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 威海這樣做好節水“減法”

海水、汙水、雨水——這些人們眼中的“廢水”,通常被稱作非常規用水。許多人不知道,這些水資源經過不同處理後就可“變廢為寶”,實現再生利用。

眼下,我市各項非常規用水利用工程或已經實現利用或在穩步推進中。利用淡化海水進行發電、將中水處理後用於供熱、園林綠化……非常規用水利用,儼然已成為助力我市做好節水“減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用好中水利用 變身“節水標兵”

提起熱電集團,人們第一印象往往是承擔城市供熱任務,是“用水大戶”。然而在威海,熱電集團卻是個“節水標兵”。

讓其成功變身的秘密,就藏在威海熱電集團中水深度利用處理基地裡。

“這就是我們的‘寶藏’了,目前熱源一廠和熱源二廠供暖管網裡的水都來自這裡,日產可達18000立方米,年產可達700萬立方米。”站在威海熱電集團中水深度利用處理基地的膜車間外,威海熱電集團熱源一廠化學水處理工程師李騰有些驕傲地介紹道。

進入到膜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巨大的中水深度處理工藝流程圖,圖上紅、黃、藍、綠的線條清晰地指明瞭中水深度處理的順序及工藝。

变废为宝 威海这样做好节水“减法”

威海熱電集團工作人員在操作反滲透裝置。

“中水進來要經過混合絮凝池、V型濾池、超濾系統和反滲透系統四大區域,混合絮凝池、V型濾池也稱為前期預處理。”李騰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前期預處理就像是吃‘粗糧’,可以把泥沙等大顆粒的雜物過濾出去,而超濾和反滲透則像是吃‘細糧’,過濾可以精確到離子。”

從“粗糧”到“細糧”,從泥沙到離子,四大步驟過後,處理過的中水不見一點雜汙,清澈得如同常規用水一樣。

“其實從工業用水角度來說,處理後的再生水要比常規用水更適合我們。”李騰解釋,經過處理的再生水內含鹽和鈣鎂離子都大幅度減少,對於供暖管網來說,不但不易生水垢也不易淤堵,甚至腐蝕率都有所下降。

提及再生水投入使用後帶來的效益,李騰算起了賬:“以前我們用的都是市政自來水,每年用水量在800萬立方米左右,現在不但給老百姓省下了水,這筆開支也省了下來。”

除了威海熱電集團將目光投向中水深度利用外,經區、初村鎮、文登區母豬河流域附近都已建立起再生水廠。其中,經區再生水廠配套5萬立方米/日的再生水泵站,實際日供應再生水1000立方米,主要為市民文化中心、九龍城等地供水;初村再生水廠配套建設2000立方米/日再生水泵站,主要為威海職業學院提供衝廁用水;文登區母豬河流域生態溼地項目處理規模可達5萬立方米/日,主要為河道進行生態補水。

隨著市政道路沖刷、園林綠化、河道景觀用水及衝廁紛紛用上再生水,我市市區、榮成市和乳山市再生水回用率已達28%、28.7%和23.8%,可以說是向著建設節水型城市邁進了一大步。

做好海水淡化 摘掉“耗水”帽子

華能威海發電有限公司(簡稱華能威海電廠),則動起了海水淡化的心思。

在華能威海發電有限公司的海水淡化車間裡,被淨化過的海水從水龍頭中緩緩流進杯子裡,清澈見底。“現在淡化後的海水,已經達到可以直接飲用的程度了。”華能威海電廠相關負責人說道。

作為用水大戶的華能威海電廠,面對龐大的用水量和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將目光投向了大海,決心向大海要水,海水淡化項目被提上日程。

“我們現在擁有的設備,產水能力每天可以達到9700立方米,主要用於鍋爐用水,每年可以節約自來水300萬立方米。”華能威海電廠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成本比自來水低,用海水發電後,乾旱天氣也不用再發愁,不用停機組,一舉多得。”

曾多次榮獲“國家節水型企業”榮譽稱號的華能威海電廠,不只在“開源”上下功夫,“節流”同樣是重點。據介紹,該廠還引進了一套水平衡在線監測顯示系統,可以實時監控設備的用水情況,進行水耗分析,加強用水考核管理,挖掘節水潛力。

“我們還計劃採用技改方式,新上10萬立方米/日海水淡化項目。”華能威海電廠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項目目前還在開展可研報告編制工作階段,計劃2020年7月份建成,建成後可與城市供水管網連接向市區供水。

針對位置偏遠地區的用水需求,華能石島灣核電在榮成華能石島灣核電廠區設置了移動式海水淡化項目。與市區不同,這裡的海水淡化項目採用的是模塊化設計,單套設備集成在一個標準集裝箱內,雖然佔地縮小了,但制水量卻可達每日500立方米,將極大方便廠區用水。

在榮成市蘇山島配備小而精的風光能源互補海水淡化示範項目,可日產淡化水5立方米,形成海島海水淡化分散供水新技術;在榮成核電配套產業園建設海水淡化項目,設計規模達到20萬立方米/日,最大限度地滿足增加城市淡水供應的需求……

隨著一項又一項海水淡化項目的落地建成,將有效實現我市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保障我市用水穩定,也代表著我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步伐越走越穩。(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曲黎悅/文 楊正/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