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不在山高,有仙則名。
而火焰山就是這樣一座山。
火焰山位於新疆吐魯番盆地北緣。古書稱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因吳承恩《西遊記》中的唐僧帶領徒弟孫悟空、八戒、沙僧與白龍馬,一路長途跋涉向印度求取智能與真理之書,中途來到漫天烽火的火焰山絕地,一行人本想向牛魔王之妻鐵扇公主商借寶扇搧熄熊熊烈火,卻遭到其子紅孩兒的偷襲,其間唐僧並且遭到蜘蛛精的劫持,兩人都欲用他的肉煉成長生不死之藥,師徒五人歷經劫難終於憑著智能勇氣與堅強無比的毅力,化險為夷、感化頑劣,並讓大地回春重現滿眼綠意與無限的生機。
火焰山脈呈東西走向。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止吐魯番桃兒溝,長100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
火焰山重山禿嶺,寸草不生。
每當盛夏,紅日當空,地氣蒸騰,焰雲燎繞,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
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火焰山明人吳承恩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而膾灸人口。第五十九和六十回,寫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更給火焰山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事實上的新疆火焰山是如下這樣:
2011年8月23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推薦,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吐魯番地區火焰山景區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的要求,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研究決定,現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書中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裡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描寫顯系誇張,但高熱這一基本特徵與火焰山是完全符合的。
火焰山的傳說一:當年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鬧天宮,倉卒之間,一腳蹬倒了太上老君煉丹的八卦爐,有幾塊火炭,從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魯番,就形成了火焰山。山本來是烈火熊熊,孫悟空用芭蕉扇,三下扇滅了大火,冷卻後才成了今天這般模樣。
火焰山的傳說一:維吾爾族民間傳說天山深處有一隻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當地最高統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惡龍在吐魯番東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殺。惡龍帶傷西走,鮮血染紅了整座山。因此,維吾爾人把這座山叫做紅山,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焰山。
火焰山自古以來就是一座自燃的山體
想要撲滅一座這樣的"火焰山",如今(2008年)的方法與傳說中略有不同。按照傳說中的方法,須向鐵扇公主借來芭蕉扇,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為斷絕火根,只消連扇四十九扇,便永不再發了。現在(2008年)的煤田滅火工作者顯然沒有找到芭蕉扇,不過他們卻有著另一套更為實際的辦法。首先用推土機把火區作業面推平,然後用水管往火區注水。待溫度降到70攝氏度左右之後,開始用鑽機往地下火源上鑽孔。緊接著,往鑽孔裡灌黃土泥漿,用泥漿把地下裂縫堵住,隔絕火源和空氣的接觸。最後一道工序是在地表上覆蓋一層厚厚的黃土,以徹底使煤層脫離氧氣。"現代鐵扇公主"——新疆煤田滅火工程處日前已經表示,最遲到2015年,新疆境內的全部煤田火災將被撲滅。到那個時候,新疆境內將不會再有燃燒著的"火焰山"了。
火焰山的炎熱乾燥,皆歸因於此地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現實中的火焰山為天山支脈之一,形成於五、六千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期。千萬年間,地殼橫向運動時留下的無數條褶皺帶和大自然的風蝕雨剝,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勢和縱橫的溝壑。山區氣溫夏季可達47℃,太陽直射處,可達80℃,沙面可烤熟雞蛋。
吐峪溝麻扎村民居。火焰山地區的房屋,大半是半地窖式的,一半埋在地下。散熱快的土坯一直是當地主要的建築材料。
"吐魯番"為維吾爾語的"最低地"。此處地處歐亞大陸腹心,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周圍為大面積的乾旱區,夾處在東天山博格達山脈與庫魯克塔格山脈之間,形成著名的吐魯番——哈密陷落盆地。又因氣候極度乾旱,流水搬運物質能力很弱,盆地中水力堆積作用甚微,而火焰山又盤亙在盆地中北部,阻攔效應使天山流水侵蝕的風化物質,難以進入盆地中心,其陷落後得不到物源補充,盆地自然越來越低窪。
吐魯番遠離海洋,海洋溼潤氣團無力進入,西來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其地勢過低,山地與盆地在短距離內高差超過5600米,氣流下沉增溫產生的焚風效應,使得此地乾燥炎熱。故素有"火洲"之稱。由於山地裸露,草木無覆,戈壁沙漠面積大,日照時間長,白天增溫迅速,盆地過低,熱空氣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緯42°線以上世界唯一的熱火爐。
吐魯番屬典型的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雖然年平均溫度只有14.5℃,然而超過35℃以上的日數卻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多年測得的絕對最高氣溫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溫度能達到83.3℃,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熱極"。火洲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佔一半,而托克遜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終年不雨或雨而未覺亦不足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幹極"。
儘管火焰山已經沒有明火燒山,但是此地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仍舊將火焰山造就為"火焰山",將吐魯番造就為"火洲"。
話說唐三藏西天取經路阻火焰山,遇一長者道:"敢問公公,貴處遇秋,何返炎熱?"老者道:"敝地喚做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三藏道:"火焰山卻在那邊?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卻去不得。那山離此有六十里遠,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卻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三藏聞言,大驚失色,不敢再問……
《山海經》中將其稱之為"炎火之山",隋唐時期曾叫它為"赤石山"。
火焰山山體溝壑林立,曲折雄渾,寸草不生。
在炎熱的夏季,裸露的表層在太陽烘烤下溫度可達75℃,熱浪翻滾,使人透不過氣來。
由於地層堆積比較水平,加上岩層軟硬相間,在經年雨水侵蝕下,順坡形成一條條溝壑。
山體侵蝕下來的物質,在山麓前形成紅色的洪積扇裙,扇裙前緣在乾旱環境下又形成無數多邊形龜裂,格外引人矚目。
吐魯番雖然高溫難耐,但火焰山山體卻又是一條天然的地下水庫的大壩。
正是由於火焰山居中阻擋了由戈壁礫石帶下滲的地下水,使潛水位抬高,在山體北緣形成一個潛水溢出帶,有多處泉水出露,滋潤了鄯善、連木沁、蘇巴什等數塊綠洲,從而也造就了這一帶的生命。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聊,歡迎向往遠方的你與我們同行!也可以點擊查看更多
閱讀更多 西藏自駕之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