需要10萬兩。皇上養尊處優,也不知道柴米油鹽的價格,真的以為需要這麼多錢,於是大筆一揮批了。

這條路在一個月之內便完工了,和珅把這個消息報告給皇上。皇上一聽還非常高興,本來以為修條路還得半年,沒想到一個月便完工了。

但是轉眼一看,為何劉墉今天上朝把衣服穿反了?這可是朝堂之上,豈能如此的隨便?於是責備劉墉,你到底是怎麼回事?穿個衣服都能穿反。

劉墉趕緊稟告皇帝:“皇上有所不知,和大人只是把路翻了個面,就能拿到10萬兩。我尋思著今天把衣服穿反,皇上一高興說不準還能賞個兩三萬兩。”

原來和珅雖然是修路,但是根本就是搪塞行事。只是把路基翻了出來,然後把下面的石頭放到上面,稍微的打磨一下,就成為了一條新路。前前後後加起來,估計幾百兩都不到。

只是翻了個面的功夫,就從皇上這裡拿走了10萬兩。和珅聽了之後嚇出一身冷汗,趕緊跪在地上不斷的求饒。不僅把之前的10萬如數奉還,還從家裡面拿出10萬兩作為補貼。

劉墉運了幾個箱子——差點讓和珅垮掉

這一段故事是來自於《宰相劉羅鍋》當中,事情的背景是發生在劉墉掃黃打非的時候。和珅在怡紅樓認識了一位明叫吟紅的姑娘,可謂是美若天仙。

於是他讓郎世寧給吟紅畫了一幅肖像,衣服半遮半掩,充滿了誘惑的味道。劉墉竟然膽大到在朝堂之上,把這幅畫進獻給了乾隆。

乾隆非但沒有生氣,反而下朝之後就把和珅招到後面,問他這裡面的姑娘是誰?原來乾隆的香妃剛剛去世,不願意讓任何妃子侍寢。


所以和珅才想出來這種辦法,乾隆以前的妃子每次送過來都是包好被子,然後腳從下面鑽進來。哪見過如此誘惑的女子,什麼香妃不香妃的,全部拋在腦後。

然而當時劉墉和他老丈人正在主持京城內的掃黃打非,沒想到把皇帝打到了。他和他的老丈人嚇得路都走不了,劉墉的老婆給他出了主意。

可以夜審皇帝,趁著天黑看不見,隨便就糊弄過去了。當天晚上升堂,才剛剛把乾隆與和珅帶上堂來,後院突然著起了火。所有人都跑去救火,兩人趁亂逃走。

為了避免和珅與乾隆懷疑,劉墉還假裝去追了一段路。雖然後來有驚無險,但是也徹底惹怒了乾隆。再加上和珅在旁煽風點火,乾隆一生氣把劉墉貶到了江南。

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劉墉用打造的十幾口箱子,裝著不知道什麼東西準備出城。但是被和珅攔了下來,十幾個箱子也都被扣了。打開之後發現,裡面竟然全部都是金條。

這一下可讓和珅樂開了花,原來劉墉的清廉都是假的。就在第2天早朝,劉墉準備做最後的告別。和珅突然把他叫住,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乾隆,十幾口箱子也被抬上大殿之上。



當箱子打開之後,驚呆了滿朝文武,都沒想到劉墉是這樣的人。結果劉墉隨便拿出其中兩根金條,輕輕的一碰便碎了。原來金條是假的,外面只是包了一層黃料。由於當時天黑,和珅也沒有看清楚。

結果這次輪到劉墉不樂意了,自己抬著十幾箱的金子,怎麼在和府過了一晚上,第2天全部成了土克拉。然後開始在大殿上哭喊,這個時候乾隆看出來什麼意思了。

原來劉墉被貶江南,而此時江南發生災禍,正愁著沒有錢賑災。想讓乾隆出錢,乾隆又不是很樂意。乾隆看出來劉墉的意思後,順水推舟也責備和珅。

這個時候和珅還不明白就是傻子了,只好自己吃虧拿了所有的錢出來。結果就是劉墉臨走前,還坑了一把和珅。搜家的時候,和珅家裡面所有的金條都拿出來了,最後還差點沒夠十幾個大箱子。


史之策


劉墉,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是個聰敏睿智的大忠臣,他對待魚肉百姓的貪官不留情面,經常戲弄那些魚肉百姓的大貪官。

和珅,是一個大貪官,而且還是乾隆時期最大的貪官,可謂“百貪”之首,貪官們都是活在和珅的陰影之下的。

這兩個人註定的不是一路人,和珅是劉墉打擊的對象,雖然在真實歷史上劉墉是萬萬不敢動歪腦筋動他和珅的,但這卻架不住民間人士的遐想,於是便也有了這一出劉墉專門反穿朝服,揭發和珅罪過的事件。

這件事還要從乾隆皇帝說起,乾隆皇帝是一個極其愛好奢侈的人,雖然奢侈,但大清卻依舊強盛,畢竟經歷了康熙雍正兩位帝王的勵精圖治,乾隆皇帝只需要敗家就夠了,不需要考慮其他事情,不僅是貪圖安逸享樂,乾隆皇帝還自封十全老人。

一日,乾隆路過正陽門的時候,看到了一條坑坑窪窪的道路,這樣的路在宮外或許很是常見,但那可是在宮內,代表的都是皇家的臉面,於是乾隆不高興了,這不,一見乾隆不開心了,和珅就小跑著出來攔下了修路的活計。

和珅對乾隆打了保票,說是一個月的事件,必然將這條漢白玉鋪成的金貴路子修好,乾隆對他也是極其信任,放手讓他去做了。

經過勘探,手下告訴和珅,修好這條路,需要花費一萬兩白銀,一萬兩白銀在普通百姓看來的確是一輩子都不敢奢望的,但是在乾隆看來卻是再少不過,為了謀點利,和珅還專門將這個一改為了十,打算謀取九萬兩的利潤。

上報給了乾隆,乾隆想也沒有想,直接講十萬兩白銀批給了和珅,這麼一來,九萬兩就到手了。

但和珅卻不知足,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和珅決心從修路的過程上在剋扣點銀兩。

於是乎,和珅命人將整個路面翻過來,當作地基,然後在上面鋪上一層漢白玉,直接就節省了一半的銀兩。

和珅小把戲自然被劉墉看破了,為了暗示給乾隆這件事情,劉墉趁著一次上朝的機會,特意將朝服反穿,藉此來諷刺和珅將路面翻一下就貪汙了近十萬兩白銀的事情。

劉墉穿反了朝服,和珅第一個反應過來,並且直接則被劉墉,說他這樣做是對乾隆的大不敬,如果讓皇帝知道了連皇帝御賜的朝服劉墉都敢穿反,劉墉別想再有好日子過。

劉墉卻是不緊不慢的,不就沒有絲毫未具,反而是直接對和珅說,和珅他將路面翻了一下就賺了近十萬兩白銀,他劉墉也想學一下和珅這種本事,將朝服翻一下,不說賺十萬兩,賺個幾百兩的銀子也就夠了。

和珅聽了,臉色大變,立刻向乾隆求饒,說是自己這樣做只是為了節省開支,省下來的錢也不會私藏,還是要充公的,而且還許諾,會再次將這條路翻修一遍。

當然了,這種故事情節只存在於老百姓的想象之中,是不會真實存在的,和珅依舊是那個在乾隆身邊紅得發紫的和珅,並不會有人敢真的動他。


魏青衣




話說從紫禁城的午門到正陽門的這段道路,因為往來的車馬太多,路面就顯得凹凸不平,非常的不好走。乾隆就讓主管內務府的和珅負責把這段路修好,能夠撈錢的事和珅當然不會錯過。

在歷史上,在主要的道路上鋪設的都是青石條,這樣道路壽命就會長一點。給皇宮裡修道路用的是房山縣鑿下來的石頭,翻修道路的成本就更高,先要把舊石條挖出來運出去扔掉,在鋪設新的道路。

根據工程難度報價10萬,乾隆皇帝大筆一揮就把字簽了。和珅是聰明人,從他手裡過的錢都要截留一部分,虧本的買賣他不幹,他又不是白求恩。

和珅靈機一動,就把舊的青石條挖出來翻過來鋪,也就是說埋在地下的青石橋的那一面依然是平整的,現在變成了正面。整個道路就像全新的一樣,工程驗收OK。這樣就省掉了開鑿運輸青石條的費用,往來的物流費用也省了,這一工程實際只花了1萬兩銀子,剩下的9萬輛都被和珅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和珅的老對頭劉墉從來都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他太瞭解和珅了。劉墉認為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就像李元芳說的那樣,其中必有蹊蹺。

劉墉就悄悄找到了參與工程維修的工匠,一開始工匠們不願意說出實情。但劉墉明顯能感覺到這中間是有問題的,他馬上命令劉安扛過來了幾瓶白酒。

俗話說酒後吐真言,喝醉了的工匠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拾的告訴了劉墉。得知真相的劉墉喜出望外,終於找到了一次機會,可以算計一下和珅了。

但是和珅的職務比劉墉高,況且和珅是滿人,劉墉不過是個漢人。如果直接去告狀,和珅的爪牙遍佈朝野,如果搞些手段,查不到真相,那劉墉就吃不完兜著走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劉墉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於是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他就故意反穿衣服。劉墉還可以引起乾隆的主意,很快他就吸引了乾隆的目光。

乾隆問道:劉愛卿,你也是飽讀詩書、懂得禮儀的人,怎麼能反穿衣服呢?劉墉要的就是這個問題,他馬上回答道:我聽說道路都能反過來用,這衣服怎麼就不能翻過來穿呢?



還沒等乾隆說話,機靈的和珅馬上就知道劉墉要幹什麼了。他馬上跪倒:奴才請皇上恕罪,在給皇上修路的時候,為了節省開支,我把路面翻過來了。


乾隆就問道,那怎麼辦呢?和珅知道只有誠懇認錯才能保住官位,只要官位在以後還能把錢撈回來。他馬上回答道:這條路就當臣孝敬,自費給皇上修的。另外臣願意再拿出10萬兩銀子補貼皇宮需求。乾隆也是一個財迷,馬上就照準了。就這樣劉墉反穿衣服,卻讓和珅賠了10萬兩銀子。


新知傳習閣


我們看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瞭解到,劉墉與和珅是一對冤家對頭,雖然真實歷史不是這麼回事,在歷史上劉墉年齡比和珅大,但官職和資歷不如和珅,和珅像一個年輕有為的中青領導,而劉墉更像久經官場的“老油條”,二人沒有針鋒相對的死磕,而是相互欣賞。

在電視劇中,人們更樂見劉墉鬥贏和珅,這是人們樸實的愛恨觀念。本題也是這樣的故事,故事情節大致是這樣的。



有一天傍晚時分,乾隆爺吃罷晚宴出了太和殿溜達,走到午門時,發現右側養心殿一段路破敗不堪,墊在路上大青石板經雨水的沖刷變得高低不平,小石子鬆動,用腳一踢能飛出老遠。路旁的石像變得面目全非。乾隆爺皺緊了眉頭,心想:“我大清乃萬邦之主,從祖上接手基業以來,吾無時無刻都在維護國家的尊嚴,這段路如此破敗不堪,要是讓朝貢的外國使臣看到,豈不是丟大清的臉嗎?”

乾隆是最愛面子最有虛榮心的一位皇帝。他再沒有心思溜達匆匆回府了。

第二天一上朝,乾隆就把昨天看到的情況一說,話音剛落,和珅點頭哈腰的出班奏道“惹皇上龍顏不悅是微臣之罪,臣最該萬死”。

和珅當時是軍機大臣,是乾隆的紅人,我們都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但是和珅聰明,知道如何來錢,乾隆喜歡遊山玩水,和珅通過許多非正常渠道為乾隆提供了經費,別以為是皇帝就可為所欲為,不是正當消費國庫也是不報銷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這個道理。



乾隆聽後對和珅說:“其實這不是你的責任,不必自責。”和珅一聽,打蛇順杆爬,急忙說“微臣願意承擔重修這段路的工作。”“那就有勞和愛卿了,多多受累!”乾隆說道。

“這段路一定要修成樣板路”和愛卿,錢不是問題,面子要緊,在外國人面前,咱丟不起這個人!乾隆囑咐道。“皇上放心吧,我辦事你難道不知道嗎?”和珅得意的說。旁邊的劉墉拱了拱羅鍋腰,乾咳了兩聲。

乾隆好像突然想起來了問和珅,“和愛卿重修這段路需要多少銀子啊?”和珅故作思索狀,然後說:“精打細算也得15萬兩文銀。”好吧,我讓戶部給你撥十五萬兩銀子,但是必須要兩個月完工,荷蘭外交使者馬上要朝貢。”皇上儘管放心好了,只有提前,沒有滯後一說”和珅拍著胸脯打包票說道。這事就這麼定了,散朝。

你道和珅為什麼攬這活呢?原來他有他的想法,要想貪汙你得大修大建,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只要一動工,這裡面就有油水(腦補貪汙腐敗案例),和珅怎能不知裡面的道道?

和珅報價報的高,要15萬兩銀子,他開始內部招標,他的親信說10萬可承包,他的小舅子更狠,說5萬這活我包了。和珅把五萬給了小舅子,他貪汙了10萬修路的錢。

有人可能問,他小舅子用5萬承包豈不是虧大了?放心吧,他小舅子還能掙2萬,只用3萬就能修成,不過質量就別苛求了,說白了就是豆腐渣工程,不過他姐夫是監工和驗收人員,不怕不過關。

可以想象出,這條路根本就不是重修,而是翻新,也就是把原來的石材翻過來繼續用,小石子用水沖沖再墊上就ok了,就這麼簡單,國家的錢經過這一“洗”到了和珅的手裡了,沒操心費力十萬大洋到手,真黑啊!

和珅的小舅子辦事效率還是蠻高的,一個月就搞定了。群臣和乾隆都參觀了一番,都說修的很好,是樣板路。只有劉墉沒有說話。

為什麼群臣都附和皇上說好呢?難道群臣都不懂其中的貓膩嗎?我告訴親們,除了皇上不知道外,群臣都心知肚明,都是看在乾隆寵愛和珅的面子上,誰不識趣揭穿這一切呢?揭穿這一切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

群臣這麼想,可劉墉不這麼想,如此欺瞞皇上,大清江山早晚得敗在這些人手上。思來想去劉墉有了妙計。




第二天,劉墉反穿朝服上殿了,他的舉動讓和珅捉住了把柄,和珅與劉墉不對付,急忙跑到皇上面前告狀,狀告劉墉藐視王法,不尊重皇上反穿朝服上殿,乾隆很生氣,就傳劉墉近前說明情況。

劉墉望著和珅嘿嘿冷笑,笑和珅直頭皮發麻。劉墉跪倒說:“臣反穿朝服不要緊,我一會反穿過來就行了”可是,皇上的御道可不是翻過來就行的。乾隆多聰明,一聽話裡有話,知道劉墉借反穿朝服與和珅“說道說道”“和愛卿,怎麼回事?說說吧。”和珅以為自己做的事露餡了,急忙坦白了,想得到從寬處理。

和珅說道“臣該死,不該貪汙十萬銀子,我現在就退贓,御道我重新修,不要國家一分錢。乾隆這才放過了他。這就是和珅告劉墉不成,自己退回十萬銀子的故事。


秉燭讀春秋


乾隆是一位非常愛面子的皇帝,還是歷史上最喜歡寫詩題字的皇帝,據說他七次下江南,並不是真的微服私訪,主要是遊玩去了,一路題了很多字

有一次乾隆閒來無事讓和坤陪他在宮裡閒逛,當天下著微微細雨,這樣的天氣撐著傘在細雨中漫步,頗有點江南西湖雨中漫步的味道。

可是走著走著,來到了一條行人比較少的道路上,本來很高興的乾隆,看到這條路有點不高興了。

原來這條路因為走的人從比較少,不太被人注意,平時很少有人修葺,路面的石頭已經翻出來,亂七八糟,這可是皇家園林,道路居然破成這樣,乾隆不高興了。


和坤是最會察言觀色的,一看乾隆變了臉,馬上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和坤不旦能看進乾隆的心裡,也很會替自己打算,馬上向乾隆請旨,“皇上,臣馬上去辦理,一定在短期內修好此路”,乾隆點了點,同意了和坤的請求。 “愛卿修路需要多少銀子,可向戶部去申請”,“皇上,臣只要十五萬兩便可將此路修好”。 “好,去申請款項,過幾日有使節來訪,務必儘快完成”,“嗻”。

和坤是最會算計的一個人,要想富先修路,這雖然是為老百姓著想的一句話。但是對於當時的和坤來來講也是如此,他申請修路,從中至少可以賺一半的回扣,所以後來和珅被抄家時,抄出了無數珍寶,基本都是他貪汙得來的。

和坤領了十五萬兩的款項後,回家和小舅子商量,小舅子更厲害,說只要五萬便可將此路修好,和坤便拿出五萬兩給了小舅子,自己留下十萬兩。實際上和坤的小舅子修路也用不了五萬,能用一兩萬也就不錯了,可見都是層層剝削啊。

和坤的小舅子也是個人才,很快便將路修好了,那真是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啊。他是怎麼做的呢,原來他只是把路上的石頭翻過來重新擺了一下,總共也就花了幾百兩吧,剩下的都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這件事被劉墉知道了,劉墉和和坤是死對頭,他怎麼能放過這個可以揭發和坤的機會呢。但是他也知道如果直接和皇上講出來,效果肯定不好,皇上也不一定會相信,於是他就想了一個欲摛故縱的好辦法。

明清兩朝的規矩是最多的,尤其大臣上朝時儀容要非常整齊,如果儀容不整是要受處罰的。偏偏有一天劉墉上朝的時侯居然把衣服穿反了,和坤一看這可是個大好機會,一定要奏劉墉一本。

到了朝堂上,和坤走出朝班,向乾隆皇帝起奏到,“皇上,臣和坤要參奏劉墉儀容不整之罪,他今天居然膽敢反穿朝服上朝。” 乾隆一聽,這還得了,便問劉墉這是為何。劉墉說,“萬歲,臣反穿朝服不算什麼,可是有人居然敢欺瞞皇上,修路時把原來的石頭翻過來,只花費幾百兩銀子,卻敢申請15萬兩,這樣的人必須要治他的罪 ”。

乾隆一聽便明白了,這時和坤嚇得趕緊自行請罪,除了交出中飽私囊的十萬兩,還從自己的私財裡拿出十萬兩來贖罪,乾隆必竟是偏愛和坤的,看他已經認罪,便饒恕了他,只讓他把路重新修好便可以了。

和坤和劉墉鬥了一輩子,他們兩個人的糾葛多的數不清,藉此機會再給大家講一個劉墉戲鬥和坤的故事。


和坤後來雖然成為清朝權傾朝野的大員,但是最初還是從基層做起的,最早的時侯是乾隆身邊的帶刀侍衛,每天晚上都要負責巡營的工作。 他一邊挎著刀,一手提成燈籠,燈籠裡面只有一截蠟燭,到了天亮的時侯,蠟燭就只剩了一個蠟頭,日子久了大家就給和坤起了一個蠟頭的綽號。

開始時和坤沒有地位,他沒法和別人不高興,但是隨著地位越來越高,別人還在私底下叫他“和蠟頭”,他就很不高興了。 他想怎麼樣才能把這個不好聽的綽號去掉呢,他想想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想把這個不好聽的去掉,就得先換個好聽的才行。

和坤想找個有學問的人來給自己起個名字,於是他就找到了劉墉,沒想到劉墉居然滿口答應了。

轉眼到了和坤五十大壽,和坤把大家都請來了,差不多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有一些是和坤親自請來的,當然更多的是趨炎附勢的。

和坤在海山堂裡大擺宴席,酒過三巡,和坤開始站起來講話。 “歡迎大家來參加我的五十大壽,過去呢,我有個不雅的綽號,具體是什麼我就不說了,今天借我五十大壽之機,劉墉大人給我重新起了一個號,叫海山居士”。

“為什麼叫海山居士呢,一是取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意,同時皇上還賜了我一副對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所以今後我就叫海山居士了” , 大夥都鼓掌附應。

一晃半天過去了,大家也吃飽喝足了,和坤把各位賓客送走,看著海山堂三個字很是高興。 可是再往供桌上一看,剛才還點著的兩根大蜡燭已經快燒盡了,原來寫著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蠟燭,一邊剩了個海字,一邊剩了個山字,而蠟燭也只剩下了蠟頭,這意思還是海山是蠟頭啊,和坤氣不打一出來,還因此生了一場病。

當然這些故事也有可能是大家想像出來的,和坤因為貪了許多財物,後來的結局也比較悲慘,不旦失去了生命,還被抄了家,一生剝削積攢的財物都被抄走了。不義之財早晚會還是失會去,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人還是應該恪守本分才行啊。(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焱袶


看了好幾個回答,都在講故事,卻沒有說明出處,似乎把這個當成真實的歷史事件來講。

“劉墉反穿朝服”出自成書於道光年間的《官場鬥》,又被稱之為《滿漢鬥》《君臣鬥智》,僅從名字上聽立馬就能聯想起兩部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實際上這兩部電視劇也參考了很多民俗說話作品。

而《官場鬥》又是根據《劉公案》中部分情節改編而成的,都是民俗說話作品,屬於評書說唱類文化作品。

雖然故事主角是以乾隆年間劉墉為原型,但其本身就是小說類型的,不可與真實歷史對號入座。儘管如此,作品中的故事懸念迭起,內涵深刻,對政治有很多隱喻,故而深受廣大老百姓喜歡。

反穿朝服

《反穿朝服》是《官場鬥》第12回,講述的是劉墉反穿朝服,意有所指,最後揭露和珅欺君斂財的故事。

話說一日乾隆來到午門散步,發現一段石板路坑坑窪窪,有失皇家體面,故而下令讓和珅承辦“修葺路面”的工程,讓他出一個預算,兩個月內完工。

和珅向來雁過拔毛,對於此事自然樂此不疲,於是上摺子說“所需石料要從數百里外的房山採辦,石匠粗製濫造,故而工程浩瀚,即便從緊開銷,至少也需白銀十萬兩”。

乾隆養尊處優哪知物價高低,欣然應允。果然沒多久,這段路就開始敲敲打打的開工了,不到一個月便竣工完成。乾隆視察,果然平展無遺,認為和珅辦事有功,廢寢忘食才能提前完工,故而賞銀1萬兩。

劉墉聽聞此事,覺得必有蹊蹺,打聽之下,發現和珅根本並未採集新的石料,僅僅是讓工人把原來的石料翻過來再次雕刻,便煥然一新,僅花費1萬兩。

於是劉墉打算第二天揭發此事,在上朝之時,故意反穿朝服,百官以為劉墉頭腦發昏,一時沒留意,乾隆自然也看到了,心想“劉墉此人平時非常重視儀表,辦事警惕謹嚴。怎麼今天竟然昏頭昏腦,朝服反了都不知道”,不禁暗自皺眉。

乾隆的表現被和珅敏銳的捕捉,於是替乾隆發問“劉大人,今天這是怎麼了”,劉墉置若無聞。

乾隆無奈之下,說道“劉愛卿,你怎麼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

劉墉這才出去把朝服穿好再進來面聖,然後對乾隆說道:

啟奏皇上,微臣本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切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不言而喻,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潤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產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覺察了吧?

和珅見事發,慌忙下跪伏法,並答應重新修葺。

乾隆便將和珅貪汙的9萬兩收歸國庫,並貶職一級,責令和珅自掏腰包完成工程。

和坤只得自認不幸,表現認罰,並連連謝罪。

紀曉嵐奏道:“皇上,劉大人參奏有功,理該有賞。”

乾隆皇帝朝劉墉笑道:“好,朕賞劉愛卿朝服三件。不過,下次你切勿將它再穿反了”。

這就是劉墉反穿朝服,智鬥貪官和珅的故事了。《官場鬥》《劉公案》中有很多諸如此類的案件,展現了劉墉機警正義的清官形象,故而口口相傳,被收錄在劉寶瑞大師的單口相聲中,非常精彩。當然,當故事聽就好了。


史味人生


在諸多影視劇中,劉墉和和珅的關係被刻畫得涇渭分明:一正一邪,一忠一奸,於朝廷內外不斷鬥法,這其中,劉墉從來都是正義和智慧的化身,而和珅永遠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跳樑小醜。本題目所涉及的事件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故事是這樣子的——

一日,乾隆從午門前往正陽門,發現有一段路年久失修,坑坑窪窪,且石子鬆動,惹得她很不高興。於是他下旨修繕此路,為了博得乾隆的歡喜,順便從中撈一筆,備受寵愛的和珅自告奮勇領了這份差事。

(正陽門)

徵得同意後。和珅從國庫支出15萬兩用於重修此路。然而這15萬並沒有全部用於修路上,和珅從中貪汙了10萬,以5萬的價格外包給了親戚。和珅從中漁利,親戚也不例外,於是修葺這條路實際上只花了不到了2萬兩銀子,這麼低的成本,光材料費都不夠的,所以這條路只是把原來的石頭洗洗翻過來重鋪了一遍。

(和珅)

等到順利竣工後,乾隆興高采烈地帶領諸臣前來觀瞻,隨行的大臣們紛紛誇讚這項工程令人滿意,唯有劉墉默不作聲,不發表任何意見。

等到第二天上朝,劉墉一反常態,竟然反穿朝服公然登堂,這可把和珅高興壞了,立即向皇上打小報告。乾隆果然十分惱怒。召劉墉上前回話。只見劉墉神態自若,款款而道:“臣反穿朝服不要緊,我一會反穿過來就行了。可是,皇上的御道可不是翻過來就行的。”

(乾隆時期名臣)

乾隆多聰明,一聽話裡有話,便直接詢問和珅鋪路的事兒。和珅見事情瞞不過去了,只好老實交代了事情的原委,並保證將銀兩全部退回國庫,自己掏錢重新修築這條路,乾隆這才不追究他的責任。

這就是此題中和珅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故事。

團隊特邀嘉賓:颶風娛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這是一個現代非常精彩的相聲段子,並非正史記載。段子中,劉墉跟和珅、乾隆那是斗的不亦樂乎。

劉墉素有“劉三本”之稱,劉墉參人,不把人給參倒了,是絕不會罷休的。而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多被乾隆庇護,和珅也是趁機大撈特撈,積累了萬億家財。結果,因為一件事,劉墉跟和珅又掐了起來。最後不但和珅賠了十萬兩銀子,乾隆也被劉墉參了一本。

話說北京郊外有一座山,名曰玉泉,只因山中有泉,其“水清而碧,澄潔似玉”而得名。玉泉山山清水秀,風景優美,乾隆每年天氣清爽之時,就會到此地遊玩賞景。乾隆有次一高興,還御賜玉泉水為“天下第一泉”,並親筆題寫了“玉泉趵突”四個大字。

這一年,乾隆又去玉泉山遊玩了一番,但回宮之後,卻連續三天都沒上朝。大臣們都很奇怪,向來勤政的皇上怎麼突然不上朝了?一打聽,原來是因為乾隆“腰疼”呀。這都是讓來往玉泉山的“御路”給顛的。

從紫禁城到玉泉山的“御路”因為年久失修,早已經是坑窪不平。每天來往於紫禁城與玉泉山的運水車,都因為道路顛簸,經常會遇到斷軸、翻車的事情。這就更不要說已經上了點年紀的乾隆了,這麼來回一顛,如果一點事都沒有,那倒是奇怪了。

乾隆犯了“腰疼”的事情,自然瞞不過和珅。這位“蠟頭”和中堂一聽到消息,眼睛一亮,嘿,溜鬚拍馬,順帶發財的機會來了。和珅屁顛屁顛的跑到了乾隆面前,帶著滿臉的哀痛,表示對乾隆的身體不適,感同身受,深感不安。乾隆被和珅這麼一慰問,也倍感欣慰。

和珅慰問過後,說:“奴才身受皇恩,無以報效,特向皇上請旨,奴才願親自監工,重修紫禁城到玉泉山的御路。”

乾隆一聽:“好呀,還是和愛卿忠心於朕,肯替朕分憂。那你修路需要多少銀兩呀?”

和珅早就盤算好了,說:“御路所有條石皆採自房山,原本開採運輸條石,就要十餘萬兩的費用,再加上更換運走舊石的費用數萬兩,需要約二十萬兩。但由奴才親自前往監工,著力節約,十萬兩白銀應該夠了。”

乾隆一聽:“行呀,還能給朕節約十萬兩銀子的開支,那就交給你去辦吧。”

和珅領旨,興沖沖的走了。結果,不到幾天的功夫,路還真就給和珅修好了。乾隆在和珅、劉墉的陪同下,親自查看了新修的御路,果然平整如新。乾隆非常滿意,直誇和珅辦事得力。

劉墉就奇怪了,心想這和珅厲害呀,竟然只花了十萬兩白銀,這麼快就幹完了要花二十萬銀子才能做好的事情,其中一定有貓膩。劉墉作為言官,職責就是監察所有官員,暗中就去做了調查。

劉墉不查則已,這一查,真相大白於天下。原來,和珅修路用的石頭,根本就不是新開採的,而是就地將舊石頭翻轉,原本朝上的,翻個兒轉朝下。之後,將石頭下部墊平,將原本沒有磨損的條石下面,變為了上面,稍作清洗打磨,轉眼間舊條石就跟新開採的一樣。這麼個幹法,整個工程算下來,花一點點銀子就足以搞定了。

只是,和珅這麼幹,雖然節省了成本工期,壞處也是有的,翻個的條石用不長久呀。這些條石早已久經碾壓和雨水的侵蝕,質地已經發生了變化,更容易損壞,使用不了多久,就又是坑窪不平了。

劉墉查明瞭真相,一拍大腿,好你個和珅呀,果然奸猾呀,就這麼著就欺騙了皇上,不僅得到了皇上的表揚,還白白得了近十萬兩的銀子,這必須稟明皇上呀。

於是,劉墉連夜寫好了奏摺,第二天上朝就呈給了乾隆。

乾隆拿過奏摺一看,嚯,寫這麼多,這要看到什麼時候呀,就對劉墉說:“劉墉,這上邊都寫了些什麼呀,直接講給朕聽。”

劉墉一聽,噢,合著我白寫了。行,您是皇上您說的算,那我就說吧:“啟奏萬歲,和珅有負聖恩,竟然給‘御路翻個兒’,以舊代新,虛領冒功,貪贓枉法,理應治罪!”

乾隆一聽,就有意袒護和珅,畢竟和珅修路是自己指定的,而且還親自去查看過新修的路,已經表揚過和珅了,現在再治和珅的罪,不就是顯得自己無能,打自己的臉了。嗯,這個摺子,不能準。

乾隆想畢,就說:“劉墉,此事等朕查明之後,再做處置,你先退下吧。”

得,劉三本的第一本沒參下來。但劉三本的名號可不是白來的,明天繼續唄。

第二天一上朝,劉墉在金鑾寶殿之上,還是昨天的一套。這次劉墉剛說到“御路翻個兒”就被乾隆攔住了:“朕知道了,待查明之後再議,下殿去吧。”好麼,劉墉直接被轟出了大殿。

嘿,劉三本這倔脾氣上來了,還就不信參不下來了。第三天,劉墉繼續上奏章,繼續口述。乾隆實在聽不下去:“是不是又要參和珅‘御路翻個兒’,徇私枉法呀?都三天了,朕都會背了。”

接著乾隆又說:“劉墉啊,不是朕不准你的本,你太過份啦。左參文,右參武,參完總兵,參巡撫,你沒完啦。今兒又參和珅,朕要是準了,明兒你還不得參朕呀?”這還真被乾隆給說中了,劉墉後面還真敢參他。

和珅連續聽了三天劉墉參自己,皇上都沒準,不由得心中暗自發笑,下朝後,故意湊到劉墉面前嘚瑟。

劉墉這個氣呀,好你個和珅,仗著皇上護著,就這麼飛揚跋扈,行啦,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次日上朝,劉墉邁著個方步,一步三搖的往大殿上走。眾大臣一看劉墉,都樂了。原來,劉墉將帽子、朝服、朝珠的方向全翻了個,前後反穿著就上殿了。

和珅一看,嘿,你個劉墉,這成何體統,竟然敢反穿朝服上殿,你都連續參我三天了,今兒必須參你一本。於是,一上朝和珅就向乾隆參奏劉墉衣冠不整,不尊禮法,有失體統。

乾隆一聽,那就看看吧。乾隆一看到劉墉的打扮,當時就來火了:“好你個劉墉,反穿朝服,成何體統!你違反祖制,有失官體,損害國威,你可知罪?”

劉墉一聽,嗨,就等你發火了,就問道:“萬歲,微臣反穿朝服,朝服翻個兒有罪?”

“有罪!”,乾隆氣呼呼的說。

劉墉暗自一樂,繼續道:“那和珅給‘御路翻個兒’,有罪沒罪呢?”

“當然有罪……”乾隆話剛出口,後悔了,都被你個劉墉氣糊塗,你原來在這等著我呀。可是,金口玉言又不能反悔,怎麼辦?嘚,和稀泥吧,兩邊各打五十。

乾隆只得下諭旨,讓劉墉、和珅各自速速糾正錯誤,寫奏章深刻檢討自己的過失,就既往不咎了。

和珅一聽,暗自懊悔,幹嘛非要舉報劉墉呀,倒是給自己惹了麻煩。好麼,你個劉墉,讓我重修御路,不但要賠上剛剛賺來的十萬兩銀子,還要自己再搭上十萬兩銀子呀。這次和珅是偷雞不成,反失把米,賠大發了。

和珅自然不肯甘心呀,到了朝房,就跟劉墉說:“劉大人,你參人的功夫這麼厲害,但是有一個人,你肯定不敢參。”

劉墉剛剛勝了一場,正高興呢,隨口道:“只要是犯法的,沒有不敢參的。”

和珅一聽,馬上說:“當今皇上!”

劉墉聽了倒吸一口涼氣。不過,牛皮吹出去了,那就得上呀,乾隆要倒黴了。

劉墉就跟和珅一起請求覲見,乾隆準了。

乾隆一見到劉墉,就說:“和珅,劉墉,你們有什麼事呀,說吧。”

劉墉剛要說話,乾隆一看,感覺事情不對,他原本是想和珅回報的,馬上對劉墉說:“劉墉,今天是參文不準,參武不依,國事不議,有奏章朕也不看。”

嘚,劉墉還沒說話,路都被乾隆給堵死了。劉墉是誰,眼珠一轉,計上心頭,接著乾隆的話說:“臣剛才跟和大人討論大清律,有一條不明,特來向皇上請教。”

乾隆一聽放下心來了,只要你不是來參人的就好。既然是請教問題,正好,朕也給你展示一下朕對大清律法的熟悉程度,就說:“哪一條呀?”

劉墉說:“臣愚鈍,還煩請皇上拿出大清律原本出來一看。”乾隆準了。

劉墉翻到了一條,念道:“偷墳掘墓,偷墳掘墓,偷……”

乾隆不耐煩了:“你個劉墉,自恃有才,連念都念不好,朕都會背了。‘偷墳掘墓,斬立決!’”

劉墉一聽,好呀,魚上鉤了,就等你這句了,接著話問道:“臣這裡有所不懂,這個斬立決是不是隻對小民呀?”

乾隆一聽,大笑道:“我們大清律法嚴明,主子犯法與民同罪,就是朕也不能例外呀!”

劉墉立即磕頭道:“皇上聖明,臣有一本不敢奏。”

乾隆說:“恕你無罪。”

劉墉:“那,還有我全家、九族呢?”

乾隆:“一概恕免。”

“謝主龍恩。”劉墉趕緊叩頭謝恩。然後才問道:“陛下,您拆了明陵建西陵,算不算偷墳掘墓?”

乾隆一聽大驚,好你個羅鍋,今天不參文臣武將,竟然想著法子參到朕頭上來了!不過,乾隆得撐著呀,就說:“那不能叫偷墳掘墓,那是棄舊蓋新。”

劉墉爭辯道:“陛下,您是先拆的明陵,修了乾清宮,不能叫棄舊,這是竊。您雖然後來又運木料重修了明陵,還是不能算棄舊蓋新。”

乾隆問道:“那叫什麼呀?”

劉墉說:“您那叫盜竊皇陵,是竊陵蓋新。”

乾隆開始不滿了:“劉墉,你要是把朕給參了,殺了朕,你就沒罪啦?你這叫以下犯上,是欺君之罪……朕要殺了你……”

劉墉趕緊跪下奏道:“皇上您不能殺我。”

乾隆不解:“憑什麼?”

劉墉:“皇上,是您先恕我及全家無罪,我才敢參您的呀。金口玉言,不能反悔呀!”

乾隆跟和珅對視一眼,啞口無言。嘚,乾隆也被劉三本給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