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最“有用”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受益終生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唐詩中最“有用”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受益終生

李白一生,憑著天賦才華,笑傲詩壇,睥睨王侯,硬是將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個“傳說”,成為令無數後人不可仰止的一座高山。這樣的李白,無論再過多少年,都是是令人羨慕,令人神往的。歲月無情,卻似乎把一半的溫柔都給了李白。

在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的當下,如果能有擁有李白千分之一的名氣和才華,那就已經算是很成功了。在人們心目中,豪放,灑脫,樂觀的李白應該不懼時光流逝,不怕歲月無情。因為能攬九天月的李白,早已跳脫在了凡塵之外。

唐詩中最“有用”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受益終生

可是,有一個人生命題,縱使樂觀自信如李白也無法心甘情願地面對。這就是“生”與“死”的問題。面對這個人生問題,李白在他的一首經典詩作也發出了自己的感嘆。這首詩就是《擬古十二首》其九。詩作一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真是受益終身。全詩如下: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

前後更嘆息,浮榮安足珍?

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是生命的終點,生如同奔忙在外鄉,終究要葉落歸根。這個事實令人驚心,發人深省,更令人悚然。縱使豪放,狂傲,自信如李白,也會陷入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也會擔憂生死。這首詩是李白感嘆人生的經典作品,是最“有用”的一首唐詩,令人愴然。

唐詩中最“有用”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受益終生

詩作開篇“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令人驚心。生著的人如同匆匆過客,在世上走一遭而而死去,便是這些過客的歸宿,是他們的“家”,他們總要回到家中。在這裡,詩人引用了《列子 天瑞篇》的說法“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

如此,則“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芸芸眾生所倚靠的天地也只不過是一家旅店,供人憩息,休養,然後再奔前程。千秋萬年以來,多少人同聲哀嘆紅塵滾滾,人生匆匆。想那滄海桑田,瞬息萬變,人的一生真是多麼短暫!

唐詩中最“有用”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受益終生

月兔空搗藥”,嫦娥偷食長生藥而奔月,如今只有月兔空搗藥相伴,她一人寂寞無主,而“

扶桑已成薪”,扶桑本為一種仙木,據說高2000丈,大2000圍,為旭日東昇之處。可是現在卻已成枯枝廢材。那傳說中的長生之人物,神器尚且如此,又何況人間呢?

白骨寂無言,青松且豈知春?"屍化白骨,掩埋在地下,悄然無半點聲息青松自枯自榮,四季依舊,都是無情之物。它如何知道陽春的難得與易逝呢?“前後更嘆息,浮榮何足珍?”如此翻來覆去塊思索著,詩人只有感嘆:人生苦短,富貴於我如浮雲,對那虛榮的榮耀,又何必珍之惜之戀之呢?

唐詩中最“有用”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感慨萬千,讀懂了受益終生

少年時,李白也曾有出將入相的雄心壯志,十分渴望建一番功業。可是,後來長安被逐,賜金放還之後,李白也歷經了各種坎坷。他深感理想的無法實現,故哀嘆“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並在其他詩作中也多次表達此類哀傷。

整首詩表達的是理想破滅後的無奈與感慨,也是詩人領悟人生後的一種自慰,更是警示後人的箴言。可是李白一生追求的並不是這些浮,所以他在寫下這些令人愴然涕下的篇章後,依舊繼續他的奮鬥。這一點正是詩作最有用的地方。讀懂了它,讓我們受益終生!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往後,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