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況如何?

忠肝義膽嶽老三


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去世後的生活,歷史記載很少,但根據歷史上松贊干布對待文成公主的態度可以推斷出文成公主其實是很自由的,在吐蕃除軍政大事外的事情有很大的決定權,在晚年時期還緩和了唐朝和吐蕃的緊張關係,足以證明吐蕃人對文成公主的敬畏和尊重。

文成公主作為和親的宗室公主,在當時的大環境的時代中,具有積極的意義,放到如今我們可以說是一場政治婚姻的悲劇,但在當時和親政策有效穩定了邊境局勢,避免了戰爭的發生,促進了漢、藏之間的團結,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了漢族同北方民族之間的凝聚力。<strong>

文成公主入藏,是雙方利益的驅動

1、公元634年,松贊干布遣使前往長安,唐太宗也派馮德遐出使吐蕃,互示友好。松贊干布為尋求大唐支持,從而再次遣使長安求親,唐太宗當即拒絕,一是因為唐朝的強大,二是吐蕃處於勢力割據局面,和親沒有實在的意義。

2、公元638年,松贊干布出兵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羌,打到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再次提出和親要求,否則率兵進攻唐朝。被唐朝先鋒部隊牛進達率領的唐軍擊敗後,在侯君集大軍主力到達前撤退遣使長安謝罪,再次請婚,並派祿東贊攜黃金、珍寶下聘禮。

3、公元641年,唐太宗考慮到戰爭的影響,“以夷制夷”的方式更有利於保證唐朝的邊境安全,也有利於雙方經濟的發展,於是同意了和親,16歲的文成公主下嫁給了24歲的松贊干布

和親有利於雙方的經濟往來,和平安定,從大義上看,文成公主雖然沒有自主婚姻,但個人犧牲換來了唐朝、吐蕃的相對時間的和平時期,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同樣也贏得了吐蕃人的民心,被親密地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即是我們熟知的觀世音菩薩。

《資治通鑑》卷十二漢紀四記載:“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辨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可無戰以漸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彼知,不肯貴近,無益也。”帝曰:“善!”

松贊干布重視文成公主,吐蕃人尊敬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在紅山上修建了布達拉宮,壁畫刻畫了和親過程中的事件,如唐太宗五難祿東贊、文成公主沿路所見、抵達拉薩時藏民歡迎的場面。

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宮為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藏民身著盛裝,匯聚在紅山之下,載歌載舞,歡慶文成公主的到來。在大典上松贊干布正式賜予文成公主“贊蒙”的稱號,贊蒙即是王妃。

後世人把藏曆四月十五號定為“薩嘎達瓦節”,是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吉日,可見藏民在心中對這個來自繁華都市長安的宗室公主的愛戴,以及帶來和平的感激。

《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協助松贊干布設計和選址了大、小昭寺,小昭寺坐西朝東,意寓向著唐朝之意,表達了文成公主對唐朝的思念之情。用來保存送親的佛經、典籍等典籍,並供奉釋迦摩尼十二歲身像,後改供奉八歲身像。小昭寺是按照文成公主的意願建成的仿漢唐格式建築,足見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的寵愛和尊重。

文成公主並沒有因為公主的身份而高高在上,而是親切地融入到吐蕃人民之中去,帶領漢族侍女教吐蕃婦女紡織、刺繡,改善生計,傳播中原文化。

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沒有再嫁或改嫁,一直寡居30年。繼續為唐朝、吐蕃之間的友好做著自己的努力,但由於吐蕃是諸多貴族重臣和贊普聯合執政,並不能完全控制軍隊,贊普與諸大臣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戰爭的不斷,因此在和親後,唐朝和吐蕃之間還是存在著小範圍的戰爭,但這絲毫不影響藏民對文成公主的尊重和愛戴。

文成公主去世,吐蕃王朝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唐朝也遣使前來弔唁,感激這個對唐朝做出犧牲的女子。至今拉薩還保存著文成公主的石像,1300多年曆史,並不能抹滅藏民對文成公主的好感和承認,他們心目中的綠度母的化身。

結語

雖然文成公主是當時歷史條件下和親手段下的人物,沒有選擇的權力,但和親之行,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文成公主帶去的生產技術為吐蕃農業發展提供了條件,是對單一脆弱的牧獵經濟一個有力的補充和轉化;同樣吐蕃畜牧經濟也是對唐朝經濟的一個補充。隨著和親,寶貴的和平時光,使唐朝和吐蕃都得到了休養聲息和發展,為唐朝在西域繼續開疆拓土提供了時間和條件。

文成公主入蕃,不僅僅只是和親的產物,更是文化的使者,把中原文化傳播到了吐蕃,對吐蕃典章制度、服飾禮儀、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影響,對於這些功績,藏民把她寫進了傳說、民歌、戲曲來做紀念。

文成公主是民族融合和團結的象徵,代表著民族和平,所以成了藏民心中最親切的人,也該是我們去尊敬的古代人物,無論如何,都該存一份感激之情。


西遊夢紅樓


可能大家在看歷史記錄文成公主生活可能會生活很好。但是歷史有真有假,歷史自已去分析。

文成公主16歲嫁給松贊干布,是心甘願情願嗎?肯定不是了,生活9年卻只有3年的交集。而地位卻沒有尺尊公主地位高,松贊干布有6位女人,可見文成公主並沒受寵,而文成公主唯一受歡迎的應該是帶來大量嫁妝,為吐蕃人民帶來先進文化科技。在松贊干布生前就受冷落,死後無兒無女的文成公主處境更好不到那。

可能你會有疑問,我們對比一下和文成公主出嫁情況差不多的一位公主。解憂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為了維護 漢朝和 烏孫的和親聯盟,也奉命 出嫁到 西域的烏孫國。曾嫁予三任丈夫。解憂公主到達烏孫,依舊被封為右夫人,與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在宮庭鬥爭不僅為自已也是為國,後來岑陬病危了。讓自己的堂弟翁歸靡繼承王位,這位國王身寬體胖,號為肥王。肥王從舊俗,依舊娶了匈奴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左右夫人。解憂公主與肥王共生了三個王子: 元貴靡,萬年,大樂以及兩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實的烏孫國母。就是這位看柔軟的公主卻是漢王朝在西域的前沿的代言人,一站就是幾十年。離家千萬裡,和親數十年,縱然曾經風光無限,縱然曾經柔情似水,也從來沒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憂

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這位有夫有子孫在身邊生活,還是思念在漢地。

你說無兒無女、地位不高的文成公主不思念故土,心裡不被受艱熬。那她為什麼不回去呢!松贊干布死後,唐吐關係全面緊張,大戰好幾仗,文成公主地位就成了面子活,吐蕃不放,唐朝不收。有使臣見過文成公主,她生活的好壞,也會向皇帝提起,但是皇帝是不會在意她的,就算生活再不好,在史書也要寫好,畢竟是從皇家出去的。

文成公主一守寡,就是三十一年的時間,這樣的生活,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實在是太淒涼了。

古代歷朝歷代都有為了政治利益而被遠嫁和親的公主大多是悲慘的結局,因此文成公主最後時光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為淒涼。

我們想象的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美好愛情,只不過是笑笑而以



小苦洋洋


在文成公主入藏以後,她的這場和親,給兩個國家帶去了安寧,也使得廣大百姓免遭苦難,入藏後為百姓所做的很多事情,改善了當地千年以前的窮苦生活。但是最近卻看到一個討論,那就是迎娶文成公主的松贊干布,在與文成公主結婚9年後便去世了,隨後她一個人在這雪域高原上守寡30年。她將半生韶華都灑在了這片土地上,人們也一直在討論著,她接下來的生活到底如何?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很多歷史文章介紹,有人說她在吐蕃的地位很低下,尤其是松贊干布去世以後,她因為無子無寵,甚至被人們當做丫鬟對待,最後鬱鬱而終!這真的是事實嗎?

那麼她因何被藏族人尊稱為“綠度母”,布達拉宮裡她的雕塑,史學資料中與她有關的記載,難不成都是假的嗎?

(文成公主進藏圖)

第一點,先來說一說這位在眾多網絡文章中,總是高出文成公主一頭的尺尊公主。網絡上很多文章寫到,文成公主入藏以後,只是松贊干布的小老婆之一;更有人說她的地位底下,遠不及從尼泊爾迎娶回來的尺尊公主,據說松贊干布為了這位尼泊爾的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大昭寺也是為她而建。但是讀者清楚這些都是“據說”,沒有任何的史料記載顯示布達拉宮是為這位公主所建,也沒有任何資料顯示大昭寺的地位遠不及小昭寺,而且與這尺尊公主相關的故事大多都是在民間流傳,所以這一點非常不可信,毫無歷史依據可言。

(文成公主插畫)

第二點,再來看一看與文成公主相關的真實記載。吐蕃人自己寫的史料中,將文成公主中稱為“贊蒙”,這是吐蕃王室女性貴族專享的稱呼,只是不少文章中以訛傳訛,說“覺蒙”才是正妻之稱,而“贊蒙”只是一個泛稱。但是有資料顯示,這兩個稱呼並無差別,甚至根據吐蕃的資料記載,松贊干布的親妹妹在出嫁以後,也依然被稱之為“贊蒙”。君主的妹妹都以此相稱,又怎能說明文成公主地位低下呢?況且在松贊干布如此多的后妃中,也唯獨只有文成公主在歷史上享有後世祭祀的榮譽,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在眾多后妃中她擁有著最高地位,這樣尊股的人在自己丈夫去世以後,又何來遭人冷眼和不待見。

(文成公主話劇)

第三點,再來說一說松贊干布去世以後,文成公主所掌握的權力。作為王室婦人,為避嫌所以軍政大事上是插不上話的,但是日常事務中,卻總能看見她的身影。當時玄奘法師去天竺求取佛法的時候,兩次經過土方都受到了文成公主的資助與接待,這說明文成公主在宗教上有一定的權力。《資治通鑑》中有記載,文成公主去世以後,唐朝正處於與吐蕃交戰時期,但唐高宗專門派遣使者前往吐蕃祭奠公主,這就說明文成公主存在的重要性,緩和了唐朝與吐蕃關係。

請輸入圖片描述

藏族人民至今對文成公主都十分尊重,文成公主對兩個國家的成就與貢獻,並不是作為一個后妃的地位、或者是丈夫的寵愛來獲得。她遠離家鄉,來到這片雪域高原,是因為她的心中藏著大愛。那些推測文成公主守寡日子淒涼的人,恐怕也是好事之徒所編造出來的口舌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