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仰韶到殷墟,中間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中國人在哪呢?

在20世紀中國的考古學歷史上,除了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之外,有三個重大的考古發現。第一個是在河南的仰韶文化,第二個也在河南是安陽的殷墟,第三個是在山東的龍山文化,這三個考古發現是中國有現代考古學以來最重要的大事。

從仰韶到殷墟,中間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中國人在哪呢?

誤打誤撞的老外,發現了很多歷史

先說在河南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被一位瑞典人發現的,他叫安特生,本來是研究地質的,是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教授,還兼任著瑞典國家地質調查所的所長。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後來卻因緣際會,一個瑞典人成了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1914年這位安特生被袁世凱政府請來中國幫助找礦。那個時候北洋政府財政吃緊,開礦是無本生意,所以大家都熱衷於找礦,為了增加收入。可是過了兩年,袁世凱沒做幾天,皇帝夢就死了,北洋政府裡也就沒人再顧得上找礦的事。

安特生思來想去,決定轉行去調查古生物化石。好端端的為什麼會選擇化石這一行呢?原來當時中藥裡有一味藥叫龍骨,按照古代醫書的記載,龍骨能鎮靜安神。

當時有個德國醫生對龍骨非常好奇,因為他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他收集了很多,帶回德國,交給一位古生物學家去研究,研究的結果,所謂的龍骨其實就是古代哺乳動物的化石,甚至可能還是古人類的化石。你可以想象,過去我們把龍骨當中要吃的時候,不知道吃掉了多少古生物的化石。

安特生知道了這件事以後,覺得這個領域很有前途,就決定投身到古生物化石的調查。1918年,安特生進入河南開始尋找龍骨,他偶然在河南省的西北部,也就是今天隸屬三門峽市的澠池縣,在一個靠近黃河的仰韶村被他挖到了,陶器上面有五彩圖案,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彩陶

三年以後,1921年安特生又和中國地質學家袁復禮一起在仰韶村正式進行發掘,這次他們發現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還有住房村落的遺址,安特生特別激動,因為仰韶遺址的年代很早,應該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也就是離現在差不多5000年前的樣子,那麼這就比拉克伯裡所說的奈亨臺大王東遷的時代早了有1000年。

從仰韶到殷墟,中間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中國人在哪呢?

中華遠古智文化

幾年以後,安特生髮表了他的考古報告,名字叫做中華遠古智文化。他說仰韶遺址應該就是漢族先民居住的地方,可是仰韶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嗎?安特生沒有直接說出結論。他拿出土的彩陶給瑞典的王儲古斯塔夫來做鑑定,古斯塔夫後來當了瑞典的國王,但同時他是也是一位業餘的考古學家。

古斯塔夫自己也搞不太清楚,他去英國的時候又把這些彩陶帶給英國的陶瓷專家來鑑定。英國的陶瓷專家一看,他認為這些彩陶和中亞地區,比如說土庫曼斯坦的安諾遺址以及東歐,甚至意大利的西西里島的古代遺物的圖案非常相似,比如裡面有菱形的幾何圖案,看上去是非常接近。

所以安特生又推斷仰韶彩陶文化可能還是從西邊來的,也許傳來之後跟本地的土著文化發生了混合。為了證明這一點,安特生不久就去了西北,像青海西寧的朱家寨,甘肅廣河的齊家平,甘肅臨洮的馬家窯,這些古文化遺址就是安特生那個時候發現的。

這些遺址中的彩陶跟仰韶非常相似,其中在甘肅的齊家坪遺址,它的時代最早可以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比仰韶遺址還早了500年。把這些彩陶的遺址連起來,從甘肅到河南,地理方位恰好是從西到東。

於是這就等於是安特生又提出了新一波的中國文化系來說,彩陶文化從西向東先從新疆傳播到甘肅,再從甘肅沿著黃河傳播到河南,進而擴散到整個中國。

這樣一來,安特生雖然推翻了拉克波里奈橫臺東遷的說法,卻還是不能推翻中國人種和中國文化西來說。安特生的說法始終讓中國考古學家耿耿於懷。

後來的一位大學者,已故的哈佛大學考古學教授張光直先生就說,他說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考古學家對於西來說是始終反感,所以20年以後,中國的考古學家夏鼐重新發掘了安特生曾經去過的甘肅齊家坪遺址,它修正了安特生的結果。

從仰韶到殷墟,中間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中國人在哪呢?

仰韶文化也說明不了歷史的長度

因為他發掘的結果證明,齊家文化的時間其實是在公元前2500到1500年之間,在時間上這就比河南的仰韶文化要晚,這就等於是否定了安特生關於彩陶文化從西向東傳播的結論。不過只有一個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還是不夠說明中國文化的獨立脈絡。

一個連續的文化鏈條,它需要有好幾個能夠證明時代的證據。我們再看看下一個考古學的發現,就是3000多年前的河南安陽的殷墟。

在前面說的那位德國醫生收集龍骨的時候,有一位中國學者叫王懿榮,他也注意到了這種奇怪的藥材,因為他發現有些龍骨上有刻畫符號,很像古文字,他就讓人收集這些龍骨。這些文字就是後來大家都知道的甲骨文。

對甲骨文的研究,從來也沒聽過,經過整整一代學者的研究,像劉鶚羅振玉王國維這些人的研究,大家知道刻在所謂龍骨上,也就是龜甲和牛肩胛骨上的那些文字處於殷商時代。而且學者們還打聽到這些龍骨大部分都來自河南安陽的小屯村。

從仰韶到殷墟,中間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中國人在哪呢?

殷墟,也就是殷商最重要的都城被考古學家發現了。到了1928年,北伐戰爭剛剛勝利,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就有剛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派出考古隊對殷墟進行發掘。這一發掘陸陸續續延續了好多年,到今天,發掘還在進行當中。殷墟的發掘收穫非常大。

簡單來說,考古學家確認這裡確實就是殷商的國都,因為不但發現了宮殿和宗廟的遺址,也發現了被認為是殷商亡靈的大墓群,在殷墟還發掘出多達15萬片以上的甲骨文,識別出漢字5000多個,提供了關於那個時代的大量歷史知識。,此外殷墟還出土了很多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等文物。

有了這些豐富的文物和資料,我們今天對商代的瞭解不但比2000多年前寫史記的司馬遷知道的還多,我們甚至比孔子知道的還多。到這裡,我們通過考古發現,知道了河南的仰韶文化,又發現了殷墟文化對於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淵源問題,似乎可以構成一個連續的脈絡。可是這個脈絡還是有缺陷。

從5000年前的仰韶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中間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中國人在哪呢?

正好在這個時候也是在1928年,考古學家們又在山東歷城縣龍山的城子崖發現了很多打磨得非常精美非常薄的黑色陶器。後來在城子崖的周邊又陸陸續續找到了幾十處類似的黑陶遺蹟,這就是能填補空白的。

從仰韶到殷墟,中間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中國人在哪呢?

第三個考古發現山東的龍山文化。為什麼龍山文化的發現很重要?因為它剛好處在5000年前的仰韶和3000多年前的殷墟之間。經過科學測定,龍山的時代大約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也就是距離現在4000年左右。1931年考古學家梁思永從美國回來,你可能知道梁思永是梁啟超的兒子,梁啟超可以說是教子有方,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裡面人文組的院士一共28名,他的兒子就佔了兩名,一位是梁思永,還有一位是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

梁思永先生又在河南安陽的後港發現了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小屯遺址。這個遺址是殷墟,龍山仰韶,三種文化,一層疊一層。

這樣一來,從5000多年前的仰韶,4000年前的龍山到3000年前的殷墟,也就連成一條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