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口可樂、沃爾瑪到茅臺、格力 手握9000億的巴菲特真的來了

日前,“股神”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三季報出爐,一下子讓A股站在了史詩級的風口之上,因為股神可能要再來了。

在A股上,巴菲特最顯赫的戰績,就是中國石油和比亞迪。2003年,巴菲特以4.88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中國石油23.4億股,2007年退出;短短四年,回報率高達730%。2008年,巴菲特耗資2.32億美元,購入比亞迪2.25億股,至今一股未賣,十年時間,這筆投資的回報率已經超過700%。

至此之後,股神再未在A股出手。當手握9000億現金的巴菲特再度對A股招手了,很多遐想不翼而飛。

巴菲特的“吮指之錯”

財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營業利潤攀升到了78.6億美元,同比增長14%,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遠遠超出分析師預期;淨利潤為165.24億美元,雖然同比下滑10.87%,但仍大幅超過市場預期為88.84億美元。

據瞭解,伯克希爾·哈撒韋淨利潤大超市場預期,主要來自於其股票投資。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的權益性證券投資約66%的總公允價值集中在五家公司:蘋果公司570億美元;美國銀行278億美元;可口可樂218億美元;富國銀行202億美元;美國運通公司179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季度期間,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一大重倉股蘋果公司股價表現強勁,累計漲幅13.59%,市值增加818.49億美元。

自從2016年買入1000萬股蘋果公司股票後,巴菲特就持續加倉,目前持有著2.5億股蘋果公司股票,為蘋果公司第三大股東。目前,巴菲特持有的蘋果公司的股票投資賬面價值高達570億美金,摺合人民幣約4000億元。

從可口可樂、沃爾瑪到茅臺、格力 手握9000億的巴菲特真的來了

消息指出,蘋果公司很可能將在2023年以前把幾乎所有現金都用來回購股票,並有可能提高股息收益率。持有蘋果公司約5%股份的巴菲特表示,如果蘋果公司繼續回購股票,未來三年內蘋果的股份可能會增加到6%以上,這將使蘋果公司的總流通股減少到大約40億股,喜歡這樣的事情。

值得驚訝的是,財報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類資產高達1280億美元(約合9007億元人民幣),高於第二季度的1220億美元,再度刷新歷史新高。如此大規模現金已經佔據伯克希爾5287.69億美元市值的24.2%。這意味著,巴菲特已將伯克希爾·哈撒韋1/4的市值換成現金進行存放。雖然巴菲特一直強調希望用堆積如山的現金進行一次“大象”規模的收購,但美股的反彈卻讓任何可能的收購目標都變得非常昂貴,巴菲特也遲遲沒有進行收購。

實際上,如果看看著名的“巴菲特指標”(即股市總市值/GDP),確實可理解巴菲特為何買不下手。目前,該指標已超過140%,完全超越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泡沫時期的136.9%。

無奈的股神

導致巴菲特持有大量現金的核心邏輯是美股高企的估值水平。當前標普500預測市盈率在18附件,高於1990年以來3/4分位數;市盈率(TTM)為19,,處於1990年以來的中位數和3/4分位數之間。

縱觀美股今年以來的表現,其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凸顯。標普500指數今年截止11月6號累計上漲23%左右,有望創下2013年以來的最佳年度表現,同期道指上漲18%,納指上漲27%。

與美股市場節節攀升相對應的是,今年以來,在經濟衰退的擔憂中,美國GDP不斷下滑。最近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長率為1.9%,是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次低於2%。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的GDP數據則分別為2.1%和3.2%。

從可口可樂、沃爾瑪到茅臺、格力 手握9000億的巴菲特真的來了

不難理解,在美股不斷抬高的估值和巴菲特自身巨大的體量之下,少之又少的投資機會讓巴菲特不得不持有更多的現金。或許,是我們不理解巴菲特對市場的恐懼,而市場又太瘋狂。

正如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所述:“天價”股市意味著進行大規模收購的可能性“不高”。沒有人能告訴你股票何時會下跌。股市的綠燈可以在任何時刻,不經過黃燈,直接變為紅燈。

在這樣的超現實的投資環境裡,股神巴菲特可謂算是完美錯過了美股的黃金十年。從2009年3月起至今年三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只上漲了269%,而同期的標普500指數則上漲了370%。

不過,巴菲特並非拿著那麼多現金什麼都不做。巴菲特通過股份回購處理掉手上部分現金。截至2019年9月底,伯克希爾·哈撒韋一共回購了28.42億美元的股票。其中,第三季度回購了價值7億美元的股票,較上一季度的4.42億美元有所增加。但回購的金額相比於巴菲特手中的鉅額現金,顯得微不足道。

瞄準中國資產

在股東質疑聲越打越大的背景下,巴菲特的應對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就在此時,巴菲特將目光再次投向中國,尋找中國最有潛力的公司以及最超群的投資人。

巴菲特將通過中國媒體甄選五名中國企業高管、五名中國頂級投資人,與其在奧馬哈辦公室面對面的交流,希望傾聽中國頂級企業的發展成果與未來空間,同時也希望瞭解中國投資家們的投資理念。

實際上,巴菲特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早現端倪。在今年五月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就表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們喜歡大市場”。他直言,伯克希爾哈撒韋已在中國投入很多,但仍然不夠。未來15年內,公司可能會在中國市場進行更大規模投資。

關於中國經濟,巴菲特更是感嘆,過去幾十年,中國發生的變化令人難以置信,這些變化將繼續,中國經濟也會繼續增長。

其實,不只股神是如此,全球投資者越來越重視對中國的投資,尤其是股權投資。中國經濟雖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中國未來必然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即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市場統一程度、基礎設施水平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會催生一大批穩定的藍籌公司,尤其是消費類公司,而這恰恰是巴菲特最喜歡的投資方向。

從可口可樂、沃爾瑪到茅臺、格力 手握9000億的巴菲特真的來了

據悉,世界著名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表示看好中國機會。他認為,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多元化發展的強大力量,中國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以及人民的韌性讓他十分震撼。

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經濟經過四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成績,為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投資回報,這是吸引“巴菲特們”關注中國最重要的原因。

當下,中國經濟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隨著中國向消費型國家轉變,中國已經成功實現了由過去的“賣遍世界”到現在的“買遍全球”的轉變,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眾所周知,巴菲特偏愛消費股和金融股,投資了可口可樂、沃爾瑪、卡夫、耐克等一眾世界級的消費企業。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空間的消費市場,並且有著相當多的消費類企業。比如茅臺、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天味業、雲南白藥、片仔癀……

消費連續5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或許,巴菲特真的要來了。

中國消費股貴嗎?

從看好到入手,最關鍵的是企業的價格是否合適,有沒有長期的成長性,說到底關乎2個核心問題:好不好?貴不貴?

好不好,至少在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得到充分肯定的,無論是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優勢還是長期的股東回報都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從邏輯上看,核心的問題就是貴不貴了。

在經歷了連續的上漲之後,消費股的估值是不可迴避的話題。由於外資對海外消費龍頭估值擁有更高的容忍度,因此相應也會推升中國消費龍頭的估值邊界。此外,在利率中長期下臺階的背景下,對於當前消費股的估值中樞也將形成有力的支撐。

在全球資產配置的背景下,與海外可對標消費龍頭的估值做對比依然是一個可參考的方法,決定了A股消費龍頭的考量因素。與可對標海外消費龍頭估值對比,食品、飲料行業的龍頭相比較海外可對標估值依然相對合理;家電、家居以及個人消費品行業龍頭相比較海外可對標龍頭處於小幅高估的狀態。

從可口可樂、沃爾瑪到茅臺、格力 手握9000億的巴菲特真的來了

然而,從美國、日本等海外成熟市場來看,越是優勢的行業,其盈利能力越強,市場給予其的估值也越高。

國盛證券研究發現,最近三年,美國非必選消費品板塊、消費品板塊、信息技術板塊的ROE更高,同時PE也更高。而能源、公用事業等行業的ROE較低,同時PE也更低。美國、日本的優勢行業享受高估值的同時,龍頭公司也在享受高估值。而美國龍頭公司的估值溢價更為明顯,例如可口可樂2018年末的ROE為37.9%,PE為71.7倍。

在機構看來,美股的消費龍頭(如迪士尼、麥當勞、星巴克)獲得高溢價的原因,不僅僅在於高於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還有企業的品牌力、定價權、抗風險能力等很多環節。而A股中的龍頭消費股,在市場率、品牌力和盈利能力都不遜於全球龍頭。

與美國、日本不同的是,A股目前的優勢行業雖然已經表現出一定的估值溢價,但龍頭公司的估值溢價依然不明顯。所以,目前A股龍頭相比非龍頭的估值溢價正在擴大,龍頭溢價之路才剛剛開始。

巴菲特坦言:中國有很多機會,我想除了中國,你可能不會有再到別的國家找到投資的想法。中國市場是年輕而龐大的市場,市場的年齡和有效率的成長是成正比的。同時巴菲特透露,其搭檔查理·芒格已經在中國找到了一些“好的獵物”,且芒格已經有很多中國的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