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元稹捨棄薛濤幾乎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薛濤又會如何呢?

在唐朝,婚姻制度十分嚴格。比如《唐律疏議·戶婚》中便規定

:“人各有耦,色類須同。良賤既殊,何宜配合。”此外,在婚姻制度中還特別講究妻妾尊卑,“諸以妻為妾,以婢為妻者,徒二年。以妾及客女為妻,以婢為妾者,徒一年半各還正之”。比如著名的女詩人魚玄機嫁給狀元李億為妾後,雖然她才貌雙全,又與丈夫恩愛情深,然而大婦不能容之,魚玄機便只能含恨出家做女道士。

為什麼說元稹捨棄薛濤幾乎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薛濤又會如何呢?

魚玄機繪圖

此時薛濤雖已脫籍,但是十幾年迎來送往的樂伎生涯是她身上抹去不掉的恥辱印記,並不會因為一紙脫籍文書隨之散去。她的名氣又那麼響亮,天下人人皆知她曾在幕府為伎,元稹在朝中為官,如果娶她為妻勢必招來世人側目,於他的仕途必然有損。別說此時的元稹已有家室,就算他尚未婚配,他也斷然不會娶薛濤為妻,否則,他就不會拋棄當年的鶯鶯。

為什麼說元稹捨棄薛濤幾乎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薛濤又會如何呢?

薛濤繪圖

元稹是出了名的“巧宦巧婚”,對於當時社會上的門第婚配觀念是認同到骨子裡的。《隋唐嘉話》卷中載,薛中書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有人說過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張愛玲加了個三恨紅樓未完。比起張愛玲的“恨”來,薛元超的“恨”顯得“務實”得多。薛元超出身書香世家,官至宰相,三個兒子也都成材,一生也算是圓滿了,可是富貴已極卻依然也有這等“門第之‘恨”,可見門第觀念在唐朝多麼深入人心。無怪乎唐文宗也曾感嘆:“民間修昏(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為什麼說元稹捨棄薛濤幾乎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薛濤又會如何呢?

元稹繪圖

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也說道:“蓋唐代社會承南北朝之舊俗,通以二事評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與仕而不由清望官,俱為社會所不齒。”所以元稹“捨棄寒女,而別婚高門,當日社會所公認之正當行為也”。那麼,他捨棄薛濤幾乎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

為什麼說元稹捨棄薛濤幾乎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薛濤又會如何呢?

元稹繪圖

元稹匆匆離開了,他急著奔赴大好前程。獨自回到成都的薛濤陷入前所未有的空茫之中,愛情像潮水離去,找不著一點痕跡,徒留她在岸邊獨自躑躅。她像一座被大火洗劫過的空房子,那些可燃的勇氣、激情、熱血都在這次戀愛裡付之一炬,她變成一座灰色的愛情遺址,失去了以往所有的秩序和座標,她忘記了自己以前的樣子,也不知道該如何重建。她沉浸在這種幸福的空茫裡,許久才回過神來,她的餘生該怎麼辦?年近而立的薛濤在劍南西川節度使幕府的十幾年間已經見識過無數的官員將帥、文人才子,從來沒有人能像元稹這樣令她動心。她除非此生不嫁,要嫁就只能嫁給這樣的男子。她等了這麼多年才等到他的出現,當然不願就此錯過。

為什麼說元稹捨棄薛濤幾乎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薛濤又會如何呢?

薛濤繪圖

在普遍十幾歲就嫁為人婦的唐朝,薛濤已經是超大齡單身女子。青春已逝,身心俱疲的她無比感激上蒼賞賜給她的完美愛情,更加想要這一次獎賞能夠變為永恆。可是,她似乎並沒有看到這個可能。以她身為女性的矜持,她自然是無法主動開口向情郎許嫁的,可是,他也從未提及要與她共偕連理。當她終於從愛情的餘震中回過神來,恢復了理智之後,才逐漸發現現實的殘酷。她的元九一去便如斷了線的風箏,再無下文。好在他作為堂堂朝廷命官,要打聽他的消息並非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