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作者 / 念北

最近的電影市場有點冷。

不過,即將於明天上映的《受益人》還是受到了不少關注。甯浩監製、壞猴子廠牌,都讓這部影片備受影迷期待。而影片導演申奧,也是“壞猴子七十二變”計劃自路陽、文牧野之後最新推出的導演。

前幾天,甯浩接受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採訪時透露,他和申奧相識於拍廣告時期。因而,雖說這是申奧的第一部個人長片,但他在多年拍廣告的鍛鍊中已經擁有了一支成熟的製作團隊,以至於甯浩作為監製,可以完全放心不去拍攝現場。

而事實上,在國產電影市場上,像申奧一樣,從廣告導演轉型為電影導演的並不少。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必然的上升渠道,似乎在業界也有條“鄙視鏈”: 電影導演總比廣告導演更高級。但其實,並不然。功成名就的大導演去拍攝廣告片,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只能說,無論是拍廣告還是拍電影,更多的可能是導演們的個人選擇,當然也許會有現實因素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廣告導演多畢業於美術系

拍廣告是老本行

國內的電影導演們,其實大多數並非是真正的科班出身。此前,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統計了國內60位最具實力的導演,其中只有11位是導演系畢業。而即便是科班畢業,很多時候,他們也未必一畢業就當起了電影導演。

有些人可能去當了攝影師,有些人可能轉做編劇,在這其中,去當廣告導演的可能是和電影導演最為接近的一類。對此,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也統計了部分比較有代表的從廣告導演轉型而來的電影導演。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從上表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現在的電影導演、先前的廣告導演們都畢業於美術系,如丁昇、肖央、張大鵬等,這和廣告導演所需要的美術功底不無關係。事實上,如北京電影學院等院校,廣告導演這一專業也是被劃分在美術系。

不過,其中,烏爾善和李蔚然是個例外,他們是北京電影學院1994 級導演系同班同學,而在當時,廣告導演專業隸屬於導演系。也就是說,他們倆也是正兒八經的廣告導演專業畢業,因而,畢業後去拍廣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此外,如王嶽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後來又去美國紐約電影學院進修了導演系。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的張一白,算是這些人中專業跨度最大的一個。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導演們當年在拍攝電影長片之前,不單單是拍攝廣告,也經常會接一些拍攝MV的活兒,或者是拍攝一些小短片。如王嶽倫,就是在給王菲拍攝了《新房客》《寒武紀》等歌曲MV之後,漸漸有廣告找上門來,而張一白同樣是執導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音樂MV,從而在音樂圈裡小有名氣。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轉型理由:有人當跳板

有人為謀生 有人是自我覺醒

那麼,廣告導演幹得好好的,為什麼會選擇轉行當電影導演呢?尤其是如早前的烏爾善、李蔚然,現在的張大鵬等人,在廣告圈“混”的時候可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其中,李蔚然還是國內第一個拿到有廣告界“奧斯卡”之稱的最高榮譽“One Show”獎。

畢竟,廣告和電影,雖說皆是拍攝工作,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工種。如烏爾善曾在採訪中所提到過的,“廣告不是主動創作、提供觀念的,而是幫助客戶表達觀念,是一種表達工具,而且要讓觀眾接受。”因而,對比電影的藝術創作,還是需要導演具備不同的素質。

其中,不乏有些人確實可能在開始是把拍攝廣告當做一種經驗積累,為日後拍電影打下基礎。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比如,畢業於北電導演系的申奧,其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晰的規劃。對他而言,拍電影是在30歲的時候要去做的事情,而在這之前,他則通過拍攝廣告和短片等,不斷積累經驗,同時也在完善自己關於電影的劇本創作。

相類似的,如青年導演唐高鵬,在拍攝《未擇之路》之前也在廣告圈拍攝了多年,但他對電影一直抱著很大的熱情和期待,才促成了之後處女作的誕生。

對於他們來說,轉行做電影導演大概是遲早的事兒,只是得看自己什麼時候準備好,或者說機會什麼時候到來。

而有些人可能是把拍攝廣告當成是謀生手段。如從小學畫畫的烏爾善,其實在上學那會兒一心想當藝術家。在畢業後近十年時間裡,他一直都是邊拍廣告,邊搞自己的藝術創作。用他的話來說,“因為拍廣告,所以才有穩定的生活,才可以討論純粹的藝術問題。”

同樣的,肖央當年從北電美術系畢業後,覺得社會發展太快了,可能只有做廣告導演才能賺到錢。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基於現實因素的考量,無可厚非。很多時候他們也是興趣使然,樂在其中。如李蔚然,曾以為自己會在廣告業快樂地拍下去,只不過在2008年奧運會之後,廣告業進入了淡季,他才開始琢磨起拍電影的事兒。

如果說需要一個轉變的契機,可能也在於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曾一心想當藝術家的烏爾善,某次走進電影院裡面,卻看不到一部像樣的國產電影,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觸動。正是在這之後,他改變了自己的整個事業方向。如其所說,“要拍那些電影院裡面能夠上映、能夠得到觀眾認可的電影。”

而曾經想當畫家的丁昇,也是在就讀北電的過程中逐漸萌生了轉行當導演的念頭。只不過因為畢業後執導的處女作反響不太好,受挫的他決定回到學校進修,再次畢業後也不急於拍電影,而是把自己丟在廣告圈磨鍊了七年。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相比於其他半路出家的導演們,這些廣告導演們轉行到電影圈,可以說有著他們本身的優勢。比如對於拍攝技術是一種訓練。同時,他們也往往更具抗壓能力。“廣告客戶要求比較多,能讓你學會如何靜下心聽別人的意見,這很重要,是以後成為商業電影導演應有的態度。”

此外,擁有多年廣告拍攝經驗的導演,大多數都在這個過程中組建了自己的拍攝團隊。因而,在拍攝電影作品時,會更得心應手。就像此次《受益人》,其拍攝團隊就是此前跟著申奧一起拍廣告的團隊,省去了很多溝通成本。

當然,畢竟是轉行,就像很多人第一次拍攝電影,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最終的作品質量也並非都能盡如人意。不過,從整體來看,但凡是從廣告導演轉行而來的,多多少少會在其作品中留下一些個人印跡,比如影片的攝影、構圖等畫面呈現效果,往往會更讓人驚豔。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電影導演也愛拍廣告

名利兼收

其實,不管是拍廣告還是拍電影,都是各人行走江湖、憑本事掙錢的行當。各行有各行的規矩,各行也有各行的不易,沒有誰比誰更了不起,只能說在這其中,誰對哪個工種更感興趣,從而促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轉變。

這點,國內外都是如此。好萊塢大名鼎鼎的導演如雷德利·斯科特、大衛·芬奇、蓋·裡奇等人也都是廣告導演出身。而在國內,很多已經功成名就的大導演們也都是廣告圈裡的常客。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最典型的如賈樟柯。其在導演身份之外,“商人”也是很重要的身份。自畢業之後到現在,他一直都保留著拍攝廣告的習慣,以至於很多廣告客戶後來成了他拍攝電影重要的合作方。2015年,他為陌陌拍攝廣告之後雙方結下了交情,為之後陌陌能夠贊助其創辦的“平遙國際影展”奠定了基礎。

而江湖傳言,向來拍戲不按常理出牌,最愛拖進度的王家衛,也頗受廣告商的喜愛。常常在拍戲的間歇,通過拍廣告來調節調節氣氛,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想來,像這樣通過拍攝廣告既能賺錢,又能積攢人脈,也不耽誤自己拍電影的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而很多時候,品牌方們也往往需要大導演的影響力為其加持。因而,這些不差錢的金主爸爸們往往會在其有大動作的時候,搗鼓出一個大創意,力邀名導為其拍攝廣告片。

比如,2006年,當時的雅虎就邀請了陳凱歌、馮小剛、張紀中拍攝了三組廣告,當時馮小剛組的廣告女主正是剛剛出道的趙麗穎。2012年,別克十二星座則聯合陸川、王小帥、郝蕾、滕華濤等人拍攝了系列微電影廣告。陣仗最大的要數寶馬,早在2002年,其就力邀李安、王家衛、蓋·裡奇等全球8位導演共同指導廣告短片,由克里夫·歐文擔任主演,算是大導演間最有商業影響力的一次合作。

近來,則是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品牌,喜歡邀請大導演,如許鞍華、陳可辛等都拍攝了相關廣告。而在互聯網時代,往往這樣的合作能夠引發話題討論,從而帶來流量關注。

廣告圈的“老炮兒”,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當然,就像廣告導演們跨界到電影圈,難免會在一段時間內呈現水平不一的狀態,而大導演們拍攝的廣告片,也並非都是能讓所有觀眾滿意。尤其是從一些網站評分來看,其實有的廣告作品口碑並不高。不過,他們也不需要在用一個廣告片來證明他們的實力,

即便對此種現象,坊間總會冠之以“是否缺錢了”的論調,但其實,在名在利,這樣的合作都是雙贏。尤其是從目前越來越商業化的市場環境來看,已經有陸陸續續的廣告導演在準備著轉戰影視圈,而導演們如果有機會拍廣告大概率也會欣然赴約。

說到底,拍廣告也好,拍電影也罷,對於這些導演們而言,都是自己的影像作品,關鍵在於他們如何去呈現,而作為觀者,能有更多作品可看,就應該感到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