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前沿讲堂丨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

金融前沿讲堂丨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

本期金融前沿讲堂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海超博士从历史发展脉络出发,讲述期货市场特别是金融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并不断演变发展的生动历程。在介绍全球期货市场发展的新格局、新特点的基础上,阐述期货市场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能作用。基于我国本土发展实践,介绍金融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和功能发挥,并共同探索未来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10月23日晚,应巴曙松教授邀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海超博士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带来主题为“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的精彩讲座。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公关媒体办公室主任本力老师首先致辞,为大家介绍了李海超博士。李海超博士1990年代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国家发改委处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巡视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2013年1月加入中国证监会,历任研究中心副局级干部、机构监管部副主任、期货监管部副主任。

金融前沿讲堂丨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

本力老师致辞并介绍李海超博士

讲座开始,李海超博士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市场。自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我国境内金融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已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19年以来,金融期货市场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

李海超博士首先回顾了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详尽地介绍了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金融期货产品的诞生。现代期货市场起源于1848年的芝加哥商会。随后,1874年芝加哥商人成立了芝加哥农产品交易所。在工业品方面,工业革命后,制造业的高度发达使英国对各种工业原料产生庞大需求,“误期风险”剧增,伦敦金属交易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金融期货方面,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随之诞生;在此期间,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模型等金融理论的发展也不断推动衍生品市场的创新。李海超博士表示,大量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金融衍生品不是“坏孩子”,而是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金融前沿讲堂丨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

李海超博士介绍现代期货市场发展历史

二、国际金融期货市场的最新趋势

从目前国际衍生品市场的区域分布来看,2018年亚太地区场内交易量最高。细分来看,美国则是衍生品最丰富的国家,俄罗斯、印度外汇期货、期权成交量领先全球。从市场结构来看,金融衍生品市场占据主导,股指类产品是全球最大品种。

谈到当前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最新特点,李海超博士认为主要体现在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参与者结构持续优化、业务规则持续创新、金融科技应用持续推进和国际竞争格局持续强化五个方面。产品数量方面,根据国际期货业协会的统计,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数量(不含个股类)由2017年的990个上升至2018年的1029个。参与者结构方面,各主要市场中,机构交易者占比稳步提升。在业务规则创新方面,一方面,境外成熟市场普遍建立了价格稳定机制体系等,多维度防控风险;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组合保证金制度模式。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各国交易所也不断推进与政府、高校、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与研发。此外,全球交易所的竞争也不断强化。

三、金融期货市场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境外实践

李海超博士认为,衍生品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创新的先锋和风险管理的后盾,服务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衍生品市场能够有效满足全球化经济中诸多不确定性派生的巨大风险管理需求,保障国际金融中心安全稳健运行。

第二,衍生品市场能够提升金融要素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完善现货市场功能,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各类要素市场协同发展。

第三,衍生品市场有利于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衍生品市场能够丰富金融机构组合投资工具,吸引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巩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集聚效应。

金融前沿讲堂丨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

李海超博士讲解境外金融期货市场

四、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运行与功能发挥情况

我国期货交易萌芽于清代,在民国时期跛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期货市场重新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88-1993年,中国期货市场探索和起步;1993-1999年,法制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2000年至今,我国期货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谈及境内市场推出金融期货的原因,李博士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建立金融期货市场是深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战略举措;另一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为金融期货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境内市场金融期货上市后,运行总体平稳、期现联动紧密,功能逐渐显现。实证证据表明,股指期货推出后,有助于降低股市波动率、缓解股市投机度、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增强投资者稳定持股的信心,并提升了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和市场服务能力。此外,李博士也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介绍了国债期货的市场功能,主要体现在增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平稳国债一级市场发行、提升国债二级市场运行效率、助力宏观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传导几个方面。

金融前沿讲堂丨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

现场观众认真听讲

五、中国境内金融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

李博士表示,未来,中金所将根据证监会统一部署,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充分发挥金融期货市场功能,共同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市场参与结构,有序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稳步推动境内金融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

在问答环节,李博士及其团队详尽地解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金融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金融期货市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问题。

金融前沿讲堂丨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66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承办,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作为学术支持。“金融前沿讲堂”将继续邀请业界权威人士讲授金融前沿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北大学子打造聚焦金融市场最新趋势与动态的优质平台。

金融前沿讲堂丨李海超:金融期货市场的全球演进与我国发展实践

李海超博士和与会嘉宾及工作人员合影

(撰稿:张雨晴;摄影:绳晓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