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處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在過去,對於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洪雅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它都承載著重要的運輸任務。所以,洪雅境內的青衣江上也有著不少歷史悠久的渡口,它們不僅是過往商船、竹木筏停留轉運物資的主要碼頭,也是河兩岸居民通行的重要通道。

遺憾的是,隨著時間流逝,青衣江的水運功能逐漸衰退,其沿岸的碼頭也都走向了冷清,然而,繁華雖逝,但與渡口有關的故事還流傳在當地居民心中。

本期,小編就帶您走進洪雅最具代表性的渡口——最有名的高巖古渡、至今還在渡人的孫家渡以及有著最美風景的蘆溪口古渡。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高巖古渡一景

壹高巖古渡覓遺風

來到洪雅,漫步於青衣江邊,只見江水滔滔,平野漫漫,河風習習,可謂賞心悅目,不知不覺便來到了位於洪雅縣將軍鄉的高巖古渡。雖說,現在高巖古渡已經被青衣江大橋所代替,但因為它風景美麗,加上附近還有洪雅著名的三景,即“臨江晚渡”、“龍呤春雨”、“犀牛望月”,每年慕景前來這裡的人很多。

“古高巖不僅是一個供人通行的渡口,而且還是青衣江上最大的物資集散地。”饒成恩老人也最喜歡到高巖散步,每次來他都要給人們義務講解高巖古渡的故事。他是土生土長的洪雅縣城人,他一生的工作都與水運有關,年輕時曾在雅安、西昌一帶從事木料運輸,由於思鄉心切,他於20世紀70年代回到了洪雅,讓他感慨最深的是高巖渡口的變化。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饒成恩回憶高巖古渡的浮橋

饒成恩小時候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就是和夥伴們一起到高巖渡口附近的青衣江洗澡,比賽游泳,看青衣江裡船筏競走。在他的記憶中,過去每到秋天之後的枯水期,人們將竹筐裝上石頭,壘在高巖渡口兩邊,然後將竹篾編的橋拴在石柱上,成為一個吊橋。吊橋供人行走,每當有船經過時,就有專人將吊橋中間拉開一個口子,等船經過之後,又重新恢復原樣,直到春天來臨,吊橋才會被船隻取代。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巖的吊橋在20世紀70年代便徹底取消了,當饒成恩重新回到洪雅,只見熟悉的高巖渡口已經不見了吊橋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機械船在運輸行人。

如今,高巖渡口停止了營運,但它依舊保持著較高的人氣,因為高巖古渡,不僅歷史悠久,還流傳著與“義”有關的故事。在出土的明清時期的碑文中除了要求行人上下不得擁擠,駕船人員技藝必須嫻熟之外,還專門提到了洪雅士紳在高巖集資募捐修浮橋,夏秋時節渡船也要無償讓行人通過;民國時期六年,學官李錫廷發起募捐義渡,將高巖的渡船增至4只,其中2只船是實行義渡。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青衣江

在高巖義渡的影響下,縣內義渡以多種形式逐漸增多,不斷有富戶捐助作為基金,羅壩、竹箐、蘆溪口等地也出現義渡。同樣為了紀念古人的善舉,不知從何時起,高巖山的巖壁上被人刻下了“高巖義渡”四字,至今清晰無比,傳遞著向善的理念。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孫家渡全景

貳孫家古渡話變遷

位於洪雅縣東嶽鎮的古孫家渡是洪雅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尚在渡人的渡口,張玉德就是洪雅縣最後的擺渡人,見證了渡口兩岸的變遷以及洪雅水運衰落的過程。

在江邊長大的張玉德,兒時最喜歡的就是和小夥伴一起在青衣江裡嬉戲,他清楚地記得那時孫家渡,每天都有來自雅安和樂山之間的船筏停靠,每當此時,他總會露出羨慕的表情,希望長大後也能成為一名水上工作者。幸運的是,張玉德的父親就是一名船工,負責在孫家渡運送來往的行人,喜歡撐船的他常常在父親的船上偷師學藝。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孫家古渡一景

時間飛逝,20多歲的張玉德便如願學會了撐船的手藝,從父親的手裡接過了撐杆,一撐就撐了幾十年。“以前船隻是通行兩岸的唯一工具,孫家渡每天都有五六百人,還經常見到村民將豬草、茶葉、乃至大肥豬通過船舶運輸到對面集市賣的情景。”張玉德回憶,20世紀70年代前,渡口一直都呈現熱鬧景象,而他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總是從天亮忙到天黑,平均半個小時就要撐一船,雖然,一天下來,他的渾身累得痠痛,心裡卻很高興。

為了乘客們的安全,20世紀80年代,孫家渡還淘汰了木船,將船隻升級成為了機械船,想著再也不用費大力氣撐船了,從沒有上過學的張玉德進了培訓班,認真學習機械船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項,拿到了機械船的駕駛證。就在這段時間,張玉德的兒子也成為了一名船工,父子倆一起在孫家渡開船,他們還一起在渡口邊栽了一棵黃桷樹方便村民乘涼。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孫家渡是目前洪雅唯一還在渡人的渡口。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陸路交通的不斷完善,從20個世紀90年代開始,青衣江水運逐漸衰退,和其他渡口一樣,孫家渡也慢慢地冷清了下來,很多船工都離開了渡口另謀生路,但孫家渡寄託了張玉德一家三代人的感情,他和兒子商議之後,決定一個人堅守下去。

現在,張玉德當年栽下的黃桷樹已經長大,枝繁葉茂甚是美麗,來樹下乘涼等待乘船的村民卻越來越少,有時一天只有10多個人來渡船。張玉德依然捨不得離開與他相伴多年的水上生活,他總在船上或者黃桷樹下等待,只要發現有乘客等待,無論多少,哪怕只有一個人,他也欣然開動了船隻,在青衣江中留下一道美麗的畫卷。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雖然乘船過河的人已經漸漸稀少,但張玉德依然堅守著。

叄最美古渡蘆溪口

青衣江上的古渡口,大多依山傍水,其中最美麗的當屬古渡蘆溪口。蘆溪口是青衣江洪雅境內的12個古渡口之一,是上通雅安,下達樂山船舶的停靠點,渡口位於青衣江左岸,與夾江縣木城鎮隔江相望,相距2.5公里,是餘坪的港口,附近鄉鎮農副土特產品的集散地,曾經也十分熱鬧繁華。

據《洪雅縣誌》記載:蘆溪口是唐、宋、明代設的“官渡”、“蘆溪鋪”故處,其附近的漢代巖墓群405個,居全省第二位,也就是在距今1800多年前,蘆溪口就曾是達官貴人的聚居之所。近年來,蘆溪口附近還發現了一塊清咸豐皇帝令四川府賜給王正光進士的金匾,匾上刻了《品重蘭薹》四個大字,足見當地十分重視教育,民風淳樸。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蘆溪口附近的漢代崖墓

來到蘆溪口,只見它淡雅閒適,如同水墨畫卷一般,其周圍還有極為罕見的青石板路、保存完好的大青瓦房以及若干古式的木質民房,周圍的村落裡還散落著石碾、石磨、石槽等古玩意兒。更讓人意外的是,還能不時見到村婦在江邊淘米洗菜,小夥子打柴歸來的場景,讓人忍不住暢想昔日蘆溪口的熱鬧景象。

“我從小在蘆溪口附近長大,一直忘不了那裡的美。”劉卓才老人曾經在洪雅縣餘坪鎮大橋村長大,他的父輩便在蘆溪口附近做純鹼和石灰生意,小時候的他在蘆溪口私塾讀書,後來因為成績優異,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自貢市富順縣農業局,徹底離開了故土。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風景如畫的蘆溪口

然而,身在異地,劉卓才時常想念故鄉的山水,2011年,四川省舉行了首屆最美村落評選,年過古稀的他卻像小夥子一樣精神飽滿,和老同學相約回到村子裡,用數碼相機記錄了蘆溪古渡。當蘆溪古渡的影像資料在網絡出現之時,人們才意識到洪雅縣還有如此美麗的所在,其存樸的民風更讓人眼前一亮。漸漸地蘆溪古渡也自成一景。現在,當地政府也在深入挖掘蘆溪古渡的歷史傳說以及精神內涵,著力打造蘆溪古渡,希望能在不遠的將來,讓更多人看到它的美。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青衣江上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⑤丨千年古渡話滄桑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審核: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