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2个宝宝,踩了无数坑,这份极简超全待产清单送给你

收藏 | 生了2个宝宝,踩了无数坑,这份极简超全待产清单送给你

这篇文章已经拖延四年了,对不起我的读者们……

作为生过两个宝宝,一胎剖、二胎顺,曾经全母乳、但也喂过奶粉的我,在待产包方面也遇到不少坑!

先晒一波当年老大时准备的待产用品:

收藏 | 生了2个宝宝,踩了无数坑,这份极简超全待产清单送给你
收藏 | 生了2个宝宝,踩了无数坑,这份极简超全待产清单送给你收藏 | 生了2个宝宝,踩了无数坑,这份极简超全待产清单送给你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会首先推荐最为必要的,然后推荐因人而异的,最后给出「避坑指南」。

全文干货,篇幅比较长,可以收藏再看。

声明:本回答无任何品牌植入,推荐的品牌均为实际用过的,请放心阅读。

妈妈篇

入院用品

医院有食堂提供餐食,还有产妇需要患上的病号服,入院时还需要准备:

1. 口腔清洁用品

牙刷、牙线、漱口杯:日常用的牙刷即可,电动牙刷也可以;漱口杯选择不含双酚A的塑料杯,无需盖子;牙线或者齿间刷均可,产后不注意卫生很容易蛀牙

2. 餐食用品

喝水杯、饭盒、筷子、勺子、吸管、洗洁精和洗碗布:水杯和饭盒最好能有盖子,装了东西以后盖上。一来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有的地方会来一大家子人探望产妇,可能会携带病菌;二来剖腹产后需要排气才能吃东西,提前打好饭盖好,等能吃了再吃。筷子、勺子不必多说,要强调一下吸管——顺产还好,剖腹产刀口疼,不好翻身,用吸管可以直接躺在床上喝水,方便很多。

3. 洗漱用品

洗脸盆、洗脚盆、洗脸毛巾、擦脚毛巾:产后可以洗脸、洗脚或者擦洗身子。

肥皂或者香皂:洗手、洗毛巾等。

孕期的洁面和护肤产品:入院也好、坐月子也好,还是要洗脸和护肤的!别生完娃就变黄脸婆了。

4. 卫生用品

卫生巾、垫巾、棉质宽松内裤:产后会排除恶露,护士还会来查房和擦洗,一开始会要求产妇直接躺在一次性垫巾上——可以提前问一下医院的待产包里是否包括了,有就不用额外准备,用完可以在医院直接买;如果讲究一点可以自己提前囤货。内裤一定要宽松舒适的,不要紧紧束缚腰部,以免影响伤口恢复,孕后期的内裤太大了不好用,除非是那种可调节松紧的孕妇内裤。

去洗手间上厕所或者洗漱的时候,需要穿上内裤+卫生巾,不然边走边流血也是画面太美;后期恶露减少了也可以换成卫生巾,方便起来抱孩子喂奶,但注意要勤换!不要心疼这点卫生巾的钱!以防伤口感染。

3-5个晾衣架:用来晾晒毛巾,可以挂在太阳光能直射的地方。

5. 衣服和鞋子

宽松的衣服:住院期间需要一直穿病号服,不用带太多换洗衣服。注意病号服可以每天换,入院后向护士询问清楚即可。

舒服的拖鞋:自备,安全又干净。

6. 哺乳用品

一次性溢乳垫需要带上,否则一边喂奶,一边漏奶就太尴尬了。

这种溢乳垫最好是一面带粘胶的,可以粘在内衣或者病号服里面,免得一边要给孩子好好含接,一边还要操心溢乳垫会不会掉,实在太费心。

7. 各种材料

产妇和亲属均需携带身份证,以及每次产检的材料,母婴健康手册等。公费医疗的产妇需要携带医保卡,但部分费用不能走医保,例如住单间、进入陪产房都需要额外交现金,可以提前打听好,让家属带一点现金,需要的时候立刻交钱!医院一般有ATM机,产妇入院以后家属再去取钱也行。

如果不携带银行卡,都带着现金,需要问清楚医院会收取多少押金——剖腹产的押金普遍更贵。

8. 陪同人员

生产的时候一般需要有两个亲属陪同:一个亲属负责跟随孩子(剖腹产的孩子先出产房,产妇还在手术室里慢慢缝刀口,缝完再出来),一个亲属负责跟随产妇。

哺乳期用品

出院以后就回到家了,开始进入「奶牛」的角色!这一阶段,需要的用品包括:

1. 哺乳期补充剂

有很多品牌都提供哺乳期的补充剂,可以按需选择,但最重要的就是补钙!

孕期的钙剂不要丢啊,哺乳期接着吃,吃到停止哺乳为止——否则,「生个娃、掉颗牙」说的也许就是你。

2. 衣服

哺乳衣什么的,基本都是给小胸孕妇设计的,而孕期因为激素刺激和产后涨奶变大的乳房,大多数哺乳衣都不太好用——普遍是扒拉到一半卡胸上,而且很容易变形走样。

当时我买了一堆大领口的莫代尔衣服!轻轻一拽就下来了,喂奶很方便。

哺乳文胸是需要的,一边解开喂奶,另一边塞好溢乳垫——这时的溢乳垫不用粘胶也可以,因为能卡在哺乳文胸里面,不易滑动。

3. 其他

孕期用的牙刷、牙膏、牙线这些都继续用,带回家的护垫和卫生巾也可以接着用。

产后注意休息,如果心情不好可以找个闺蜜煲电话粥,愿意哭愿意笑都行,别给自己整抑郁了!

要注意的是,产前大家都围着你转,产后大家都围着宝宝转——你会被忽略,所以记得要照顾好自己!

宝宝

很多医院现在都有成套的待产包售卖了,一般300-400元,含有报被、和尚服等,我写得完整一点,如果购买了医院的待产包,从下面的清单里面减少就好。

1.

宝宝衣物

刚出生的宝宝最方便的就是抱被了,一裹就行!

不过,有时候宝宝会踹被子,或者想趴起来玩一会。所以需要给宝宝准备的小衣服包括:

棉质抱被:2-3条

哈衣、和尚服:3-4件

帽子:1-2顶

睡袋:1-2件

袜子:3-4双

鞋子:一般不需要,如需要保暖,准备1-2双宽松的

宝宝长得实在是太快了!一般出了月子,之前的衣服就穿不了了。所以无需准备太多衣服——后面有的是花钱买衣服的机会。

衣服都别买太多,因为:

婴儿服或者睡袋太大,

宝宝容易缩进去窒息;

衣服太小,阻碍宝宝运动和内脏发育;

各家品牌的婴儿服适合宝宝的体型不同,通常来说美国的carters适合瘦宝宝,日本的西松屋等品牌适合胖一点的宝宝,英氏和hallmark都适合中等身材的宝宝。我家一直买便宜的carters,但胖宝宝真的穿不了。

所以建议宝宝边长边买,否则白囤了,买得再便宜也是浪费钱!

2. 护理用品

纸尿裤、护臀膏:纸尿裤真心比尿布方便多了,但因为捂着屁股,所以用棉柔纸巾擦干后要记得抹上含有氧化锌的护臀膏,避免尿液刺激。

沐浴露、润肤露:沐浴露最好买「无泪配方」的,万一洗头的时候不小心进入眼睛也不刺激,

宝宝不会觉得难受,我家前后买过强生,Aveeno,施巴泡泡浴液等;润肤露则可以替代「婴儿按摩油」,每次洗澡完后,边擦润肤露,边给宝宝做抚触。

湿纸巾、棉柔纸巾:手口和普通消毒湿巾都可以。宝宝便便时,需要擦洗或者冲洗后,晾干或者用不掉屑的棉柔纸巾蘸干,再涂上护臀膏。湿纸巾我家买过贝亲,后来一直用好孩子;棉柔纸巾我家一直用全棉时代——旧款沾水就缩水没了,新款很好用,厚实不掉屑。

3. 卫生用品

指甲刀、小剪刀:指甲刀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圆头小剪刀✂️,例如贝亲的(分0-6个月和6月+两款),以及日常我们所用的指甲刀这两种。

由于宝宝的甲床发育还不完善,一开始剪指甲的时候只需要把尖锐的地方剪平就好,不需要大幅度修剪,而且指甲很软,所以灵活的圆头小剪刀就很好用。

指甲刀我家买的是带保护壳的,剪下来的指甲会直接掉入保护壳里,避免掉在床上或者尿垫上,扎到

宝宝

免洗消毒液:宝宝3个月以前,我们去给他换尿布,从门外回来抱他之前,都会用免洗消毒液,再抱宝宝。免洗消毒液挂在门口还有一个好处——万一有亲戚不洗手就要摸或者亲宝宝,可以提醒他们先用以下免洗消毒液。

宝宝的事无小事,我家宝宝6个月以内就没生过病。

4. 床上用品

纯棉尿垫:别信纸尿裤能彻底地「防侧漏」,那是平常时候!遇到宝宝攒肚的时候,那个大便量叫一个可怕,根本兜不住!所以,购买布质的尿垫很重要!

有的所谓防水尿垫,实测根本不好用,一来容易卷边,而来在床上容易滑动,根本不能老老实实呆在宝宝的屁股下面!所以关键还是——别一次性买4张,先买1张试试看,好的话再购入,也就多个邮费而已!

5. 补充剂

维生素D:有的儿保科让宝宝吃维生素AD也可以,宝宝出生后14天就可以吃维生素D了,没必要一直要抓出去在烈日下暴晒。

奶量充足(一天尿湿6~8片纸尿裤)的宝宝无需额外补充钙剂,但维生素D是一直吃的。我家吃的是carlson,每天一滴能吃365天,当初海淘才7刀左右,有时候还有折扣,简直是省钱中的战斗机了。

6. 宝宝玩具

最推荐的就是费雪的健身架!可以拆下部分零件当牙胶,可以让宝宝自己玩上20-30分钟,让妈妈吃口踏实饭!

安抚奶嘴很好用,选择不含BPA的,最好还是一体式铸成的就好;至于牙胶,那种里面有液体的就算了,容易被宝宝咬破,有小孔的也算了,里面污浊不堪,买个普通的不含BPA的安全牙胶就好——我家买的是香蕉哪款,从

老大一直用到老二——一般建议宝宝2-3个月期间引入安抚奶嘴,太早容易乳头混淆,太晚又不容易接受。注意不要让宝宝含着安抚奶嘴睡整晚。

洗澡玩具我家买了小黄鸭,感温,宝宝喜欢,无小孔,易清洗,很经验啦。

其他玩具就见仁见智了,反正买太多,最后处理玩具是件麻烦事!

7. 药品及喂药用品

我就推荐一种药:炉甘石洗剂!宝宝遇到蚊虫叮咬、湿疹难受都可以外用涂抹,很安全。宝宝能用,妈妈也能用——只有自己坐过月子的孕妇,才知道热得起痱子痒痒是多么难受!

还要推荐「喂药器套装」,欧美用了几十年了,包括一个带勺子和刻度的试管,一个切药器和一个磨药器——宝宝所需的药物剂量小,有时候还得将药片一掰成二,真心太麻烦了。这个套装是我当年「空中飞人」的老领导送的,真心好用!

额温计,真心好用!耳温计也可以,嘀一下就知道宝宝的体温,备上,总有用到的时候。

8. 安全座椅

家有爱车的父母一定要给孩子配备安全座椅啊!

最好是第一次坐车就上安全座椅,省得大一点就各种抗拒!我家用过的graco,evenflo等都不错。

喂养篇

说完了妈妈篇和宝宝篇,现在来写一下喂养篇。

新生儿喂养,不外乎就是母乳和奶粉两种,我的建议是:

无论决定母乳还是奶粉喂养,都需要带一小罐奶粉入院生产,因为如果72小时内还不下奶,为避免宝宝体重降低过多,是需要根据医嘱给宝宝喂奶粉的。

纯母乳

决定了纯母乳喂养的妈妈,什么奶瓶、奶粉、温奶器、吸奶器、晾干架、奶瓶装、奶瓶清洗液,统统不用买!

嗯,省了一大笔钱了。

但是上面提到过的哺乳内衣、一次性溢乳垫是需要买的。

如果想提前储备母乳,以供自己上班或者出去玩几天时给宝宝喂养,则需要准备母乳储存袋,不要图便宜买大容量的储存袋!

建议一开始先储存60ml/袋,宝宝不够喝,再热一袋就行——总好过储存了120ml,结果宝宝只喝了60ml,剩下的都要扔掉。这可是妈妈辛苦生产和挤出来的奶啊!太浪费了!

后期就可以每袋多储存一点奶啦!

混合喂养/奶粉喂养

必备:奶粉、奶瓶、奶嘴、奶瓶刷、晾干架

奶粉是根据宝宝月龄分段的,要挑选适合的奶粉。此外,清洗用具和晾干用具也不可或缺。

可选:奶瓶清洗液、温奶器、消毒锅、吸奶器

这部分适合讲究卫生的妈妈/姥姥/奶奶,其实用专门的小锅消毒即可。

至于吸奶器,也是见仁见智了。有的妈妈自己挤奶出不了奶阵,纯干挤,难受哭;有的妈妈拎着电动吸奶器去公司也不方便,声音大、需要插座,不方便。所以,还是不要盲目听什么种草,每家有每家的情况,每个人的体质也不同,按需选择就好。

高配:奶粉自动冲调机、液体奶

如果夜里醒来太累,可以购入液体奶,不用冲兑可以直接喝;或者奶粉自动冲调机,还有很多是手机控制的智能机器,爸爸也可以轻松搞定宝宝的喂养问题。

争议篇

这部分主要写一些有争议的婴儿用品,主要集中在家居用品方面。

1. 洗衣机

多用洗衣机其实就好,反正宝宝衣服上的奶渍一般都会手搓干净,然后丢入洗衣机里就好了。

我家最早买过双缸的婴儿洗衣机,半自动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小洗衣机的离心力不够,「甩干」后的尿布还是湿哒哒的,特别不好用。

尤其推荐洗烘一体机啊,真的好用!一台解决全家衣物问题!

2. 婴儿床

如果你决定了和宝宝睡眠分享(一起睡大床),完全没必要买婴儿床,只需要注意给宝宝留出足够的空间,晚上太累时有个人帮忙喂奶,避免压住宝宝导致窒息和猝死就好。

睡眠分享实在是太轻松了,不然月子里把孩子从婴儿床里抱出来再抱回去,太累了(腰疼)。

我家采用的是两种办法:

- 婴儿床拼接大床。拆掉婴儿床一边的床栏,可以直接将宝宝放入婴儿床内。

- 大床上放婴儿床垫。将高一截的婴儿床垫放在靠墙壁的位置,不仅喂奶方便,大人也不容易翻压上去。

无论哪种办法,最好夜里都有个人协助喂奶,避免悲剧。

3. 尿布台

尿布台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让妈妈不用弯腰地换尿布,很舒服,但这也因人而异。

我家直接在大床上给宝宝换尿布的,也没有弯腰——直接跪下了哈哈哈。

有钱,鼓励大家买!但尿布能换几年啊,1岁以后宝宝会走了,普遍不愿意躺着换尿布了,纸尿裤换成拉拉裤,宝宝站在换了,尿布台也就需要处理掉了。

4. 婴儿车

婴儿车的购买,其实是最见仁见智的。

举例来说,你家要是住高楼又没电梯,买个大块头的高景观婴儿车,成天上楼下楼都要累死,还至少需要两个人力:一个搬车,一个搬孩子。

我家当年就是在楼下单元里锁了一辆可折叠的伞车,方便极了。

再举例来说,有的家里人手比较多,大家抢着抱宝宝出门,有的老人还特别喜欢抱出门,然后直接过度到宝宝走路、滑板车了。

婴儿车带着宝宝出门固然很方便,但具体如何选择,别只看测评,还是要看自家的情况!

5. 婴儿澡盆

大宝的时候没经验,不敢抱着孩子洗澡,用的是婴儿澡盆——孩子可以躺在澡盆的座椅里面洗澡,下面的堵口打开了,算不上盆浴,水都是哗啦啦流走的。

小宝的时候完全没用浴盆,直接用手托住淋浴的。

但无论如何,婴儿澡巾是必须的,尤其是连帽浴巾,不易让宝宝感冒。

6. 喂奶灯

喂奶的小夜灯也颇多争议,因为有的宝宝或者妈妈只要夜里有亮光,就总是睡不好。

我家买的是遥控灯,晚上宝宝吭唧醒了,用遥控器开灯喂奶,都不用起床,真的很方便!

7. 婴儿背带/背巾/腰凳

这类物品能让宝宝和大人之间更亲密,但一定要选择适合的产品,否则容易导致宝宝髋关节发育畸形等。

8. 婴儿油

婴儿油是用来做抚触的,但其实也可以洗澡后用润肤露代替。如果每2-3天给宝宝洗澡,但要坚持抚触,可以购入婴儿油;如果每天坚持给宝宝洗澡,那就没必要。

避坑篇

绝大多数冠以「孕期」或者「月子」或者「宝宝专用」名称的物品,都是在收割智商税。我试举几例,就不展开说了:

孕妇奶粉:孕妇没必要额外摄入高热量的奶粉,根据医嘱补钙、补铁甚至补充DHA都行

月子牙刷:刷不干净

月子水:不多说了

宝宝专用酱油:不含盐,但含钠量照样很高啊

定型枕头:定不了型,不适合的话还对宝宝颈椎发育不好

经验小谈

再补充三个亲历的小诀窍:

诀窍一

如果剖腹产后拔了尿管,尿不出来,可以试试一边用温水冲洗,一边吹「嘘嘘」声。温水冲洗的温和刺激,以及水流入便盆的水流声,加之嘘嘘声,三管齐下,一般都能尿出来。

萌爸发现的这个方法,帮助我和隔壁病床的产妇都顺利尿了。

诀窍二

很多妈妈给孩子喂奶都喂到乳头皲裂,一来孩子吮吸时间太长,口水一直泡着,二来孩子边吸边咬,疼痛难耐。为避免乳头皲裂,每次孩子吸奶时间为15-20分钟,吃完奶以后可以稍微挤出2-3滴奶汁抹在乳头上,可以有效地预防。

诀窍三

产后如果涨奶到硬块难受,可以让宝宝多吸、多吸、再多吸,吸通了就好,避免发展成乳腺炎;同时两边乳房喂奶时间需要接近,否则容易一边大、一边小。

总结

收藏 | 生了2个宝宝,踩了无数坑,这份极简超全待产清单送给你

祝各位准妈妈生产顺利,宝宝健康成长!

你还有什么关于待产包的经验,评论区聊聊呀!

收藏 | 生了2个宝宝,踩了无数坑,这份极简超全待产清单送给你

END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仅用作排版美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