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3岁前没有记忆,但这两件事除外,看完都心疼了

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面睡了十个月才来到这个世上,在这沉睡的十个月里面,不知道宝宝会想到哪些事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大概在四岁之前,我们完全记不住自己都做了些什么,现在手机比较普遍,每时每刻家长都会帮孩子记录下自己每天做的我事情,但是以前照相机匮乏的年代,别说摄影了,就是有张照片都很不容易,也正是这样,很多人都不能够知道自己小时候到底做过什么,大概也只能在长辈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一二了。

宝宝3岁前没有记忆,但这两件事除外,看完都心疼了

但是记不住并不是说一点儿也记不得,三岁以前的婴儿其实也是存在记忆的,只是婴儿的记忆方式和成年人有一定的区别。成年人记忆的方法有很多,这也是后天慢慢探索发现的结果,但是婴儿记忆主要是通过外界环境去感知,通过感觉来加深对一些事情的记忆。这样靠感知所形成的记忆非常的短暂,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也就会慢慢地遗忘掉了。

有的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小孩子的记忆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又有哪些表现呢?其实,三岁以前的孩子记忆是非常少的,就正如他们在妈妈肚子里一样,他们大体对两件事情存在深刻的记忆,那么是哪两件事让宝宝一直记着呢?

宝宝3岁前没有记忆,但这两件事除外,看完都心疼了

第一个就是宝宝会记得饥饿感

人生来就要吃饭进食,如果连肚子都没有弄饱,那还怎么生存下去呢。婴儿可能不会想成年人那样思考事情那么深入,但是如果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话,小孩长大后也会对饥饿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对吃饱肚子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二个就是对外界会存有的戒备心

防御外来的人是动物的一种自身的本能,小时候有人抱别人家的孩子的话,可能小孩子会不让生人触碰,这就是一种戒备心。戒备心的存在是伴随终身的,这是随着我们读的书多了,对外面的食物我们更在乎的我是一种宽容心,因为觉得人心都是好的。

宝宝3岁前没有记忆,但这两件事除外,看完都心疼了

但是出门在外,还是要常怀戒备心,多留一个心眼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好处,父母常常会告诫我们在外面一定要处处小心,不要和陌生人接触,更不能随便吃别人给的食物。

所以说,饥饿感和戒备心是孩子生来就有的记忆。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带我在外婆家住了2年的时间,虽然那个时候的我非常的年幼,很多的事情都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我记得外婆给我捡回来一直流浪的小狗,我记得那只小狗常常跟在我的后面,我去哪里它就去哪些,小奶狗是那么的可爱,让我从小就有了一个这样的玩伴,自从那个时候我大概就开始喜欢上了小动物,这样的爱好一直伴随着我,现在我依然养着几只小狗。

宝宝3岁前没有记忆,但这两件事除外,看完都心疼了

3岁之后我的记忆就更加丰富了,我记得外婆种的菜园子,里面都是外婆种的菜,现在都能记得那些菜长在土地里的样子。还有外婆养的那些鸡,从小鸡长成了大公鸡,还有外婆帮我织的毛衣和布鞋,这些记忆我都永远的留在了脑海里面。

小孩子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大多记住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画面。如果爸爸妈妈想要让孩子记得更多,记得更牢的话,就要经常跟他们说一些他们小时候发生的事情,这样他们的记忆就会变得强化,而且小孩也非常乐意知道自己小时候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宝宝3岁前没有记忆,但这两件事除外,看完都心疼了

当然话说回来,孩子记得再多也没有跟父母在一起重要,所以爸爸妈妈要多抽出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们不要以为孩子们不会记得太多小时候的事情,就纵容了自己出去玩耍的心思。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建立起一种安全感,很多被坏人伤害的女子大多是没有安全感的我,她们很容易被坏人所欺骗,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孩子在三岁之前的确不会产生长期的记忆,但是他们会把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事情转化成一种类似于本能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而且也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选择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什么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就能动手杀人,却没有一点点的害怕之心,很有可能就是在他们的小时候经历过非常重大的伤害。

宝宝3岁前没有记忆,但这两件事除外,看完都心疼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家长一定要产生足够的警觉,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这样才能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